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8.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黑蹼树蛙 的原始碼
←
黑蹼树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黑蹼树蛙'''(学名:Rhacophorus kio)[[是树蛙科、树蛙属的两栖动物]]。体细长而扁平;雄蛙吻斜而略尖,雌蛙吻端圆;吻棱明显;鼓膜圆,距眼后角近;犁骨齿强;舌梨形,后端缺刻深。前肢长;指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后肢细长;趾间满蹼,蹠间蹼达蹠基部;内蹠突小而扁平,无外蹠突。体背皮肤平滑。体侧、胸、腹及股后满布小圆疣,股腹面小圆疣间杂以较大的圆光;颞褶细;前臂后外方有一宽厚的肤褶。生活时背面全为绿色,少数个体背上有若干乳白色斑点或有深绿色横纹;腋部有一个大黑斑,体侧灰黑色;体腹面黄绿色。虹彩金黄色,瞳孔暗褐色。 生活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热带季雨林中。干旱季节常分散栖于森林里,雨季的夜晚则大量出现在水塘、水坑附近的乔木、灌丛或草丛上。在雨夜雌雄蛙大量集群于水塘等静水域边的阔叶树丛枝叶之间,跳跃或滑翔追逐,雄蛙发出"wai..gu…”的响亮叫声。[[分布于中国、老挝、泰国、越南;也可能分布于缅甸]]。<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25124478&ver=3163&signature=w8npeXTfUsqmdEr8nxVxFliL87DRs2QmdQ-IqFYo-cmoj-Sib*YjSAUL2zF16dTknVD8sxOl7hQMDtPaEwAJegeex23pysgN9MonKqU5Cc37gXoWWruc16VhkEQ0OnuW&new=1 黑蹼树蛙],</re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黑蹼树蛙</big> ''' |- | [[File:Heipushuwa.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200811131314-1685602352_jpeg_1536_2048_514163.jpg/800 原圖鏈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200811131314-1685602352_jpeg_1536_2048_514163.jpg/800 黑蹼树蛙]]]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黑蹼树蛙 拉丁学名:Rhacophorus kio 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老挝、泰国、越南 科目:树蛙科 |} ==动物学史== 刘承钊和胡淑琴(1959)将采于中国云南景洪市勐养的树蛙标本定名为黑蹊树蛙(Rhacophorus reinwardtii),Ohler和Delorme(2006)将老挝丰沙里(Phongsaly,Laos)的标本定名为“新种”——Rhacophorus kio。同时,该文将中国云南和广西列入其分布区,即将中国境内原定名为Rhacophorus reinwardtii的标本均认为是Rhacophorus kio。费梁和叶昌媛比较了中国和老挝标本的形态描述,认为中国标本体背面皮肤光滑,上唇部位无细白线等特征与Rhacophorus kio有所不同,鉴于Rhacophorus kio的模式标本产地老挝丰沙里与中国标本产地云南勐腊相距很近,因此,暂将中国原定名为Rhacophorus reinwardtii的标本改订为Rhacophorus kio。鉴于该种中文名已经习用多年,不作改动,仍用黑蹼树蛙。 ==形态特征== '''成体''' 雄蛙体长68毫米,雌蛙体长82毫米左右。体细长而扁平;头较宽扁,长、宽几乎相等;雄蛙吻斜而略尖,雌蛙吻端圆;吻棱明显,自鼻孔斜向前下方至唇缘;鼻孔略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和上眼睑宽;瞳孔平置;鼓膜圆,距眼后角近,为眼径的1/2-2/3;犁骨齿强,左右列平置,或者略呈弧状,左右不相遇,其外侧位于内鼻孔之内侧前方;舌梨形,后端缺刻深。 前肢长,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指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吸盘腹面均有肉质垫,第一指吸盘较小,第三指吸盘等于或略大于鼓膜;指长顺序3、4、2、1;指间满蹼,且达掌的基部;关节下瘤明显,远端者较大;除第一指外,其余各指都有成行的小指基下瘤。后肢细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或略超过眼,左、右跟部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第三、第五趾等长;趾吸盘小于指吸盘,均有马蹄形边缘沟及肉质垫;指、趾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趾间满蹼,蹠间蹼达蹠基部,第一、第五趾游离侧具缘膜;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蹠突小而扁平,无外蹠突。 体背皮肤平滑。体侧、胸、腹及股后满布小圆疣,股腹面小圆疣间杂以较大的圆光;颞褶细,在鼓膜上方作钝角状弯曲;前臂后外方有一宽厚的肤褶,突出呈椭圆形,延伸至第四指吸盘外缘,该处肤褶较窄,成棱状;肘关节内侧也有肤褶;胫跗关节后下方为方形肤褶,再转向跗、蹠外侧至第五趾吸盘基部成棱状窄肤褶;肛上方也有明显的方形肤褶。 生活时背面全为绿色,少数个体背上有若干乳白色斑点或有深绿色横纹;腋部有一个大黑斑,体侧灰黑色,密布成极细的灰黑色网状纹,还有无数乳黄色斑点;四肢具深绿色横纹,中国云南攸乐山的个体则无;除内侧2指、趾间蹼和指、趾远端璞为浅黄色外,蹼以黑色为主;肤褶黄白色。体腹面黄绿色。虹彩金黄色,瞳孔暗褐色。液浸标本体背紫罗兰或紫棕色。 '''第二性征''' 雄蛙第一指内侧上方有一乳白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圆形;无雄性线。 '''卵''' 卵泡浅黄色;卵粒动物极灰黄色,植物极乳黄色;卵径3毫米左右。 ==生活习性== 黑蹼树蛙生活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热带季雨林中。干旱季节常分散栖于森林里,雨季的夜晚则大量出现在水塘、水坑附近的乔木、灌丛或草丛上,甚至公路上也可见到。在雨夜雌雄蛙大量集群于水塘等静水域边的阔叶树丛枝叶之间,跳跃或滑翔追逐,雄蛙发出"wai..gu…”的响亮叫声。繁殖期以后,成蛙分散活动而不易发现。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老挝、泰国、越南;也可能分布于缅甸。 中国分布:云南(景洪勐养、勐腊勐仑)、广西(龙州、凭祥、上思十万大山)。 ==主要价值== 黑蹼树蛙能大量捕食害虫,对森林上部的害虫具有特殊的防除意义。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黑蹼树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