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43.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鲍照全集 的原始碼
←
鲍照全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40219%2F20140219094434-2083788565.jpg&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2526899&t=88791f1861edf1ed7a8f716a7285ac9d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151643.htm?ch=ch.bk.innerlink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 == 作者简介 ==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 == 内容预览 ==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 …… <ref>[https://www.shutxt.com/gudai/26714/ 下书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鲍照全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