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226.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高祖 的原始碼
←
高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高祖</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0fdbd997325744a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97140&sid=6410402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祖 外文名; gao zu 定义; 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 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 溯源; 《汉书·高帝纪上》 溯源;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高祖,指汤)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新唐书·高祖纪》:"贞观三年,太上皇(此指太上皇帝李渊)徙居大安宫。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谥曰太武,庙号高祖。" ==列表== 商高祖王亥 汉高祖刘邦(《史记》误作为高祖,正式庙号为太祖) 魏高祖曹丕(《资治通鉴》误作为世祖) 晋高祖司马懿 汉赵高祖刘渊(后改为太祖) 后赵高祖石勒 前凉高祖张寔 前燕高祖慕容廆 前秦高祖苻健 后秦高祖姚兴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 刘宋高祖刘裕 南梁高祖萧衍 北魏高祖元宏 北齐高祖高欢(原为太祖) 南陈高祖陈霸先 北周高祖宇文邕 隋高祖杨坚 唐高祖李渊 前蜀高祖王建 南吴高祖杨隆演 南汉高祖刘龑 后蜀高祖孟知祥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 陈汉高祖陈友谅 ==名人== 汉高祖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为小名),汉族,汉朝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 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被樊哙、萧何等人拥为沛公(即沛令),后亦曾为砀郡长。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 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 公元前202年四月,消灭了项羽的西楚王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自此中华大地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称为"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史记》影响巨大,后来人们习惯说成汉高祖。 刘邦登基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司马迁《史记》。 晋高祖 晋高祖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宋高祖 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363~422),汉族,南朝宋开国皇帝,楚元王刘交之后裔。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在位三年。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曾为北府兵将领孙无终冠军府司马。隆安三年(399)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世资,谋夺朝政,以讨司马道子、元显为名,入建康自立为楚王,并翦除北府兵旧将领刘牢之等,提拔刘裕使镇压东南沿海的孙恩余众。刘裕对桓玄外示恭顺,内则团结北府将士伺机反抗。桓玄逼安帝退位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与刘毅、何无忌、檀凭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杀镇京口的桓修,次年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今属湖北),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以平乱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408),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此时,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七年,镇压卢循起义军。八年,消灭"不能居下,终为异端"的刘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胁的诸葛长民、晋朝宗室司马休之等,清除异己势力,巩固了后方。 九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趋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向往。这时因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率兵万余辅佐,自己仓猝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撤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辅,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强,杀奴客纵横的京口刁逵,把刁氏成万顷土地和大量家财分给贫民;以后又杀隐匿人口的余姚大族虞亮,以图限制兼并。废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赈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继续依界土断,将定居在江南的北方侨人编户纳税服役,精简了侨州郡县。还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年间(424~453)"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状况奠定了基础。 梁高祖 梁高祖,即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汉族,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然而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86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陈高祖 陈高祖,即陈武帝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汉族,南朝陈吴兴下若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梁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 中国众多的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隋高祖 隋高祖,即隋文帝杨坚(541-604年),汉族,鲜卑赐姓为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隋太祖武元皇帝)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 ,汉族,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唐朝开国皇帝。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为隋炀帝太原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趁军阀混战时叛乱起兵于太原,定鼎关中建唐,又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后来,其次子李世民一手导演了夺嫡的"玄武门之变",被迫传位于李世民,被尊为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为"(大唐)高祖"。<ref>[https://wenda.so.com/q/1483003323726575 太祖、高祖、世祖,有什么区别?],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返回「
高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