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13.2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魚鱗癬 的原始碼
←
魚鱗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魚鱗癬.jpg|230px|thumb|有框|右|魚鱗癬。[http://goez3.com/p59852.asp 原圖鏈接]]] '''魚鱗癬'''(ichthyosis)是一種常見的角化異常性[[皮膚]]病,[[魚]]鱗癬的分型很多,典型皮損表現有「皮膚乾燥,肌若魚鱗,狀如[[蛇]]皮」。遺傳性魚鱗癬以尋常型魚鱗癬最為多見,後天獲得性魚鱗癬可能繼發於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感染、結節病等原因。 ==簡介== 魚鱗癬是一種角化障礙性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伴有魚鱗狀脫屑。多在[[兒童]]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四肢伸側或軀幹部皮膚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鱗屑,外觀如魚鱗狀或蛇皮狀。寒冷乾燥季節加重,溫暖潮濕季節緩解。易復發。多係遺傳因素致表皮細胞增殖和分化異常,致使細胞增殖增加和(或)細胞脫落減少。<ref>[http://www.ifuun.com/a2018040711788598/ 魚鱗皮膚看過來,治療魚鱗癬的辦法其實很簡單]ifuun</ref> 典型皮損特點是菱形或多角形的鱗屑,多見於四肢伸側(尤其是小[[腿]]前)或[[腰]][[背]]部,四肢屈側、皺摺部位和[[胸]][[腹]]部很少受累(可能是因為這些部位相對較為濕潤)呈淡褐色或深褐色,鱗屑中心固著,周邊稍微翹起,這種魚鱗樣的皮損也正是魚鱗癬名稱的由來。 == 分類和原因 == 多種類型魚鱗癬具有的共同皮膚特徵是——皮膚乾燥、角化過度伴片狀魚鱗樣黏著性鱗屑。根據病因,魚鱗癬可分為遺傳性魚鱗癬和後天獲得性魚鱗癬。遺傳性魚鱗癬通常與[[基因]]突變有關,兒童時期發病,可進一步分為綜合徵和非綜合徵性魚鱗癬。 == 遺傳性魚鱗癬 == 最為常見的遺傳性魚鱗癬類型是尋常型魚鱗癬,估計患病率達到 1/1000-1/250,這是一種非綜合徵性原因引起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幼年起病(通常是在 1 歲內)。通常症狀輕微,可能僅有間歇性或持續性皮膚粗糙乾燥,伴細小、白色的糠秕狀鱗屑。但其表現可能因氣候和環境濕度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通常[[冬]]季重夏季輕(80% 在[[夏]]季有所改善)。 === 嬰兒期即可發病 === 尋常型魚鱗癬嬰兒期即可發病,大多數患兒在 5 歲前就表現出特徵性的皮損。其他相對少見的遺傳性魚鱗癬類型包括板層狀魚鱗癬、性連鎖魚鱗癬、先天性魚鱗癬樣紅皮病等。遺傳性魚鱗癬與基因突變有關,難以預防。治療過程中可能引起魚鱗癬的相關疾病(如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等)。遺傳性魚鱗癬類型包括「性連鎖魚鱗癬」和「板層狀魚鱗癬」。 * 性連鎖魚鱗癬-性連鎖魚鱗癬通常比尋常型魚鱗癬更為廣泛,性連鎖魚鱗癬只見於[[男]]童,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病,病情較重,泛發全身,呈大片的黑棕色鱗屑,無掌跖角化過度,但可伴有隱睪、角膜點狀渾濁。 * 板層狀魚鱗癬-板層狀魚鱗癬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出生後全身覆蓋一層火棉膠狀膜,數日內膜脫落後全身呈瀰漫性潮紅,表面伴有灰白色或灰褐色菱形或多角形大片鱗屑,呈板層狀。 === 注意環境濕度 === 部分兒童可能出現明顯瘙癢和皮膚[[苔蘚]]化,抓破皮膚後可繼發細菌感染,[[鱗]]屑過多還可能影響出[[汗]]。此外,尋常型魚鱗癬的兒童還可伴有[[毛]]周角化或掌跖皮紋增多([[秋]][[冬]]季易皸裂), 嚴重病例可表現為口周皸裂、頭皮瀰漫性鱗屑。英國學齡期尋常型魚鱗癬的兒童中,76% 出現[[手]]、[[手指]]和[[足]]跟部疼痛性皸裂,這是一種與環境濕度強烈相關的特徵。 ==尋常型魚鱗癬== 尋常型魚鱗癬通常是在嬰兒期起病,冬重夏輕。四肢伸側或腰背部淡褐色或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狀如魚鱗的粘著性鱗屑,是尋常型魚鱗癬的典型皮損。症狀輕微的尋常型魚鱗癬可能僅有皮膚粗糙乾燥和白色、細小的糠秕狀鱗屑,此時應與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疾病相鑒別。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尋常型魚鱗癬常與濕疹等特應性疾病共存,輕症尋常型魚鱗癬還需要與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濕疹]]、藥疹等常見皮膚病區分,但有時不易鑒別。嚴重尋常型魚鱗癬可呈蛇皮或[[蜥蜴]]皮(lizard skin)樣外觀,可能與板層狀魚鱗癬、性連鎖魚鱗癬、先天性魚鱗癬樣紅皮病等其他遺傳性或綜合徵性魚鱗癬相混淆。 === 症狀輕微的護理 === 症狀輕微的尋常型魚鱗癬可能僅有皮膚粗糙乾燥和白色、細小的糠秕狀鱗屑,此時應與濕疹、接觸性皮膚炎等疾病相鑒別。此外,研究人員也矚目於尋常型魚鱗癬與特應性疾病的關係。大約 25%~50% 的尋常型魚鱗癬與[[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等特應性疾病強烈相關。 === 呈慢性病程 ===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尋常型魚鱗癬常與濕疹等特應性疾病共存。尋常型魚鱗癬呈慢性病程,但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有改善的趨勢,預後良好。治療以外用保濕劑(尤其注意在洗澡後保濕)、剝脫劑等藥物為主,這可能包括[[凡士林]]、10%~20% [[尿素]]霜等增加皮膚水合程度的藥物,以及 6% [[水楊酸]]軟膏、0.05% 維 A 酸霜等改善角化和減少鱗屑的藥物。聯合局部外用的弱效類固醇激素,可能有利於緩解瘙癢。 == 後天獲得性魚鱗癬 == === 與遺傳因素無關好發於成人 === 後天獲得性魚鱗癬多見於成人,與遺傳因素無關,常繼發於[[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和[[子宮頸癌]]等惡性腫瘤,也可能與結節病、[[內分泌]]代謝異常([[甲狀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感染(愛滋病)等良性疾病有關。 一些導致脂質和[[維生素]]吸收障礙的疾病([[乳糜瀉]]和克羅恩病)或某些藥物(降脂藥、治療[[痛風]]的別嘌呤醇等)亦可引起後天獲得性魚鱗癬。 === 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 === 後天獲得性魚鱗癬的預後取決於潛在系統性疾病的嚴重程度。 Brazzelli V 等曾報導一例獲得性魚鱗癬的 15 歲女孩的案例,女孩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後續女孩的頸部、腰背部出現皮膚乾燥和角化過度,[[四肢]]外側、軀乾等部位還有瀰漫性多毛。經過 8 個月的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其皮膚病變逐漸消退,由此證實其獲得性魚鱗癬與甲狀腺疾病有關。繼發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相關的獲得性魚鱗癬(腰背部皮膚乾燥、鱗屑和角化過度),症狀常伴瀰漫性多毛。 ==平日護理== 其實魚鱗癬看似可怕,好像一大片都是。但是它們對於身體卻沒有什麼大的傷害,而且只要加以注意的話,也是能夠緩輕甚至是治癒的。不要使用太熱[[溫度]]的水,最好接近皮膚溫度,40°左右就可以了,因為太燙的水會刺激到皮膚。冬天皮膚容易乾燥,天腿上脫皮需保暖,寒冷的空氣會帶走腿上的水分,從而使得腿上皮膚乾燥,容易脫皮。因此,不要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做好下半身的防寒保暖的工作,不要讓腿部經常感到寒冷的感覺。若是腿上脫皮需常換衣服,沒有每天[[洗澡]],也一定要經常換洗貼身[[衣物]],這是防止腿上的皮屑在衣服上殘留而留下副作用,[[皮屑]]在皮膚和衣服之間摩擦,可能產生靜電,會加劇起皮狀況。 ==沐浴飲食== * 洗澡時不用鹼性皂,不要搓皮膚!冬季,在室內可使用加濕器。室內溫度不宜太高。洗患處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強行剝離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紅、腫、熱、痛,影響治療,使病程延長。有條件者可進行溫泉浴,並塗護膚油脂類,使皮膚柔潤,減輕鱗屑和瘙癢,防止皮膚過於乾燥,禁用鹼性重的肥皂及刺激性藥物。 * 飲食方面可多補充富含維A食物(也可吃維A膠囊來代替),例如:[[蛋黃]]、[[奶]]、[[奶油]]、[[魚肝油]]、動物內臟、[[胡蘿蔔]]、[[南瓜]]、[[韭菜]]等有色[[蔬菜]]和新鮮[[水果]]。魚鱗病患者應忌蝦、[[海鮮]]、[[酒]]、辛[[辣]][[食物]],中醫認為[[蝦]]、海鮮有腥發之性、易化熱動風;酒、蔥、[[蒜]]、[[辣椒]]等食物性溫助熱,味辛能散。偏嗜這些食物或進食不當,均能使脾胃失和而誘發或加重本病。<ref>[https://read01.com/J03Pyaa.html 身上有魚鱗癬怎麼辦,掌握3招輕鬆解決]壹讀</ref> ==國際文獻== * Majmundar VD, Baxi K. Hereditary And Acquired Ichthyosis Vulgaris. [Updated 2020 Aug 2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2318/ * Patel N, Spencer LA,English JC 3rd, Zirwas MJ. Acquired ichthyosis. J Am Acad Dermatol.2006;55(4):647-656. doi:10.1016/j.jaad.2006.04.047 * Brazzelli V, Prestinari F,Barbagallo T, et al. Acquired ichthyosis and hypertrichosis due to autoimmune thyroiditis: therapeutic response to thyroxine replacement. Pediatr Dermatol. 2005;22(5):447-449. doi:10.1111/j.1525-1470.2005.00114.x * Thyssen JP, Godoy-Gijon E, Elias PM.Ichthyosis vulgaris: the filaggrin mutation disease. Br J Dermatol. 2013;168(6):1155-1166. doi:10.1111/bjd.12219 * Takeichi T, Akiyama M. Inherited ichthyosis: Non-syndromic forms. J Dermatol. 2016;43(3):242-251.doi:10.1111/1346-8138.13243 * DiGiovanna JJ,Robinson-Bostom L. Ichthyosis: 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2003;4(2):81-95. doi:10.2165/00128071-200304020-00002 * Oji V, Traupe H.Ichthy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actical treatment options. Am J Clin Dermatol.2009;10(6):351-364. doi:10.2165/11311070-000000000-00000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魚鱗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