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93.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黃沙大道 的原始碼
←
黃沙大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黃沙大道'''<br><img src="http://img.siaoyin.com/p6-bk.byteimg.com/tos-cn-i-mlhdmxsy5m/5668529916ef427085e169e8be4814d9~tplv-mlhdmxsy5m-q75:0:0.image.w30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aoyin.com/InfoBig5/%E9%BB%83%E6%B2%99%E5%A4%A7%E9%81%93:4765345 圖片來自siaoyin]</small> |} '''黄沙大道'''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是一条基本沿[[珠江]]河岸略带弧度呈南北走向的主干道。 其南起[[六二三路]]<ref>[https://www.itsfun.com.tw/%E5%85%AD%E4%BA%8C%E4%B8%89%E8%B7%AF/wiki-359697 六二三路],itsfun</ref> ,北至[[南岸路]],全长2195[[米]],宽45米,双向6~8车道。[[清代]]时路旁有[[黄沙村]],至20世纪50年代建成马路,故名'''黄沙大道'''。目前路上架设[[广州内环路|内环路]]双线高架路。 == 与之交会道路 == *顺序由南往北排列,'''粗体字'''为主干道 *'''[[六二三路]]''' *'''[[珠江隧道]]'''、[[丛桂路]]、[[黄沙后道]] *[[大同路]] *[[蓬莱路]] *[[多宝路]] *涌边一马路 *[[如意坊路]] *'''[[南岸路]]、[[中山路 (广州)|中山八路]]、[[珠江大桥]]''' == 临路建筑及景点 == *[[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西城都荟]] *[[黄沙站]] *[[如意坊站]] *[[荔湾湖公园]] *黄沙码头 *黄沙水产品交易市场 *原[[广州南站 (货运)|广州南站]] ===荔湾区=== '''荔湾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於广州市西部,與[[芳村區]]合併之前是广州老四区之一,被廣州市府定位為“最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2005年與芳村区合并后的荔湾区的总面积為59.10平方公里,总人口73.35万人,辖22个街道办事处。“荔湾”得名自“[[荔枝湾]]”。 == 歷史 == 荔湾区原为古城广州之西郊,旧称西园、[[西关]],因区内有著名的“荔枝湾”而得名。廣州有一句老說話是:「東村、西俏、南富、北貧」,那個“西俏”就是指西關,這區的特色是富商巨賈聚居之處,和眾多娛樂場所的立足地。西關風情就是形容清朝時期廣州富人的生活。 [[秦始皇]]时代起曾先后隶属于[[番禺区|番禺]]、[[南海]]等县管辖,反复更变。至[[宋朝]]宋太祖开宝五年,荔湾地段属南海县管辖,此后一直未变。[[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清]][[康熙|康]][[乾隆|-{乾}-]]时為中國唯一的外贸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清[[咸丰 (年号)|咸丰]]九年,沙面被迫租借给[[英國|英]]、[[法國|法]]作[[租界]]。清末,荔湾地区西关為南海县衙直辖区,西村、泮塘一带农村属南海县恩洲堡管辖。 廣州清初所產棉花,以輕暖出名,號“廣花”;“廣之線紗”,於[[十三行]]之財富積累也有助推。由於本埠棉布價廉物美於[[英國]]布,出口甚多。在巨大利益驅使下,棉花來料加工迅速興起,西關農田被大量開發,修築廠房街道,錦華、經綸、麻紗等地方便於此時期出現。廣州紡織業帶之形成,帶動了印染、機具、漿緞、制衣、制帽、鞋襪、絨線等行業的興盛。下西關湧郊區也被發展為高尚住宅區,業主有不少是因紡織業大旺而獲益的洋行買辦。西關在當時有所謂“八橋之盛”(匯源、蓬萊、三聖、志喜、永寧、牛乳、大觀和德興)。 [[辛亥革命]]后,西关工商业区劃歸广州市区范围。民国17至19年,原属南海县管辖的南岸、澳口、增埗、西场等农业区划入广州市区范围。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重新把广州划为28个行政区,收回的租界沙面也新设成区。此时荔湾区域内设有长寿、西禅、逢源、黄沙、陈塘、沙面各区,南岸、西山、太平区有部分地段属今荔湾范围。1949年10月14日,中共攻佔广州後,在以上各区成立人民政府。 1950年6月,西禅区与长寿区合并称为长寿区,逢源区与黄沙区合并称为荔湾区,南岸区改名西村区。逢源区的三沙、泮塘农业区划归西村区。陈塘区并入太平区(后并入中区)。各区人民政府相应成立。而沙面区則改为市直辖沙面街办事处,後改辖于太平区。 1952年9月,长寿区、荔湾区及西村区的彩虹、西村、泮塘、西增、小梅街和南源镇合并成立西区,并成立西区人民政府,後改称西区人民委员会。 1959年4月,泮塘、三沙等农业社加入三元里人民公社,划出西区。1960年4至7月,原属中区的清平人民公社(含清平、岭南、沙面三街地段)与秀丽、光扬、华林、宝华四街并入西区。西区同时接管了三元里人民公社的同德、横沙、沙凤、三沙、西郊等5个大队和石井人民公社7个大队。 1960年8月,西区改名荔湾区。 1961年复建18个街道办事处。同年9月,区辖内农村大队全部划回郊区管辖。 2002年1月18日,荔湾区正式接管了原轄[[白云区 (广州市)|白云区]]的大坦沙岛。 2005年5月,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將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 2016年10月28日,荔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金花街道中山七路328号迁移至石围塘街道芳村大道西2号。 == 轄區 == 新荔灣区下辖22个街道,即原来荔湾区13个街道和原来芳村区9个街道。 *属原荔灣区的街道:[[华林街道]]、[[逢源街道]]、[[龙津街道]]、[[彩虹街道]]、[[多宝街道]]、[[岭南街道]]、[[西村街道]]、[[南源街道]]、[[金花街道]]、[[昌华街道]]、[[桥中街道]]、[[站前街道]]、[[沙面街道]]。现时一般以荔湾区'''北片区'''统称; *属原芳村区的街道:[[石围塘街道]]、[[花地街道]]、[[茶滘街道]]、[[冲口街道]]、[[白鹤洞街道]]、[[东漖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海龙街道]]。现时一般以荔湾区'''南片区'''或'''芳村片区'''统称。 == 经济 == 现在荔湾区是广州市唯一一个拥有一河两岸美丽景色的辖区。西岸为[[芳村]],经济主要以[[花卉]]、[[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近十年主要发展花鸟鱼虫及茶叶、家具批发如[[南方茶叶市场]]及[[花鸟鱼虫批发市场]]。而东岸则为传统商业繁华地段,有[[上下九步行街]]、[[南方大厦]]、[[华林玉器街]]等经济特色。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黃沙大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