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48.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麻楝 的原始碼
←
麻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麻楝001.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5519811781&di=973609f9beb425def35d04c032507ae0&imgtype=0&src=http%3A%2F%2Fwww.fpcn.net%2Fuploads%2Fallimg%2F131016%2F2-131016203915H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fpcn.net/a/qiaomu/20131016/Chukrasia_tabularis.html 图片来自花卉图片信息网] ]] '''麻楝'''(学名:ChukrasiatabularisA.Juss.)是楝科,麻楝属乔木,高可达25米,无毛,叶片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叶柄圆形柱形,小叶互生,纸质,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偏形,偏斜,下侧常短于上侧,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苞片线形,早落;花有香味;花梗短,萼浅杯状,裂齿短而钝,花瓣黄色或略带紫色,花药椭圆形,子房具柄,花柱圆柱形,蒴果灰黄色或褐色,近球形或椭圆形,种子扁平,椭圆形,4-5月开花,7月至翌年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也有分布等。生于海拔380-1530米的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 该种木材黄褐色或赤褐色,芳香,坚硬,有光泽,易加工,耐腐,为建筑、造船、家具等良好用材。 * 中文学名:麻楝 * 拉丁学名: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 别 称: 阴麻树、白皮香椿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芸香目 * 亚 目:芸香亚目 * 科:楝科 * 亚 科:桃花心木亚科 * 属:麻楝属 * 种: 麻楝 * 命名者及年代: A.Juss.,1830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80-1530米的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 麻楝为阳性,喜光树种,幼树耐阴,抗寒性较强,喜欢花岗岩母质风化的砖红壤性土,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立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尼泊尔、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等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老茎树皮纵裂,幼枝赤褐色,无毛,具苍白色的皮孔。 叶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无毛,小叶10-16枚;叶柄圆形柱形,长4.5-7厘米;小叶互生,纸质,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偏形,偏斜,下侧常短于上侧,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侧脉每边10-15条,至边缘处分叉,背面侧脉稍明显突起;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长约为叶的一半,疏散,具短的总花梗,分枝无毛或近无毛;苞片线形,早落;花长约1.2-1.5厘米,有香味;花梗短,具节;萼浅杯状,高约2毫米,裂齿短而钝,外面被极短的微柔毛;花瓣黄色或略带紫色,长圆形,长1.2-1.5厘米,外面中部以上被稀疏的短柔毛;雄蕊管圆筒形,无毛,顶端近截平,花药10,椭圆形,着生于管的近顶部;子房具柄,略被紧贴的短硬毛,花柱圆柱形,被毛,柱头头状,约与花药等高。 蒴果灰黄色或褐色,近球形或椭圆形,长4.5厘米,宽3.5-4厘米,顶端有小凸尖,无毛,表面粗糙而有淡褐色的小疣点;种子扁平,椭圆形,直径5毫米,有膜质的翅,连翅长1.2-2厘米。花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1567810149484170224&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原来麻楝长这样] </ref> ==繁殖方法== 麻楝种子收集的时间根据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主要是在10月和3月之间。种子收集要从树上收集,不能从地上收集。不要从过熟的果实上收集种子,因为这些种子的发芽率会降低,且会造成小苗的高死亡率。从野外收集后,麻楝的蒴果放在太阳下晒2-3天加快裂开,然后通过脱粒使翅果从蒴果中脱出。特别要小心不要让风把种子吹走。晾干后密封保存在2-4℃冷藏室中。麻楝种子千粒质量在8.09-15.78克,发芽率20%-86.7%。 育苗盘:蛭石和泥炭土按照1:1的比例混合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苗盘的规格30厘米×40厘米);播种前用手搓揉种子,将外种翅搓掉,用水冲洗使种子下沉,经多次分离,即得纯净种子,然后再用0.1%高锰酸钾消毒,防止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发霉腐烂。每个苗盘散播3-5克种子。通过以往播种实验得知,麻楝在每年3月出苗,最快2-3周完成出苗,而在11月则需要4-6周才能完成。播种后1周每天都要浇水,保证种子萌发吸胀所需要的水分。通过实验得知麻楝种子发芽率为65%。待幼苗长到6-8厘米时,移栽到盛有营养土规格为直径6-8厘米,高为8厘米的营养杯中,然后置于设置好的苗床内。 ==栽培技术== '''选地''':圃地选择交通便捷、排灌方便的地方,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平整土地。将地整平,作成1.2米×5米的苗床,便于以后的除草施肥等工作。 '''遮阳''':在苗床上用木棒、竹片和铁丝搭架,盖上遮阳网,遮阳网离地面高度1.5米,在幼苗稍稍木质化后,即可拆除。 '''浇水''':麻楝幼苗在春、夏、秋季每天下午17∶00-18∶00浇水一次;冬季每天14∶30-15∶30浇水1次,晴天浇水稍多些,雨天或阴天少浇或不浇水,浇水要适度,以浇透没有积水为度。 '''除草''':麻楝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较多,杂草生长快,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过快生长而影响麻楝生长。 '''施肥''':麻楝苗期主要施N、P、K肥,已有研究得知,麻楝苗期树高生长速度与其叶片中P、K、B的含量呈现正相关,所以在苗期适当的多施P、K肥和硼肥。另有研究报道称,在越冬时增施500-1000毫克/升的稀土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所以应在冬季来临时施加适量的稀土来抵抗温度降低对麻楝幼苗造成的冷害。 ==病虫防治== 麻楝幼苗期间很少有病虫害的发生,但仍要经常查看,喷施8%的多菌灵防止蛀斑螟侵害。 ==主要价值== ===药用=== 【药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治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克。 ===经济=== 麻楝木材结构细致,材质略硬而稍重,心材耐腐,干燥后略有开裂,但不变形。纵切面光滑油润,光泽明亮。其材色淡黄或是棕褐色,弦切面的纹理云彩缤纷,状若秀阁,颇为美观,是制作上等家具及造船、房屋建筑的优质用材,用旋切薄板制成的贴面板可用作车箱、轮船卧室的内部装饰板,美观大方,颇有姿色 。 ==主要变种== '''[[毛麻楝]](植物分类学报)(变种)''' 该变种与麻楝之主要区别在于叶轴、叶柄、小叶背面及花序轴均密被黄色绒毛。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印度、斯里兰卡亦有分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麻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