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2.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齐云山镇 的原始碼
←
齐云山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6013HQ.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4/c1492c54185d460f90b1b8f6d8553b97.jpeg 原图链接]]] [[齐云山镇]]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ref>[https://tianqi.2345.com/qiyunshanzhen/tomorrow-4589.htm 齐云山镇] </ref> 中文名: 齐云山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安徽省 面 积: 107.97 km² 人口数量: 10682人(2017) ==历史沿革==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 ==旅游资源== 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有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 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在高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 基础建设编辑 语音 2000年以来,该镇投入了420万元修建了齐云山客运索道,改善了景区旅游交通问题;投入了3000余万元修复了登山古道、景区亭台楼阁和庙宇等,同时开发了月华街、楼上楼、横江田园风光三大游览区近200多个旅游景点,2006年又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兴建了齐云山旅游登山公路,极力解决景区旅游交通颈瓶问题等;投入2000余万元对横江沿街一线的街道进行了拆迁和改造,使得整个街道达到了“显山、现桥、露水、透绿”的理想效果;投入了800余万元建设了玄天大道、景区北大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我镇又理出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带领全镇人民建设农村新型家园。如岩脚村成立了生态旅游农民合作社,开发了水上游乐中心、生态果木观光园等项目,成立了白岳吉庆狮龙表演队,对地方风俗民情进行深度挖掘。通过2000年2008年大力对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齐云山景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60余人,另外还吸引当地农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为1050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5年全镇GDP1.05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占GDP的30%以上,旅游接待量达20.4万人次,其中进入齐云山风景区的达12.4万人。 ==新村规划== 根据齐云山镇总体规划要求,在镇区西部建一条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商业街,既改变该镇脏、乱、差现象,提高齐云山镇的总体形象,与齐云山名胜区高品位风景资源相辉映,又能为游客提供一个购物的好去处,还能使齐云山周边地区丰富的农副特产品通过这个窗口打出去,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周边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为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建设内容为登封步行街北至慈张线公路,南通登封桥,全长310米。道路设计宽15米,该路段北面为农田,南面主要为民房,考虑到小城镇开发的有序渐进性,在该步行街北面开发建成农民新村,主干道按15米控制,两侧建设用地14米作为街面楼布置,建筑层数为二、三层,农户住宅为二层,新村内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力求与风景区景貌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在后续阶段再在农民新村的基础上打通至登封桥的通道,建成一条南北向的商业步行街。建设规模:农民新村规划总占地面积32043.5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7230.00平方米,其中①农户住宅63户(每户建筑面积179.21平方米,占地面积151.47平方米,总占地面积9542.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290.23平方米)。②街面楼采用连体分段设计,运用徽派建筑的坡屋面及马头墙和仿古花窗、挂落等细部处理,同时做好步行街的入口和出口及小区内交叉路口的设计,力求体现徽派古民居特色(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单户面积约为56平方米,约合110户)。③整个新村容积率0.85,建筑密度34.1%,绿化率20.1%。 ==下辖村组== 岩前 岩脚 张村 东亭 坞口 [[珊坑]] 兰渡 [[江村]] 典口 环居 [[西馆]] 半源 龙源 [[北山]] 青春 白云 ==历史人物== 历来的文人名流,仰慕齐云山的自然风景和人文之胜而纷至沓来,留下许多传世的诗文名篇和摩崖石刻。后者多达千余件,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七百余件,堪称书法艺术的珍品,齐云山遂成为摩崖石刻文字众多的名山之一。齐云山古称白岳,36奇峰,峰峰入画,72怪石岩岩皆景。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林木道观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棋布。古往今来,齐云山以它的美姿妙态、奇观佳景吸引着众多的名流逸士、文人墨客,他们慕名而来,接踵而至;沥瀚墨于烟霞之上,寄豪情于翠峦之间,或赋诗题词,或写书作画,或来此勒石树碑,竞相赞颂这座名山。李白、朱熹、海瑞、唐寅、戚继光、徐霞客、袁枚、郁达夫等历代名人都曾登临此山,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称赞此山为“天下无双胜 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施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和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两次游齐云山,著《游白岳日记》。清代乾隆皇帝双弘历巡游江南时称此山“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现代文学家郁达夫游此山后发出感叹,称齐云山“奇特伟大”、“庙貌雄丽”,“看了齐云山,游了白岳,就是黄山不去,也可以向人说说的了。”(郁达夫《游白岳齐云之记》)此外,李白、朱熹、海瑞、程必、唐寅、王守仁、李时珍、戚继光等历代名人的足迹都曾在齐云山停留,以致名篇佳作迭起,诗词歌赋纷呈,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具有神话色彩、传奇色彩的白岳又蒙上浓厚的文化气息。 ==视频== 齐云山特色小镇宣传片 {{#iDisplay:v03226qvyqg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齐云山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