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205.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黃泥頭 的原始碼
←
黃泥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黃泥頭'''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s.property.hk/largePhotos/2024/3/0/5/256036f09eb7660f7a031ae69fd31350.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roperty.hk/asking_detail/5240111.html 圖片來自property] </small> |} '''黃泥頭'''為[[香港]][[沙田區]]的一條鄉村,鄰近[[大南寮]]、[[大輋]]、[[康林苑]]、[[廣林苑]]和[[廣源邨]],以及[[大老山隧道]]沙田入口。<ref>[https://www.property.hk/asking_detail/5240111.html 黃泥頭],property</ref> == 典故 == 黃泥頭鄰近[[小瀝源]]和[[牛皮沙]]。該村村民皆鄭姓,先世原居[[福建省]][[長樂縣 (福建省)|長樂縣]],於明末清初之際南遷,至今已有二十四代,已有約三百多至四百年歷史。 鄭氏祖先至本區後,先居於[[沙田圍]]一帶,今鄭氏之祖墳仍可見於[[圓洲角]]、[[河畔花園]]之後;及七、八十年後,由於該處之土地多為[[鹽田]],不宜耕種,乃遷往別處,分別遷往香輋、[[大輋]]及[[茅笪]]。「香輋」中的「輋」字,據說表示乃無水或缺水之田地,通常此等土地只適宜種植花生或麻等,此類堅實而瘠的黃土,更適宜種植[[香樹]],可能由於村民在該處種植香樹,因而取名「香輋」。 香輋之旁為今之黃泥頭,本是一片黃土之地,故取名黃泥頭,及後,鄭姓人家再從香輋搬往黃泥頭居住,一方面仍然從事種植,另一方面又用該處之黃坭製磚,也有上山斬柴,另外亦有設炭窰燒炭,現今[[廣源邨]]附近仍可發現昔日之炭窰 。 該村雖是貧瘠之地,或可說是窮鄉僻壤,但倒也地靈人傑,出過光宗耀祖的才俊,有跡可尋的包括於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獲得「武魁」的[[鄭文濤]],以及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獲封「欽賜副魁」的[[鄭汝楠]],兩者之功名牌匾仍存於該村之「鄭氏家祠」中,據村中父老謂,類似牌匾曾於和平後無故失去,因此,獲取朝廷功名的,可能不只兩人。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Pbg-1hilM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貝遊香港】朝聖「石天窗」💫黃泥頭出發登上「黃牛山+水牛山」│*詳細路線教學*航拍⛰ West Buffalo Hill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黃泥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