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揆 的原始碼
←
黄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黄揆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介绍黄揆的书.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9%BB%84%E6%8F%86&src=tab_baike&correct=%E9%BB%84%E6%8F%86&ancestor=list&cmsid=33868c71a30f4c86eda9fdd7dd925de1&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4#id=c2f76701747223cf1cbc290bb4a9d705&currsn=0&ps=51&pc=51 原图链接] [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介绍黄揆的书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 | 逝世日期 = 884年 | 国籍 = 中国 唐代 | 别名 = | 职业 = 黄巢之弟 }} '''黄揆'''(?-884), 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弟。率起义军转战各地中和三年(883)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之战时,为李克用部将李存贞所败。旋与王璠攻克华州(今陕西华县),后又为李克用军所破。次年,与黄巢同在[[泰山]]狼虎谷牺牲。 <ref>[https://baike.so.com/doc/8139147-8456133.html 黄揆 ],360搜索</ref> ==个人简介== 唐乾符二年(875),与黄邺、黄揆等兄弟8人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流动作战于中原。 <ref>[https://baike.so.com/doc/8139147-8456133.html 黄揆 ],360搜索</ref> ==生平事迹== 三年,阻止王仙芝降唐,率部独立作战。五年,王仙芝战死,遂收其余众,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 继而率众十余万,摆脱唐军围攻,乘虚南渡长江,转战浙东,自衢州(治今浙江衢县)开山路700里入福建。六年,先后上表求授天平和广州节度使,朝廷不许。 黄巢急攻广州,即日陷之。时军中遇疾疫,死者甚众,诸将请"北还以图大事"。黄巢遂以义军都统名义宣告将入关中,指斥唐朝宦官擅权,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官勾结,贿赂公行,铨贡失才;并宣告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十月,集兵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沿湘水北进,突破唐军阻击,进占江陵(今湖北荆沙),号众50万,拟经襄阳(今襄樊),北取洛阳,或西入关中。因轻敌在荆门(今属湖北)遭唐军伏击受挫。黄巢断然放弃江陵,率部改道东进,连克江南15州,军势复振。 广明元年(880),于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西北)大捷后,即率大军顺利北渡江、淮,自称天补大将军,进占洛阳。十二月,攻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进入长安(今西安)。起义军向贫困百姓散发财物,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受到百姓欢迎。 黄巢旋即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其时起义军所克之城,均未驻守,又未派兵追击唐僖宗;溃散的禁军重新集结于凤翔节度使郑畋麾下;已归降的藩镇又相继叛去。二年四月,长安遭唐军攻击。黄巢在长安附近与唐军进行争夺战,虽有小胜,终因孤城无援,陷入困境。 中和二年(882),大将朱温叛变,唐引沙陀军参战。三年,被迫撤离长安,经蓝田,向东转移。攻克蔡州(治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治今淮阳),近300天不克。 四年,遭唐军集中兵力攻击,屡战失利。旋大败于中牟(今属河南)北王满渡,随即率军东走,士众败亡殆尽。被迫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杀身亡。黄巢 ,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 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唐懿宗咸通(860~873年)末至僖宗干符(874~879年)初,连岁凶荒,黄河以南尤其严重。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干符二年 (875)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爆发。 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接着王、黄两军会合,协同作战,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就西向进攻洛阳周围地区。唐统治者急调大军夹击。 王、黄乃于干符三年十月间南趋唐州(今河南泌阳)、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后又活动于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复冲击敌人。同年底,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刺史对王仙芝进行诱降,仙芝动摇,欲受唐官职。 黄巢指斥他说:起初我们共立大誓,横行天下,现在你独自取官降敌,广大群众何所归宿!因怒击伤仙芝首。仙芝畏众怒,不敢受唐命,遂与黄巢分兵作战。黄巢率军北上,攻克郓州(今山东东平北)、沂州等地。 以后王、黄虽曾一度合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不久又分兵。干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尚让率余部奔亳州(今安徽亳县)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 从此,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两支义军会合后,势力又见壮大。黄巢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后沿黄河南岸西进,"欲窥东都(洛阳)",唐朝急调军队增援东都。黄巢知攻东都无望,于是引兵南下,渡过长江,东趋下游。 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遭到镇海(今江苏镇江)节度使高骈部将张璘、梁缵的阻击,义军乃转由浙江南进,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属福建)。黄巢在福州大力打击官僚、地主,杀了顽固不化的"处士"周朴。后率大军沿海岸南进,于六年九月攻占岭南重镇广州。 经过大约两个月的休整,黄巢在这年冬又率领大军北伐,自号"义军都统",并发表文告,宣布即将打入关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官勾结,贿赂公行;还宣布义军禁令,禁止刺史广殖财产,县令犯赃者全族处斩。 他所指责的都是当时极弊,深得群众拥护。义军拥众数十万,从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发,乘大筏沿湘江顺流北上,攻克潭州(今湖南长沙),又下江陵(今属湖北)。本欲乘胜进兵中原,直趋关中,但至荆门(今属湖北)为唐将领刘巨容所败,乃转而东进。 于广明元年 (880)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的骁将张璘。七月,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东岸)飞渡长江。高骈与唐廷有矛盾,又慑于义军声威,虽拥兵十余万,但保境而已,不敢出战。 黄巢渡江后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于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进军途中,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沿途群众纷纷参加义军,众达百万。入洛阳城后,义军劳问居民,闾里晏然。黄巢北攻时,还特意转牒唐朝各镇兵将:你们各宜守垒,勿犯我兵锋。 我将入东都,到京师向皇帝问罪,与你们无涉。这些话分化了敌人营垒,所以兵行无阻。黄巢在东都并未久留,随即转旗西指,于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义军入城之日,向贫民散发财物,并由大将军尚让向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原唐朝官员,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罢官。 其中枢主要官员有: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原唐官崔 和杨希古并同平章事(即宰相);孟楷、盖洪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掌管近卫军队);翰林学士中还有著名诗人皮日休。 黄巢在长安执行严惩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义军查获降官张直方夹壁中隐藏的高官显贵百余人后,全部处死。大齐政权还没收富豪的财产,号称"淘物",富室皆赤脚而行。次年,唐军曾一度攻入长安,义军暂时撤出,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 但黄巢既未派大军追击唐僖宗,也没有首先全力歼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大齐政权也缺乏必要的经济政策,生产、财政均无着落。这样,敌我力量对比就逐渐发生了不利于义军的变化。 关中地主坚壁清野,使大齐政权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中和二年 (882)大齐的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降敌;沙陀族李克用应唐朝的乞援,率劲旅一万七千人南下;敌方军力大大增强。这时,黄巢发现困守关中已很不利,乃于三年四月东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 六月间,义军开始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守将顽抗,义军久攻不克,朱温和李克用又先后前来增援,黄巢遂于四年四月解围,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节度使时溥的阻击,作战不利,最后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于六月十七日兵败自杀(一作为甥林言所杀)。 黄揆也在最后的作战中英勇献身。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不久后,唐王朝即告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