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3.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的原始碼
←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0de7633c9aa952e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11692&sid=808578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研制时间: 1953年-1955年 服役时间: 1959年4月15日首艇服役 定型时间: 1956年 国家: 美国 |}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Skipjack-class SSN)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是美国海军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 本级艇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因此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本级艇原2号艇"蝎子"号在建造过程中被改装成了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而作为3号艇重建的新"蝎子"号则不幸于1968年5月22日沉没。 本级艇共建造了6艘,首艇于1956年开工建造,1959年正式服役,最后一艘于1961年服役,目前已全部退役。<ref>[https://www.sohu.com/picture/339363453 美国海军第二代攻击核潜艇——具有里程牌意义的“鲣鱼”级]搜狐网</ref> == 发展沿革 == 二战后,历经战火考验的美国潜艇很快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而此时[[冷战]]的帷幕已悄然打开,苏美间的军力竞赛包括潜艇方面的角力业已开始。在深入研究、消化和吸收德国潜艇先进技术和设计思想的同时,美国海军开始大力开展潜艇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加紧研制潜用核动力装置,以便建立一支精悍的水下舰队,适应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 为实现潜艇水下高航速,美国根据1950财政年度计划,决定建造具有水滴线型的"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该艇于1953年12月5日建成后,随即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尤其是水下33节的航速创造了美国海军潜艇的水下最高航速。为了使"大青花鱼"号的先进水滴线型尽快应用到作战潜艇上,美国决定在1956财政年度同时建造均具有水滴线型的长颌须鱼级常规潜艇和设计编号为EB-269A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美国战后建造高速核潜艇的序幕由此拉开,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蝎子"号(也称"天蝎座"号)在建过程中一波三折,"蝎子"号核潜艇原本是鲣鱼级2号艇,并于1957年11月1日正式开工,但是由于美国海军打算尽快建造装备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2个月后把正在船台上建造的"蝎子"号改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名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而美国海军并没有取消与电船分公司签订的建造"蝎子"号攻击型核潜艇的合同,因此新的"蝎子"号攻击型核潜艇又于1958年8月20日重新开工建造,并作为鲣鱼级的3号艇入役。 == 技术特点 ==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采用典型的水滴线型外形,指挥台围壳更加偏靠艇艏,而且体积很大,其长宽高分别为10.06米、1.83米、7.07米。指挥台围壳作为潜艇回转中心一侧的突起结构物,由于水流的作用会对潜艇形成一个偏转力矩。这个力矩产生的效应是使潜艇的艏部向上抬起,造成潜艇在水下的不利纵倾,潜艇在水下航速越高,水流作用于指挥台围壳所形成的偏转力矩就越大。因此鲣鱼级这种大尺寸围壳会对水下航行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指挥台围壳内部并排布置了穿透耐压艇体的攻击潜望镜和搜索[[潜望镜]],潜望深度19.5米。此外还布置有搜索雷达的升降装置、鞭状天线升降装置、电子对抗设备升降装置、柴油机通气管装置的进气管升降装置等。另外,在指挥台围壳里还布置有驱动围壳舵的液压机。 鲣鱼级是美国首次使用HY-80型高强度钢材的潜艇,这种钢材是美国自二战后致力研制的新型钢材,在美国潜艇上曾经得到广泛应用,冷战时期建造的各种型号的核潜艇上,基本上都用HY-80型钢材制造耐压艇体。鲣鱼级采用圆锥形艇艉,末端有一个呈十字形的尾翼。垂直舵虽然比较小,但整个舵面能够在左右各37°的范围内移动,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螺旋桨为一个直径为4.88米的5叶螺旋桨,其直径相当于艇体最大直径的一半。 '''艏水平舵''' 在鲣鱼级攻击核潜艇上,美国海军首次将艏水平舵移装到指挥台围壳上,在此之前,美国海军的所有潜艇的艏水平舵都是装设在艇艏两舷。围壳舵较之艏水平舵有许多优点,由于围壳舵是固定在指挥台围壳上的,不像艏水平舵那样需要设置舵板的收放、折叠机构,简化了舵的操作;因为围壳舵较首水平舵离艇艏声呐远,能够避免在靠近艇艏声呐处产生流体噪声,从而提高了艇艏声纳的工作效率;第三,围壳舵向两侧伸出的宽度没有超过潜艇的最大宽度,从而避免了与其他船只相遇或停靠码头时发生碰撞舵板的事故。美国海军使用带有围壳舵潜艇的经验表明,围壳舵虽然面积较小,但它仍足以对水下航行的潜艇进行有效的控制,且可十分容易地做到无纵倾地使潜艇保持在潜望镜深度上。围壳舵的不足之处是,在有浮冰的海域中,一旦潜艇需要从水下破冰上浮时,围壳舵将会对潜艇的破冰上浮造成一些麻烦。尽管设计师们把围壳舵设计成可以转动90°的结构,防治破冰上浮时被撞受损,但是围壳舵的强度问题仍是必须要给与密切关注的问题。 '''舱室布置'''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采用了单双壳体混合结构,其中的大部分艇体采用单壳体结构,主压载水舱布置在双壳体结构的舱段以及首、尾两端。耐压艇体分为5个舱室,从首至尾依次是艏鱼雷舱、指挥控制兼居住舱、反应堆舱、辅机舱和主机舱。这5个舱段之中只有艏鱼雷舱和辅机舱采用的是双壳体结构。 鲣鱼级艏鱼雷舱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两排布置。除了鱼雷发射管内鱼雷之外,还可携带12枚备用鱼雷。在艏鱼雷舱的上部有一个鱼雷装载舱口,该舱口还兼做逃生舱口。艏鱼类舱里还设有液压升降和装载鱼雷的台架,可以快速进行备用鱼雷的装填,这种快速鱼雷装填系统是美国海军首次在潜艇上采用的。此外,该舱里还有备用鱼雷架。艏鱼雷舱的上部剩余空间被用作设有11个床位的艇员居住区、仓库以及各种器具室等。 指挥控制兼居住舱是最大的一个舱室。这一舱段的耐压艇体是单壳体结构,最大外径为9.75米。该舱利用3层甲板把艇内空间分隔为4层。上甲板为指挥控制区,在这个区域里布置着2个潜望镜平台,2个采用舵轮和操纵杆方式的操纵台,注水排水控制板,指示控制器的配电盘,潜艇航迹自动记录仪、海图工作台,水下攻击指挥控制台以及巡航导弹制导装置等。在该舱中还独立设置了声呐工作室、轮机部门工作室,无线电通信室以及电子支援措施室等。中层甲板为生活区,有艇长室、军官寝室、军官会议室、配膳室、军官淋浴室和厕所等军官居住区,以及士兵艇员餐室、厨房、空调室以及二氧化碳处理室、食品冷冻室和低温蔬菜储藏室等。下层甲板是士兵的主要居住区,有居住舱、洗漱室、淋浴室、厕所、放射性检测室以及艇上的泵室等。在下层甲板下面是蓄电池舱和各种液舱。 [[反应堆]]舱位于该级艇的最大直径部位上。反应堆采用的是一座尺寸较小的紧凑型的S5W型高可靠性压水反应堆,功率为15000马力。该反应堆参考了S3W型或者S4W型反应堆的研制成果,因此S5W型反应堆没有制造陆上模拟堆,就直接装艇了,这种型号的反应堆也是美国海军核潜艇首次采用的。 反应堆舱的后面是辅机舱。由于这一舱段是双壳体结构,耐压艇体直径相对较小,因此仅用一层甲板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2层。下层是2台柴油发电机组,功率为2000瓦。柴油机的排气管的走向经过了特别的设计,首先排气管在辅机舱力垂直向上,在穿过耐压艇体之后则沿着艇体表面转向指挥台围壳,当排气管进入指挥台围壳之后又垂直上升。从鲣鱼级核潜艇的外形上看,可以发现从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根部至辅机舱的上方这一段是脊翅状的突起结构,这一结构物的内部放置的就是通气管装置的排气管。 在辅机舱内还布置有造水装置、高压空气压缩机以及空调主机等设备。由于这一舱段是双壳体结构,所以轻外壳与耐压艇体之间用作主压载水舱,在主压载水舱里还布置了1361千克重的高压气瓶。 主机舱尺寸非常大,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布置1台两级齿轮减速式汽轮机,功率为15000轴马力。在靠近齿轮箱的主轴上方布置一台辅助推进电机。主机舱的下层布置有冷凝器,备用给水舱,供主机、螺旋桨轴以及[[柴油]]机用的[[润滑油]]舱,液压用油舱,尾部纵倾平衡水舱等。 == 总体评价 == 总技术特点来说,鲣鱼级核潜艇在美国海军潜艇设计方面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此之前,美国海军核潜艇的线型都是以"刺尾鱼"级常规动力潜艇为基本艇型的。自鲣鱼级问世之后,其后建造的核潜艇中,除了个别的之外,全部采用了水下阻力最小的水滴线型单推进轴的基本艇型。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以[[大青花鱼号潜艇]]和[[鹦鹉螺号核潜艇]]为基础,把水滴线型与核动力推进技术结合,形成了具有空前性能的攻击型核潜艇,不仅对美国海军潜艇设计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而且推动了世界潜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英国的两位自身潜艇专家罗伊·伯切尔和路易斯·赖迪尔教授对现代潜艇进行分析时,曾把鲣鱼级誉为现代潜艇技术发展的5个里程碑之一。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