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27.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黃聲遠 的原始碼
←
黃聲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黃聲遠'''(1963年6月19日-),台灣建築師,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File:黃聲遠.jpg|500px| thumb |缩略图|右|黃聲遠[https://i.ytimg.com/vi/VJyilO9LK18/maxresdefault.jpg https://i.ytimg.com/vi/VJyilO9LK18/maxresdefault.jpg 來自此網站的圖片]]] == 簡表說明 == {| |- | 姓名 '''黃聲遠''' |- | 性別 男 |- | 出生 1963年6月19日(55歲) |- |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市 |- | 國籍 中華民國 |- | 別名 Huang Sheng-Yuan |- | 教育程度 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 |- | 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 |- | 職業 建築師 == 作品 == |- | 擁抱宜蘭 20 年,黃聲遠帶著田中央工作群「Living in Place」建築展前進日本 倘若你還記得先前帶著許多人希望、感動落成的淡水雲門劇場,那麼就不能不提及建築師黃聲遠與他的田中央工作群,為了此建築而投下的無數心血。不過就建築迷們來說,最忘不了的還是莫過於他們深耕宜蘭 20 年,那一處處因親近土地而有如說故事般呈現的棚架作品了。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81/19489346323_3e840c6458_b.jpg 黃聲遠與田中央建築團隊們。(Photo Credit:Fieldoffice Architects) 就在近日,不論是三星蔥蒜棚、樟仔園故事公園或是羅東文化工場,這些凝聚好山好水與人文精神的親切空間,現在可是要跟著建築師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一同前進 Gallery MA 藝廊,從作品傳遞他們擁抱這塊土地的夢想和情懷。而這也是 Gallery MA 首度邀請台灣建築團隊進駐參展! 位在東京的 Gallery MA,已是日本建築圈中最廣為人知的策展場地之一,包括 MOT/TIMES 先前也曾為大家報導過伊東豊雄、丹下健三及藤本壯介等知名建築師的精采特展,朝聖指數皆不在話下! 而 2015 年中,Gallery MA 也特別邀請到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前來展出,並集結王俊雄、王增榮、黃俊銘及林聖峰等國內知名建築人士齊聚協力,用 4 個簡單且貼近真實生活的領悟主題,闡述著落腳宜蘭多年來,這群「意志同盟」如何從一開始的摸索、適應、融入、再到表達,進而「領悟」、讓建築作品更加「活出場所」(Living in Place)。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309/20102779602_2da4dc8f47_o.jpg ※展覽以「Living in Place」為主題,並用 4 個概念:「和時間做朋友」、「認真的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大棚架和地景參考線」及「記得自己的身體,自在忘記習以為常的時間」,以說故事的方式將田中央工作群扎根宜蘭的種種「領悟」娓娓道來。© Nacása & Partners Inc. 在有著戶外露台的兩層樓展場空間裡,除了入口的主視覺意象,先行引導著參觀者掌握宜蘭的人文地理特色上的印象,展覽動線中一系列模型、圖像、紀錄片及概念棚架,緩緩陳述著建築師黃聲遠從落腳宜蘭開始「和時間做朋友」,維繫著空間環境和土地的真切情感。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97/19924390659_7e3d63b4a9_o.jpg 「和時間做朋友」隱喻著許多的構思,是需要漫長時間且一步步分工完成的,有時得一點一滴地去摸索,有時又需經過溝通、等待、協調的過程。好比由楊士芳紀念林園、宜蘭社福館(圖左)和津梅棧道(圖右)等地所串連起來的「維管束計畫」,便是以如此漫長日子所完成的設計。(Photo Credit:Fieldoffice Architects) 接著,「認真的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去適應氣候、去學習耕作、甚至去思考民眾與公共空間的互動關係,使「大棚架和地景參考線」的脈絡和活用,找出正向且明確的精神後,最後為「記得自己的身體,自在忘記習以為常的時間」種下返樸歸真的總結。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338/19923400318_576097fd7d_o.jpg 有句台語俗諺說:阿藝倌真正水,噶瑪蘭厚雨水。或許正是對戶外露台處、用無數根連結鋼架豎立於水上的作品創造出「宜蘭多雨」的巧妙寫照。這也使得田中央工作群「認真的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透過親身探索,汲取更多專業之外的真實體悟。© Nacása & Partners Inc.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406/19924048548_bc5ea6791c_b.jpg 第三概念區的「大棚架和地景參考線」,呈現了田中央團隊作品中最常見的棚架設計。棚架可以不只是遮蔽的「功能」,也能是活動的「焦點」、人氣的「聚散地」,例如他們最知名的羅東文化工場,就為民眾帶來一個便利與熱絡的多元場所。(Photo Credit:Fieldoffice Architects、Nacása & Partners Inc.)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470/20117668681_a62129788c_b.jpg 「記得自己的身體,自在忘記習以為常的時間」概念,取自於宜蘭櫻花陵園充滿人生與設計上的省思及領悟。超脫目的、結構、材料的包袱,以恬靜、自然的視野化作一道道對故人的思念,也意味著一切終將回歸原點。(Photo Credit:Fieldoffice Architects、Nacása & Partners Inc.) 4 個概念,4 種領悟,為田中央團隊交織成一幅探索蘭陽的建築藍圖。建築迷若有幸在暑假來到 Gallery MA,可千萬別錯過了! 編輯/黃心筠 <ref>擁抱宜蘭 20 年,黃聲遠帶著田中央工作群「Living in Place」建築展前進日本[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type=0&serial=1269]</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建築師]]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黃聲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