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206.1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齐景公 的原始碼
←
齐景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齐景公]] == [[File:齐景公.jpg|缩略图|右|齐景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0581723&di=d13b52d66a38a95f358d68dbb717a901&imgtype=0&src=http%3A%2F%2Fimg.chuansong.me%2Fmmbiz_jpg%2FjibSpdKraaGKapSniaGWia2yGiaxhdfwW1tppMDWNMnwR4tKm2YI77sdGIzQkxJpVTR9pO3zoTW3IaXoQgU8fUDPCQ%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ref>《[[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ref>,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于是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子有[[燕姬子]]、[[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晏孺子]]、[[公子鉏]]、[[齐悼公]]等。[[燕姬子]]早亡,故[[齐景公]]身后无嫡子,临终又废长立幼立[[晏孺子]]为继承人,为诸子争位埋下了祸根<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32.htm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ref>。 =='''人物介绍'''==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 [[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历史典故'''== [[File:齐景公1.jpg|缩略图|左|齐景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23909471&di=a86fe370d468fc85834c074fb1f4447c&imgtype=0&src=http%3A%2F%2F08imgmini.eastday.com%2Fmobile%2F20181016%2F20181016123929_e6af20df5dad2b09b3936e722f8f5c2e_2.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81016123929525.html 来自东方头条的图片]]] '''幼年登基''' [[庄公]]即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 后[[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出于自保,于前548年,就联合庆封一起弑杀[[庄公]],以报此仇。 '''平复动乱''' 还在幼年的[[齐景公]]虽然幸运的继承了哥哥的君位,却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对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景公]]显得是那么无助。 [[崔杼]]弑君后,因为大权在握,与[[庆封]]共同执政,[[景公]]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 [[景公]]即位仅仅一年,崔氏家族发生火并。[[庆封]]不是什么君子,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就离间[[崔杼]]两个儿子[[崔成]]、[[崔疆]],[[崔杼]]对儿子下不了手,诚心诚意的邀请庆封出兵协助。[[庆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亲信[[卢蒲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一瞬间,[[崔杼]]无家可归,心灰意冷,不久便选择了自杀。 [[庆封]]得以独自掌控朝政,大约是高处不胜寒吧,[[庆封]]不久就不愿意再处理朝务,干脆将国政托付于儿子[[庆舍]]。[[庆封]]荒淫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庆舍也是个淫种,弄得朝政一片腐败。这时,一股吕氏公族势力却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着反扑。 前546年,[[庆封]]一次外出,[[公孙灶]]与[[公孙虿]]协同[[陈无宇]](妫姓田氏,田齐之祖)攻杀[[庆舍]],[[庆封]]听到消息,匆匆赶回,为时已晚,流浪[[吴国]]。庆氏退出[[齐国]]政坛。[[公孙灶]]与[[公孙虿]]共同执政,二人都是公忠体国之能臣,且合作亲密无间,维持着吕氏政权。 前539年与前534年,[[公孙灶]]与[[公孙虿]]相继死去。[[公孙灶]]的儿子[[栾施]]与[[公孙虿]]的儿子[[高强]]共同执政。[[田恒子]][[陈无宇]]窥视自己家族始终不能跻身最高层,便开始对[[栾施]]与[[高强]]二人挑拨离间。结果让[[陈无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诱惑。 前532年,[[陈无宇]]乘[[栾施]]、[[高强]]醉酒之时,联合[[鲍牵]]发动袭击,[[栾施]]、[[高强]]情急之下便想挟持[[齐景公]]。阴谋败露,[[栾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鲍氏]]瓜分。这时候,[[晏婴]]规劝[[陈无宇]]将获得的财产、[[田邑]]上缴[[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齐景公]]自然也就笑纳了,自此吕氏公族势力稍有增强,[[齐景公]]的亲政掌权也有了物质保障。 经过长达16年的火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此时[[齐国]]由世卿[[国弱]]执政,而[[齐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国弱]]、[[晏婴]]等忠贞之臣的辅佐下,[[齐景公]]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晋楚媾和]]''' 此时天下诸侯依旧维持着常规格局——晋楚争雄。[[晋国]]、[[楚国]]是老牌强国,国力雄厚,威望很高。前558年,[[晋悼公]]病逝,[[晋国]]复兴霸业之举随之凋谢,后其正卿中行偃虽然相继打败[[楚国]]、[[齐国]],终不能挽回因[[晋悼公]]的死而造成的损失。前550年,[[晋国]]栾氏发生内乱,[[齐国]]从中取利,着实大赚了一把。 [[楚康王]]鉴于国内公族实力过强,[[吴国]]冲击力过大;同时晋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门,国君的权威再度旁落,既然晋楚两国各有痼疾,双方再度寻求媾和机会。前548年,[[晋国]]正卿范宣子士匄逝世,[[赵文子]][[赵武]]执政;同年,[[楚国]][[令尹]][[薳子冯]]死去,[[屈荡]](字子木)继立为令尹。[[晋国]][[赵武]]与[[楚国]][[子木]]实现和平弭兵,竞争了上百年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两国邦交走向正常化。 [[晋国]]人停战由于有六卿的内讧,[[楚国]]人息兵由于要与[[吴国]]交火。而[[齐国]]似乎没有非常要命的死穴,这样[[齐景公]]就在[[晏婴]]的辅佐下,富国强兵。 '''[[力图复霸]]''' [[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兴趣。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抱负,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 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景公]]还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 '''[[齐晋投壶]]'''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去[[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中行吴替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这个太儿戏了。他便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投中了这支箭,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平丘之会''' 前529年,[[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便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晋昭公]]带领着六正当中的[[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诸侯,再次会盟。[[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周王]]同意后,[[晋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叔向]]依礼对[[齐景公]]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景公]]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便说:“我不过是想提醒一下贵国,随便说说罢了。是否需要会盟,还是你们大国说算。现在既已决定了,我[[齐国]]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时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参加。”[[叔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但他从会盟结果中看到已经有一定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齐景公]]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攻打徐莒]]''' 时过三载,[[齐景公]]经过积极准备,精心谋划,终于在公元前526年,选中了[[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赶紧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首脑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这一年,[[晋国]]的[[晋昭公]]夭折,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事实的发展也确是如此,从此之后,[[齐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公元前523年,[[景公]]再派军队讨伐[[莒国]],迫使莒共公两度逃溃,[[晋国]]人还是没反应。 '''[[纳卫受鲁]]''' 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这之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了[[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只要[[卫灵公还]]在本国之内,他就是[[卫国]]的国君,我们就应当按国君的礼节对待他。”[[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 [[齐景公]]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以礼相待,虽然是外交手段,却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他与[[晋楚]]对抗的力量。紧接着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中原]][[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晌、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便迅速出兵帮助[[宋国]]。齐宋联军很快打败了吴军,取得了胜利。其结果是[[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 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景公]]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齐景公]]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尤其是范氏)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齐景公]]暗暗地下决心还要与[[晋国]]缩小差距。 '''[[反晋同盟]]''' 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18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国际上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为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对[[士鞅]]的不满,逐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齐晋火并]]''' 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有没胆干到底的[[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因为晋军的反抗,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但是[[齐景公]]还是比较满意的,算是对[[晋国]]的报复行动吧!对战斗中英勇表现的战士们给与了高度奖励。毕竟自前550年栾氏叛乱以来,[[齐国]]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了。 前500年,[[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这年夏天[[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 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这次作战没有具体记载。[[晋国]]人的反应也较往常要迟钝的多。因为一场大火即将烧便整个[[晋国]]。 '''[[趁火打劫]]''' 前497年,[[赵简子]]欲将[[邯郸]]的500户人口前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反对[[赵简子]]的此次移民,[[赵简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赵午]]至[[晋阳]]而杀之。[[赵午]]的儿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为赵稷出力,将[[赵简子]]驱除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并兵围[[晋阳]]。 [[荀跞]]、[[韩不信]]、[[魏侈]]向[[晋定公]]请命,言范氏、中行氏为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解[[晋阳]]之围,救[[赵氏]]于倒悬。[[中行氏]]与[[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晋定公委任[[赵简子]]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向整个[[晋国]]挑战,难度太大,于是向[[齐国]]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开始蠢蠢欲动。[[齐景公]]终于可以体面的插手[[晋国]]内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领部署,逃奔[[卫国]][[朝歌]]。出兵围[[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齐国]],[[鲁国]]、[[卫国]]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 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剌蒲。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齐景公]]命人送军粮千乘给[[晋国]],结果被[[赵氏]]截获,千乘粮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与[[中行寅]]欲与[[赵氏]]决战,拼个鱼死网破。[[赵鞅]]带领着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丘]](今[[河南濮阳]])决战,[[赵鞅]]运筹帷幄,激励晋军,晋军士气大振,重创联军精锐。反晋盟军之势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令大臣[[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路,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9月,[[赵简子]]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了。11月,[[邯郸]]告破,[[荀寅]]奔[[中山国]],[[赵稷]]逃往临(今[[河北临城县]]西南)。12月,[[弦施]]率齐军与[[赵稷]]会合。 [[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赵简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齐景公]]有些坐不住了,决定加大对二卿的军事援助以扭转颓势。 '''景公之死'''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暮年的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立一个宠妾[[鬻姒]]所生的[[公子荼,]]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 [[齐景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田氏阴谋]]''' 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之时,一场足以颠覆吕氏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这个幕后主使就是[[田乞]](亦称[[陈乞]])。 [[齐景公]]在位时,国家政权稳定,没有给[[田乞]]任何机遇,然而[[景公]]顾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尤其是[[景公]]在临终前的[[废长立幼]],给了[[阴谋家]][[田乞]]实现他政治抱负的条件。 当年夏,[[陈乞]]联合[[鲍牧]](鲍氏为姒姓)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攻打公宫。[[高张]]听到消息,与[[国夏]]驱车救援[[齐侯]],与[[诸大夫]]在[[庄街]]遭遇,进行巷战。此时[[陈氏]]曾经收买人心的种种手段发挥效益,[[齐国]]人都倒向[[陈]]、[[鲍]]及[[诸大夫]]一边,全民皆兵。[[高]]、[[国]]寡不敌众,战败。[[国夏]]奔莒,[[高张]]、[[晏圉]]([[晏婴]]之子)、弦施奔鲁避难。 接着[[陈乞]]以诈术胁迫[[鲍牧]],立[[公子吕阳生]]为君作为傀儡,是为[[齐悼公]],并派人弑[[齐侯吕荼]]。 从此,[[齐国]]大权遂落入[[陈氏]]手中,[[田氏]]世代辅佐齐侯,政由[[田氏]],祭则[[吕氏]]。直至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吕氏绝其嗣!” '''[[盖棺定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就是对[[景公]]的评价。 '''[[齐景公夜宴]]''' [[齐景公]]饮酒至夜,兴致来了,又驱车去[[晏子]]家继续喝。警卫去敲[[晏子]]的门,说:“快开门,国君来了!”[[晏子]]连忙穿好朝见国君的礼服,站在门口问:“是不是诸侯入侵了?是不是国家出事了?国君为何半夜三更来臣下之家?”[[景公]]说:“酒味香,音乐美,愿与先生共乐之!”[[晏子]]说:“宫中自有铺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参与这一类事情!”[[景公]]知道[[晏子]]为人刚正,于是说:“去[[穰苴]]将军家喝去吧!”警卫又去敲将军的门。[[穰苴]]听说国君来了,全副武装,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问道:“诸侯兴兵入侵了吗?大臣有叛乱的吗?国君为何半夜三更到我这里?”[[景公]]说“:酒味香,音乐美,愿与将军共乐之!”将军说:“宫中自有铺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参与这一类事!”[[齐景公]]自讨没趣儿,便吩咐左右,驱车到大臣[[梁丘据]]家。 侍从一敲[[梁丘据]]的门,对方听说国君来了,赶快开门,亲自奏乐,左手操瑟,右手拿竽,陪伴[[景公]]饮酒。[[景公]]喝得大醉,说:“好高兴呀!今天我饮酒,没有[[晏子]],[[穰苴]]这样的人,国家如何治理?没有[[梁丘据]]这样的人,我本人如何寻欢作乐?” [[晏子]]说“:圣贤的君主,都有益友,却没有酒肉朋友。[[景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两种人都用,他仅仅能做到不亡国而已!” ==视频== ===《东周列国》齐景公的生平简介=== {{#ev:youku|XMzMwMjc4ODY0MA|center}} ===《东周列国》齐景公的趣闻轶事都有那些=== {{#ev:youku|XMzMwMjc5NDYyMA|center}} ===《东周列国》齐景公的反晋同盟=== {{#ev:youku|XMzMwMjc2NjE4OA|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东周軍政人物]] [[Category: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Category:齐国君主]]
返回「
齐景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