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54.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高璩 的原始碼
←
高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高璩'''({{bd|?||865年|catIdx=G高}}),字'''瑩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 [[File:Rwrw1.jpg|250px|缩略图|右| [http://static.xhw.feedss.com/uploadfile/pics/20170122/8f3c1ff3779a02710de5a230ce6ff62b.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B8%DF%E8%B3&policyType=1&mode.html 图片来自]]] == 家世 == 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ref>《[[新唐书]]》卷七十一</ref>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ref name=NBT177>[[:s:新唐书/卷177|《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ref> == 早期仕途 == 高璩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中[[进士]],<ref>[[:s:旧唐书/卷178|《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八]]</ref>后在地方上任幕僚。宣宗年间又任[[左拾遗]]、[[翰林學士]]。尽管当时翰林学士被提拔是罕事,但高璩却被提拔为[[諫議大夫]]。<ref name=NBT177/>历任丞郎、判度支。<ref name=BT171>[[:s:旧唐书/卷171|《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一]]</ref> == 拜相 == 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咸通]]三年(862年)八月任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朝议大夫、守尚书金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的高璩为检校[[礼部尚书]]、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东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等使]],<ref>《重修承旨学士壁记》</ref>散官勋如故。<ref>[[:s:授高璩剑南东川节度使制]]</ref>不久又召回[[长安]],于六年(865年)四月任为[[兵部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于是成为宰相。<ref>[[:s:旧唐书/卷19上|《旧唐书·懿宗纪》]]作四年(863年)十一月拜相,五年(864年)五月加[[中书侍郎]],六年二月罢相。</ref>[[薛逢]]作诗《越王楼送高梓州入朝》。高璩又守[[中书侍郎]]。<ref name=BT171/>与[[刘瞻]]都引荐故人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刘三复]]子[[刘邺]]为[[左拾遗]]。<ref>[[:s:旧唐书/卷177|《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ref>六月高璩就去世了,<ref>[[:s:新唐书/卷9|《新唐书》卷九]]</ref><ref>[[:s:资治通鉴/卷250|《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ref>并得到追谥。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他得了一个“'''剌'''”的恶谥。<ref name=NBT177/> 《旧唐书·[[崔彦昭]]传》称懿宗驾崩后[[唐僖宗]]初登基时,高璩与同年进士的同僚宰相[[赵隐]]推荐同为同年进士的崔彦昭长于治财赋。疑误,因高璩早已去世。 == 注释及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高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