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69.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州寒食诗帖 的原始碼
←
黄州寒食诗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黄州寒食诗帖</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s2.meipian.me%2Fusers%2F81112865%2F5fada4e0-e037-11ea-9d0b-9fe5133e5cfc.jpg%3Fmeipian-raw%2Fbucket%2Fivwen%2Fkey%2FdXNlcnMvODExMTI4NjUvNWZhZGE0ZTAtZTAzNy0xMWVhLTlkMGItOWZlNTEzM2U1Y2ZjLmpwZw%3D%3D%2Fsign%2Ff57d909fc8cd725f345a39bfe82e130b.jpg&refer=http%3A%2F%2Fss2.meipian.me&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878131&t=009bc1af38e23576473886661007d6bd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9%BB%84%E5%B7%9E%E5%AF%92%E9%A3%9F%E8%AF%97%E5%B8%96&pn=10&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456960491%2C270129225&os=1920197272%2C1497695611&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ss2.meipian.me%2Fusers%2F81112865%2F5fada4e0-e037-11ea-9d0b-9fe5133e5cfc.jpg%3Fmeipian-raw%2Fbucket%2Fivwen%2Fkey%2FdXNlcnMvODExMTI4NjUvNWZhZGE0ZTAtZTAzNy0xMWVhLTlkMGItOWZlNTEzM2U1Y2ZjLmpwZw%3D%3D%2Fsign%2Ff57d909fc8cd725f345a39bfe82e130b.jpg%26refer%3Dhttp%3A%2F%2Fss2.meipian.me%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9878131%26t%3D009bc1af38e23576473886661007d6bd&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dyTabStr=MCwzLDIsMSw1LDYsNC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名 称:黄州寒食诗帖 大 小: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 行 书:十七行 字 数;129字 |}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07/13/41769474_643607729.shtml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高清本],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7年4月7日</ref> ==书法释文== 版本一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版本二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诠释==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法帖背景==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印鉴说明== 一 天府珍藏、御赏、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数枚。 清高宗 弘历(1711-1799)热爱鉴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二 雪艇图书、雪艇、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东湖长、艺苑遗珍等数枚。 王世杰(1891-1981),号雪艇,湖北省崇阳人。留学英、法,巴黎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曾任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校长、外交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比较宪法]]》。 三 天历之宝 元文宗 图帖睦尔(1304-1332),于泰定帝死后,由燕铁木儿等迎立于大都,改元天历。曾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纂修《[[经世大典]]》,雅好收藏书画。尊信帝师,免僧寺田租。至顺三年病卒。 四 楞伽、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书画、楞伽山人、楞伽真赏、神品等数枚。 成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又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官侍卫。精鉴藏,善书能诗,尤工词。著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集]]》等。 五 容斋清玩、容斋 洪迈洪迈(1123-1202),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兄弟三人,适、遵、迈。曾使金。官敷文阁待制,端明殿学士。有《[[容斋随笔]]》。 沈受蕃印、沈受(蕃印) 沈受蕃 不明。 (典礼纪察)司印 明官印 六 献厂 不明 七 金章世系景行维贤、小如庵墨缘、景行维贤、景贤鉴藏、虞轩等数枚。 完颜景贤完颜景贤,字享父,号朴孙。十九世纪著名收藏家,著《[[三虞堂书画目]]》。 八 北平孙氏 [[孙承泽]](1592-1676),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故亦称大兴人。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明崇祯四年进士,官给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 琅琴阁珍藏 不明 埋轮之后、懿文堂图书 [[张縯]] 张縯,字季长,南宋隆兴元年(1173)进士,淳熙九年为夔州漕运使,官至大理少卿。 沈纯祚印、一字为公 沈纯祚 不明。 嘉庆御览之宝 清仁宗 [[颙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为帝,在位二十五年。谥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韩逢禧,长洲人。韩世能之子。家学渊博,收藏丰富。 [[韩世能]]( 1528-1598),长洲人,字存良。隆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恬于荣利,奉使朝鲜,册封楚藩,馈遗一无所受,尝自言无一事无一语不实,而亦不务矫抗以博誉。有《[[云东诗草]]》。 荆湖南路转运使印 宋官印 张氏珍玩、北燕张氏珍藏,张金界奴,元时人,时代与家世均无可考,惟知其以所收藏上进帝室,皆属精品,上多钤“张氏收藏”“北燕张氏家藏”二印。 念慈之印 费念慈费念慈(1855-1905),清江苏武进人,字屺怀,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编修,被劾归。博涉多通,工书法,精鋻赏,兼善山水,具金石气。有《[[归牧集]]》。 郭则生 系台湾外交家,书画收藏家 寒木堂、龙髯、颜世清印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钟骥子。聪颖过人。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 菊池晋印、惺堂 菊池晋二(1867-?),号惺堂。为大桥讷庵孙,陶庵子,日本银行界名人。好古力学,私淑阳明,工诗,善刻印,尤喜收藏,东都罕有其匹。 内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内藤虎次郎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为虎次郎,字炳卿,别号忆人居主、湖南鸥侣、雕虫生闷闷先生。为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 振玉印信、永丰乡人 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号雷堂,字叔言。清末奉召入京为官。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曾参预满洲国活动。为著作等身之文史学者、书法家、鉴赏家,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编著有《[[殷墟书契]]》等。 郭彝民印 郭枻,字彝民,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拟〈收复台湾意见书〉。 ==题跋史评== 清高宗:苏轼黄洲诗帖。长春书屋鉴赏珍藏。神品。 [[清高宗]]: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後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後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於佳乃佳者。坡论书诗云。茍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又云。读书万卷始通神。若区区於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识。 [[黄庭坚]]:“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董其昌]]: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并题。 张縯:东坡老仙三诗。先世旧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尝谒山谷於眉之青神。有携行书帖。山谷接跋其後。此诗其一也。老仙文高笔妙。粲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又发扬蹈厉之。可为绝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礼院官中秘书。与李常公择为僚。山谷母夫人。公择女弟也。山谷与永安帖自言。识先礼院於公择舅坐上。由是与永安游好。有先礼院所藏昭陵御飞白记及曾叔祖卢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诸跋世不尽见。此跋尤恢奇。因详著卷後。永安为河南属邑。伯祖尝为之宰云。三晋张縯季长甫。懿文堂。 [[王世杰]]:东坡先生此帖。曾罹咸丰八(点去)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厄。尒後。沅入日本。後遇东京空前震火之劫。详见卷後颜世清。内藤虎两跋。二次世界战争期间。东京都区大半为我盟邦空军所毁。此帖依然无恙。战事甫结。予嘱友人踪购得之。乃购回中土。并记于此。後之人当必益加珍护也。十。民国纪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杰识于台北。 [[内藤虎次郎]]:蘇东坡黄州寒食诗。引首乾隆帝行书。雪堂馀韵四字。用仿澄心堂纸致佳者。东坡诗黄山谷跋并无名款。山谷跋後。又有董玄宰跋语。张青父清河书画舫云。东坡草书寒食诗。当属最胜。卞令之书画汇考亦已著录。阮芸台石渠随笔云。蘇轼黄州寒食诗墨迹。卷後有黄鲁直跋。为世鸿宝。戏鸿堂所刻止蘇诗黄跋。其後张縯一跋,人未之见其跋云云。彭大司空云。縯跋所谓永安。庭坚为作仁宗皇帝御书记者也。庐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庐山县。张氏世为蜀州江原人。云。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晋署望也。虎按。卷中埋轮之後印。实系张氏所钤。又有天历之宝及孙退谷。 内藤虎次郎:予於丁巳(1917)冬尝观此卷於燕京书画展览会。时为完颜朴孙所藏。震灾以後。惺堂寄收予斋中半岁馀。昕夕把玩。益叹观止。乃磨乾隆御墨。用心太平室纯狼毫作此跋。愧不能若东坡。此卷用鸡毫弱翰而挥洒自在耳。虎又书。 [[颜世清]]: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历元明清。叠经著录。咸推为蘇书第一。乾隆间归内府。曾刻入三希堂帖。咸丰庚申之变。圆名园焚。此卷劫馀。流落人间。有烧痕印。其时也。嗣为吾乡冯展云所得。 [[罗振玉]]:先师张文襄公嗜东坡书。光绪壬寅(1902)公建节武昌。客有持此卷请谒。公赏玩不置。谓平生所(点记)蘇书墨迹。以此卷及内府藏桤木诗为第一。客喜甚。言将奉献真。微露请求意。公曰。时已仲春。貂裘适可付质库。若以价相让。当留之。否则不敢受也。客大失望。因求公题识。时方向夕公乃张宴。邀端忠敏。梁文忠。马季立孝廉与予同赏之。且语众曰。如此剧迹。不可不一见。明日。物主人将此北归矣。时物主方在坐。喻公意乃然。请曰。若许加题。当迟行程一二日。公曰。山谷老人(黄庭坚)谓此书兼鲁公少师李西台之长。某意则得法于北海与鲁公。然前人所言。乌可。 郭枻:[[蘇文忠]]寒食帖。由颜韵伯以金六万元售於菊池惺堂。已见内藤跋於龙眠潇湘图。系团匪乱流入日本。书估菊池。亲属某以六千元收得。以六万元转售於菊池。价差甚钜。书估菊池俱大非之。几至兴讼。事在菊池购蘇帖之前。前跋误载此段。今再志。以之存其真。郭彝民又记。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诗品鉴赏==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 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书法鉴赏==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苏轼对[[黄庭坚]]书法的评语,认为其结字过於狭长,外观犹如”树梢挂蛇”。不过,东坡也在自己书法中加入此种结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变化。黄庭坚以”石压哈蟆”来形容苏轼书写时,经常出现的横扁结字。根据黄庭坚的说法,东坡不善悬腕,故书写时的活动范围较局促,单字的右侧不易开展,如戈笔就容易成为病笔,形成”左秀右枯”的状况。然此现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颦”,虽然是缺点却也是其书作之特色。”衔纸”二字悬针笔法,极其生动,可知苏轼并非不能悬腕。[[作品]]用笔的厚重来自颜真卿的影响,”水”字的捺笔动作可见一斑。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谪贬惠州、儋州(海南岛),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号称苏黄;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b07735vyozl|480|270|qq}} <center>苏东坡著名的黄州寒食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黄州寒食诗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