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9.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鳌台书院 的原始碼
←
鳌台书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鳌台书院</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4adb3fde0d880a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38941&sid=645231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鳌台书院 所在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 始建时间: 1476年 所获荣誉: "东莞新十景"之一 |} '''鳌台书院'''(Aotai Academy),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厚街村菊塘坊,始建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春,距今已有540余年。 2017年3月,鳌台书院被评为"东莞新十景"之一。<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140407342140514 探访东莞厚街鳌台书院,感受昔日最高学府的新风采]百度</ref> == 人文历史 == 鳌台书院,位于厚街社区菊塘坊,始建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春,是[[东莞市]]唯一一家曾有[[状元]]、[[榜眼]]、[[探花]]留墨的书院,曾为明清两代东莞著名学府,亦是东莞最早的乡立书院之一,至今已有540多年历史。2017年3月,鳌台书院被评为"东莞新十景"之一。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作为厚街的重要文脉,鳌台书院也随着国运的发展曾几度兴废。据记载,明成化十二年春,曾任宝庆知府的王恪回到了家乡厚街后,为勤宣德教,扶植士气,在乡族中呼吁捐资助学、建设书院,将鳌台书院建于凤林长生庙侧。清朝[[乾隆]]年间,书院因日久失修而坍塌,族人合力移建于厚街村菊塘坊菊山之侧,于清乾隆二十一年落成。旧时的书院分三进,中堂高挂雕字木匾,上刻"师古圣贤"四个 大字,是清乾隆四年己末科状元庄有恭手书。解放后,书院改为厚街中心小学,一直到1958年都是厚街的最高学府。可惜"文革"期间,鳌台书院主体建筑被完全拆毁,只剩下大门匾额,两侧课室则在"文革"后改建成两层楼房,于1990年被东莞市列为文物保护点。 1998年厚街中心小学迁址后,厚街镇政府于2008年投入2000多万元对鳌台书院进行重建,于2012年9月竣工。重建后的鳌台书院总占地面积有四千多平方米,面积比原来扩大将近一倍,遵循古建筑方法建造,鳌台书院保留了原有书院正门、中堂、奎星楼组成的三进架构建筑特色。走进书院, "奎星点斗"、"鳌台挹秀"、"鳌台飞檐"、"独占鳌头"、"回廊深深"、"释孔朝圣"、"厢房叠韵"、"鳌台夜色"的"书院八景"映入眼帘,"石雕、灰雕、砖雕、木雕、彩绘" "四雕一绘"的独特工艺展现其中,让人陶醉于书院美景之余,惊讶于巧夺天工之时,仿佛听到昔日学子朗朗书声……宏伟的书院最高建筑物--奎星楼是全国首例木石榫卯结构的二层仿古建筑,突出展现了能工巧匠们的独特技艺,为岭南风格古建筑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了标杆。 五百春秋的风雨飘摇,鳌台书院始终坚守着崇文重教、传道授业、培育人才的赤忱初心。鳌台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以传承文化、教书育人为己任,严谨的教学培育出大批社会人才。明清时期,鳌台书院曾培育出了王缜、王应遇等2名进士和20多名举人,学风蔚然。近代以来,更是走出了王作尧、王永华、王荻、王永等一大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其中,鳌台书院创建人王恪之子王缜,官至明朝户部尚书,明朝著名的心学大师[[王守仁]]为其著作《梧山集》亲自撰序,并誉其为:"可以前质古人,后示法于来者。" == 三甲留墨 == 鳌台书院旧址外观是一幢多层小楼,进去是一个长满大树的小院。王厚文说,"进门10米左右,就是扩充前书院的大门所在处,镶有清末探花布政使陈伯陶手书'鳌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如今该石匾被竖立在院子内曾经的讲堂中心。 除了石匾,另外保留下来的一件文物是曾立在大门两侧的石质立柱,上面刻的是清末民初一位王姓书院负责人手书的[[对联]]:"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梁栋以成材"。遗憾的是,明崇祯十六年榜眼冯愿手书的一副对联却未能保留下来。据悉,书院中堂还有一幅字,写着"师古圣贤",为清乾隆四年己未科状元庄有恭手书,"文革"时期破四旧被拆除了,当时有人在拆石匾和石柱时,地上垫厚厚的草,才保留了下来。因此,鳌台书院也成为东莞唯一一家曾有三甲留墨的书院。 鳌台书院自建成以来为历代名流学者所重视,曾有状元庄有恭、榜眼冯愿、探花陈伯陶分别为书院题写匾联,可惜因年代久远,状元、榜眼的墨迹已不见踪影,唯一保留的是清末探花陈伯陶用馆阁体题写的"鳌台书院"四字牌匾,原位于鳌台书院正门口上方,现存于鳌台书院文物展示室内。 书院正门对联上书"鳌海澄波看锦鳞而跃浪,彭峰耸翠兆文笔之生花",据说由清末民初厚街乡贤王麟生所撰,寄托了厚街乃至东莞学子金榜题 名的美好祝愿,亦彰显出了鳌台书院的文化内涵和职责。书院中堂梁柱刻有"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梁栋以成材"对联,据传是明朝崇祯年间的榜眼冯愿所书,尽显厚街贤能因事化、循时进、借势驰和立德树人的胸怀。 2016年,厚街文联邀请了省内著名的[[楹联]]家为鳌台书院创作了一批对联,并邀请了陈永正、张桂光等知名书法家进行书写,重新挂匾刻联,以绍文绪,增添美景。 == 未来展望 == 千年厚街,文脉相传。近年来,鳌台书院以其浓厚传统文化创作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东莞新十景、东莞市硬笔书法创作基地、东莞市书法创作基地、厚街社区学院"等称号陆续在书院挂牌,鳌台书院成为了厚街镇弘扬传统文化,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场所。展望未来,鳌台书院将始终秉承"传承优秀人文精神、提升厚街文化底蕴"的宗旨,更加立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创新运营管理方式,打造更多的特色文化品牌,让鳌台书院成为东莞书院文化弘扬发展的探索地和先行地,成为东莞乃至全省知名的文化标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鳌台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