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2.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魏良辅 的原始碼
←
魏良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魏良辅图片.jpg|缩略图|右|'''魏良辅''' </br>图片来源:[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k525bscl99.html]]] == '''简介''' == '''魏良辅'''(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仓州人,昆曲“水磨腔”创始人。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为昆曲的“鼻祖”、“曲圣”。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10/13/13861598_490727940.shtml 个人图书馆《解读昆曲鼻祖魏良辅之谜》]</ref> == '''生平''' == 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于嘉靖年间(1522——1565年)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居住在太仓南码头(现太仓市南郊镇)。 在当地驻军中,有很多人通晓音律,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这时,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太仓卫百户过云适,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北曲的戏剧家张野塘。当时张正在军中服役,对魏的求教欣然应允,两人结为挚友。后来魏良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野塘。 以后,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著作 [[《南词引正》]]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 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 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一书,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ref>[http://www.52kunqu.com/xwshow.asp?newsid=254 昆曲《魏良辅》]</ref> == '''“曲圣”背后的无名英雄''' == '''陈益''' “曲圣”魏良辅的居所,或称娄东,或称太仓,或称玉峰。其实他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寓居在太仓南码头(今南郊镇),频繁活动于昆山等地。他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缕心南曲。为了创新“水磨腔”,闭门谢客,独自躲藏在古娄江畔的小楼上,穷讨古今乐律,十年不下楼。不过曲圣并非从天而降,从远一点讲,他是站在黄番绰、顾阿瑛、顾坚等前人的肩膀上攀上戏曲高峰的。从近一点讲,则是师承了过云适。“良辅自谓勿如户侯过云适,每有得,必往咨焉,过称善乃行,不,即反复数交勿厌”(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户候过云适是一个怎样的人,史料记载极少,大约是掌管户口籍账之事的小官。明嘉隆年间,太仓卫南关的驻军尚武,西关的驻军善曲,过云适恰好是善唱南曲的度曲家,魏良辅知道自己不少方面不如他,便常常以研究心得去请教。过云适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终于,魏良辅“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令人耳目一新。 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一书中说:“魏(良辅)不过一后起的歌人,因其有一副天赋过人的好嗓音,并兼通音律,参合其他腔调的长处,把u2018昆山腔u2019唱得更加婉转曲折,于是一般人皆捧为圭臬。其实,这里面还不知埋没多少无名英雄,过云适之得见记载,已属万幸了。”他又说:“过氏对魏氏之创昆山腔实居于指导地位,说不定魏之u2018能谐声律u2019,也和过氏有关。” 不仅仅是过云适指导过魏良辅。当时吴中一带还有几位老曲师,如袁髯、尤驼,都比魏良辅这个后起之秀的资格老。陶九官、周梦谷、滕全拙、戴梅川、陆九畴、包郎郎等歌人,在艺术上也各有造诣。魏良辅都虚心地向他们请教过。据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载,昆山人陆九畴善于唱曲,很想与魏良辅一比高下。然而登上戏坛,亮开嗓子一唱,发觉自己不如魏,立即甘拜下风。到后来,连袁髯、尤驼等老曲师,也“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在兼收南北曲之长,将昆山腔演变为昆曲,并逐步取代其他各腔的地位,独霸曲坛的过程中,被誉为“鼻祖”、“曲圣”的魏良辅,是一大群研究者、实践者的代表人物。魏良辅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因素是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并且敢于在吴中歌曲发达、昆腔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完整的新唱法。但把全部的功劳都归结于他,说昆腔是他的独创,未免过于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魏良辅与张野塘的关系。擅长北曲的张野塘,是安徽寿州人,是一个犯罪后被发配太仓的“戍卒”。一次,魏良辅听他唱曲,竟一口气听了三天三夜。两人谈得非常投机,相见恨晚。那时候,魏良辅已经五十多了(比张野塘大八岁)。他有一位貌美善歌的女儿,许多富贵人家争相求婚,魏良辅都不同意,后来竟然把女儿许配给张野塘为妻,从此张野塘成了他创新水磨腔的得力助手,“并习南曲,更定弦索音节,使之与南曲相近”。 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其排腔、配拍、榷字、厘音,皆属上乘”。无比委婉动听的乐曲,巧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情感特征,许多难以表述的情感,水一般地在委婉悠长、顿搓抑扬中汩汩流注,打动着人们内心世界最柔美的感区。于是天下翕然宗之。许多人不惜千里迢迢前来,花费巨资请人教授昆山腔。昆山腔经过后人世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仍习习相因。 魏良辅的学生中,最有成就的要数昆山人梁辰鱼(伯龙)。在陆九畴“愿出良辅下”之后,“梁伯龙闻,起而效之。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又与郑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陈梅泉五七辈,杂转之。金石铿然,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而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u2018昆腔u2019”(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梁辰鱼将昆山腔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的[[《浣纱记》]]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四处流行,并使场上之曲成为案头之文,被誉为“昆山派”。昆山腔—昆曲—昆剧,梁辰鱼把后阶段发展的速度推进得很快。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魏良辅晚景凄凉,穷愁潦倒以致双目失明,有人说他“瞽而慧”。也难怪,他本来就只是一个民间曲师。然而,魏良辅毕竟是“昆山腔”演变成为“昆曲”的一座分水岭。到了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那么引人瞩目<ref>[https://baike.sogou.com/v88720.htm 《魏良辅》(搜狗)]</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
返回「
魏良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