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50.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药 的原始碼
←
黄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黄药</big> ''' |- | [[File:78745454566121213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603/20200621052239-313950873_jpeg_300_234_14181.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603/20200621052239-313950873_jpeg_300_234_14181.jpg/0 来自 搜搜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黄药 拉丁学名:Premna cavaleriei Lev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马鞭草科]] 属:豆腐柴属 |}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宋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本草》注引《尔雅》云:'蘦,大苦。'注:'甘草也,蔓延生,叶似荷,茎青赤。'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亦称" 黄药子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黄药子》:"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寸,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肉色颇似羊蹄根。"参见" 大苦 "。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 黄药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亚 科: 牡荆亚科 *属: [[豆腐柴属]] *拉丁学名: Premna cavaleriei Levl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科: [[马鞭草科]] *族: 牡荆族 *种: 黄药 =='''中草药'''== 【黄药的功效介绍】: 黄药(《本草图经》) 【异名】黄药子(《日华子本草》),黄药根(《开宝本草》),木药子、大苦(《纲目》)。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植物形态】黄独(《唐本草》),又名:土卵(《唐本草》),金线吊虾嫫、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薯、黄虾蟆、毛卵陀、铁秤陀、黄金山药、金丝吊蛋、薯瓜乳藤、黄座勒、土芋、板薯、淮山薯、苦茅薯、草蔸薯、土首乌、草蔸苕、雷公薯。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 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 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的球形或卵形的珠芽。 叶互生;叶片广心状卵形,长7~22厘米,宽7~8厘米,先端尾状,基部宽心形,全缘,基出脉7~9条;叶柄扭曲,与叶等长成稍短。 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多数,黄白色,呈穗状花序,腋生;花基部均有苞片2,卵形,先端锐尖;雄花花被6片,披针形,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花被6片,披针形,先端钝尖,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 蒴果下垂,长椭圆形,有3个膜质的翅。 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河岸、路旁或杂林边缘。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等地。 在河北、山东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珠芽(黄独零余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 将块茎挖出,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约1~1.5厘米之片,晒干。 【药材】干燥的块茎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子,横径2.5~6厘米,长径4~7厘米,厚0.5~1.5厘米。 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及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直径约2毫米,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 切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平滑或呈颗粒状的凹凸不平。 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子坦或呈颗粒状。 气微,味苦。 以身干、片大、外皮灰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主产湖北、湖南、江苏。 此外,河北、山东、浙江、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亦产。 历代《本草》关于黄药子的原植物,记载不一,且与红药子混而不分。 目前商品黄药子,主要为上述品种,虽与多数《本草》所载不类,但与明代《本草原始》所载黄药子之图形及形态描述,完全一致。 再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药用黄药子之标本,亦即此种,可见其使用历史已久。 【化学成分】半干燥块茎含蔗糖约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 还含黄独素B,CB,C)与薯蓣皂甙元。 野生的含黄独素A,B,C。 南京市售商品中不含薯蓣皂甙元但含一种熔点为285~288℃的结晶,含量0.2%。 云南师宗样品含薯蓣皂甙元1.69%,楚雄、丽江、蒙自、车里之样品含量甚微。 印度产黄独只含痕迹的皂甙,而巴西产的块茎含皂甙5.77%。 =='''药理作用'''== ①对甲状腺的影响将含2~10%的黄药子饲料喂养正常大白鼠,4周后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量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所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而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在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对大白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可能是其中含碘所致。 从湘西购得的黄药子每公斤含碘量14.3毫克,若一个病人每日服黄药子2钱,其中含碘约90微克,比人的日需量高些,无疑会增加甲状腺聚碘,迅速合成甲状腺素,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增加,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肿大的甲状腺因之缩小。 但用含碘量较高的红药子(与黄药子同科)进行实验,不能解除硫氰酸钾的致甲状腺肿作用。 ②其他作用黄药子酊剂与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亦表现抑制,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出现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所取消。 黄药子上述作用酊剂较煎剂强而快。 黄药子根茎的丙酮提取物注射于大鼠腹腔,可抑制进食。 干的气性球根含皂甙,对豚鼠血的溶血指数为1:30。 【炮制】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苦,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黄药子的功效】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选方'''==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 (《圣济总录[2]》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 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 (《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 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 (《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 (《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 (《濒湖集简方》) *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 不可多用。 (《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 每服一钱,白汤下。 吐出顽痰。 (《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 (《圣惠方》) *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 每日早晚常服一盏。 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 *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 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 (《江西草药》) *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 (《贵州草药》) *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 水煎,调些酒服。 (《福建中草药》) *⒄治百日咳。 黄药子三至五钱。 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甲状腺肿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 一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 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 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 二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 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 三黄药子漫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克),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 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 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 四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毫升(每3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 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4例临床症状于用药后2~3天消失。 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 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 ②治疗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 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 另有用黄药子果(切片)3~5钱,加水400毫升,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 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 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 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 ③治疗食道癌、胃癌 取黄药子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 日服浸液50~100毫升。 分数次服。 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 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 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 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②《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 今人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明矣。<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44aejrzSKwVskbXQpuSg5YXmBFzEahhqXLJCp3GIL5GC8k-est0P3uw_rzL7bjI8reaVHN88tHY. 《医学入门》黄药],中药宝典</ref> =='''化工'''== 黄药;烃基黄原酸盐;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硫化矿捕收剂;烃基二硫代碳酸盐;yellow catching agent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硫矿捕收剂,因呈黄色,故称黄药。黄药的化学名称是烃基黄原酸盐或烃基二硫代碳酸盐,通式中Me为钠或钾,也有制成铵盐的,R为不同的烷基、烷芳基、环烷基、烷氧基等。黄药的品种很多,常用的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等。黄药的分子结构与浮选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黄药分子中的碳链越长,其捕收能力越强,即随着醇基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带有支链的同系异构体较直链的捕收作用强。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