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6.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齿萼挖耳草 的原始碼
←
齿萼挖耳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齿萼挖耳草.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f510fb30f2442a7bcb84996d343ad4bd113024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齿萼挖耳草'''(学名:Utricularia uliginosa Vahl),为[[狸藻科]]、[[狸藻属]]下的一种植物,陆生小草本。假根少数,丝状,具多数长约1毫米的乳头状分枝。捕虫囊主于匍匐枝及叶器上,球形,侧扁,长1-2毫米,具短柄;口基生,上唇具2条不分枝的钻形附属物。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台湾、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ref>[http://www.zhiwutong.com/latin/Lentibulariaceae/Utricularia-uliginosa-Vahl.htm 齿萼挖耳草Utricularia uliginosa Vahl 植物通]</ref> == 形态特征 == 假根少数,丝状,具多数长约1毫米的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至多数,丝状,具分枝,长2-7厘米。叶器生于匍匐枝上,倒卵形至狭线形,长2.5-4.5厘米,宽1.5-6毫米,膜质,具网状脉,顶端钝形至近急尖,常于开花前凋萎。捕虫囊主于匍匐枝及叶器上,球形,侧扁,长1-2毫米,具短柄;口基生,上唇具2条不分枝的钻形附属物。 花序直立,长5-30厘米,无毛,中部以上具2-10朵疏离的花;花序梗圆柱形,粗0.5-1毫米,具1-3鳞片;苞片与嶙片相似,基部着生,卵形,顶端渐尖,长1.8-3毫米,具3脉;小苞片长约为苞片的一半,钻形,具1脉;花梗丝状,具翅,长1.5-2毫米,直立,果梗长达3毫米,开展。花萼2裂达基部,无毛,裂片近相等,宽卵形至近圆形,花期长约2.5毫米,果期长达5毫米,表面具细小的乳突,边缘具多数细牙齿;上唇稍大,顶端钝或急尖,下唇顶端微凹。花冠蓝色、淡紫色或白色,长3-7毫米;上唇近圆形,略长于上方萼片,顶端圆形或微凹,下唇较大,近圆形,顶端圆形,全缘或具3个浅圆齿,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狭圆锥伏钻形,弯曲或伸直,顶端急尖,较下唇长并与其成锐角或直角叉开。 雄蕊无毛;花丝线形,弯曲,长约1.5毫米;2药室近分离。雌蕊无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明显;柱头下唇四方形,上唇消失呈截形。蒴果宽椭圆球形,背腹扁,长2-4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近球形或宽椭圆球形,长0.3-0.4毫米,种皮薄,无毛,具明显的网状突起,网格呈近规财的六角形,种脐不突出。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 生长环境 == 齿萼挖耳草生长于沼泽地、溪边及潮湿的沙地上。 == 分布范围 == 产自中国广东南部、海南和台湾。也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齿萼挖耳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