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6.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2030+ 的原始碼
←
香港2030+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港2030+'''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inmediahk.net/files/styles/w775/public/column_images/201704216.jpg?itok=-_xCNpsf"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nmediahk.net/%E8%A6%8F%E5%8A%83/%E3%80%90%E6%87%B6%E4%BA%BA%E5%8C%85%E3%80%91%E3%80%8A%E9%A6%99%E6%B8%AF2030%E3%80%8B%E8%AB%AE%E8%A9%A2%EF%BC%8C%E5%8E%9F%E4%BE%86%E6%B1%BA%E5%AE%9A%E4%BD%A0%E6%9C%AA%E4%BE%86%EF%BC%81 圖片來自inmediahk] </small> |} '''香港2030+''',全名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Hong Kong 2030+: Towards a Planning Vision and Strategy Transcending 2030),是[[發展局]]與[[規劃署]]共同推動就[[香港]]跨越2030年的規劃策略和空間發展方向的策略性研究。香港2030+自2015年開始整合重要議題,分析土地用途及土地供應,制訂空間規劃的框架,並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進行公眾諮詢,整個研究預計於2019年完成並公布。 ==發展方針== 香港2030+主要以土地發展回應其對人口與樓宇老化,經濟發展等願景。在香港2030+的簡報中,明確地指出香港於2030年需要共至少4800公頃土地以滿足房屋、經濟發展及[[城市規劃]]的需要,並就其中未有供應的不少於1200公頃土地,建議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望提供1720公頃土地。 ===高密度城市=== 因應香港大量的[[人口老化]]與樓宇老化,香港2030+認為應推進重建、復修、活化及保育措施,建議政府加強市區更新的力度及政策,以活化殘舊的城市結構。而新的城市規劃亦應考慮[[都市氣候]]及空氣流通因素作[[城市設計]]。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指出在2030+的架構下人均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供應目標為3.5平方米(比[[沙田 (香港)|沙田]]新市鎮的2.2平方米高)<ref>{{cite news|url=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6/10/20161031_151022.shtml|title=長遠規劃 共建宜居城市|author=[[陳茂波]]|publisher=香港政府新聞網|date=2016-10-31|access-date=2016-11-05|archive-date=2016-11-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05163351/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6/10/20161031_151022.shtml|dead-url=no}}</ref>,並以人均2.5平方米規劃休憩用地。香港2030+並預計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和運輸設施總佔至少700公頃仍然短缺。 ===經濟發展=== 香港2030+的簡報指出市場主導用途予甲級寫字樓、一般工商業及特殊工業用途的土地與及政策主導經濟用途的土地至少有約300公頃的需求<ref name="briefing report">{{cite report|url=http://www.hk2030plus.hk/tc/document/Hong%20Kong%202030+%20Media%20Launch_Chinese.pdf|title=香港2030+簡報|publisher=香港2030+|date=|access-date=2016-11-05|archive-date=2019-05-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20202139/https://www.hk2030plus.hk/TC/document/Hong%20Kong%202030+%20Media%20Launch_Chinese.pdf|dead-url=yes}}</ref>,以配合經濟發展。簡報指這些土地將用作支援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現代工業、創新科技用途、中小企,特別是創意創新相關的企業;及用作增設新的旅遊景點、高檔酒店、會議展覧設施:與及農業發展。 香港2030+提出於[[交椅洲]]填海,並劃為發展[[甲級寫字樓]]與特殊工業用途的潛力用地。 ===開墾土地=== 除上上述的兩種土地用途,香港2030+指出香港於2016年仍缺乏200公頃土地作房屋用途以滿足2030年的需求。香港2030+因而建議以下列方法開拓發展所需的土地, *增加[[地積比率]] *改變土地用途 *開闢鄉郊成為新市鎮 *[[填海]]成[[東大嶼都會]] *規劃土地使用週期 ==環境保育== 香港2030+就環境保育方面提倡促進都市生態及都市生物多樣性,活化水體及荒置農地,設立自然生態公園以及引入生態海岸線望補償因[[填海]]及重新興建泥灘及栽種[[紅樹林]]帶來的生態破壞<ref>[http://hk.news.yahoo.com/填海建住宅-環團反對-230000369.html 填海建住宅 環團反對] 《晴報》 2013年3月22日</ref>。同時,香港2030+中亦建議以轉廢為能的方式減少資源使用。 ===填海=== 香港2030+中規劃或追加的填海地方包括,[[交椅洲]]、[[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三跑道系統|第三條跑道]]、[[小蠔灣]]、[[欣澳]]、[[青衣島|青衣]]西南、[[龍鼓灘]]、[[馬料水]] ==香港整體佈局== ===商業核心區=== 香港2030+建議以[[中上環]]和[[西九龍]]為中心發展成商業核心區一,[[東九龍]][[九龍灣]][[啟德]]一帶為商業核心區二,以及於[[交椅洲]][[填海]]作東大嶼都會商業核心區三。三個核心經濟區在地理上連成一個商業核心圈,鞏固金融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望加強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及商業中心的地位。 ===經濟帶=== 香港2030+建議架構三條經濟帶,包括 #西部經濟帶([[洪水橋]]、[[屯門]]、[[欣澳]]、[[東涌 (香港)|東涌]]至[[港珠澳大橋]]一帶) #北部經濟帶([[洪水橋]]至[[坪輋]][[古洞]]一帶) #東部知識科技帶([[大埔 (香港)|大埔]]、[[馬料水]]、[[清水灣]]、[[將軍澳]]) ===新市鎮=== 香港2030+以提供住屋用地,工作空間,營商環境,帶動經濟,平衡居所與職位地點分布,優化社區設施和公共空間為目標發展新市鎮。 ====東大嶼都會==== 以陸路連起[[香港島]]及[[大嶼山]]<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317/00176_012.html 人工島打造東大嶼都會] 《東方日報》 2014年3月17日</ref>。透過在的[[交椅洲]]附近水域和[[喜靈洲]]避風塘進行[[填海]],同時開發[[梅窩]]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配合[[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發展建議<ref>{{cite report|url=https://www.dev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872/LanDAC_First_term_Work_Report_(Chinese).pdf|title=第一屆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工作報告|author=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publisher=發展局|date=2016-01|access-date=2016-11-05|archive-date=2016-04-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2103943/https://www.dev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872/LanDAC_First_term_Work_Report_(Chinese).pdf|dead-url=no}}</ref>,包括[[梅窩]]水上樂園,[[貝澳]][[芝蔴灣]]水上活動中心等。香港2030+的簡報指,東大嶼都會預計發展面積為約1,000公頃,居住人口為40至70萬,長遠製造約20萬職位。 ====新界北新市鎮==== 香港2030+建議透過綜合規劃及更有效運用[[棕地]]和荒置農田,在[[香園圍]]、[[坪輋]]、[[打鼓嶺 (北區)|打鼓嶺]]、[[恐龍坑]]、[[皇后山]]建設新一代的新市鎮,並於[[新田 (香港)|新田]]和[[文錦渡]]發展現代工業,以及發展需要在邊境附近營運的經濟用途。預計發展面積為約720公頃,居住人口為25.5至35萬,長遠製造約21.5萬職位。 ===運輸配套=== 香港2030+建議興建 *[[新界]]西北-[[大嶼山]]-[[東大嶼都會|都會區]]-[[深圳]]西運輸走廊 *南北運輸走廊連接[[新界]]東北至[[九龍]] ==專家諮詢小組== 主要為香港2030+提供第三方意見的成員主要由學者、專業人士和專家/代表組成,包括 *[[陳坤耀]]教授([[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張志剛 (1959年)|張志剛]]先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趙麗霞]]教授([[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 *[[劉鎮漢]]先生([[旅遊發展局]]總幹事) *[[劉振江]]先生([[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 *[[劉健培]]先生([[嘉里物流]](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羅致光]]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羅仲榮]]先生([[金山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前[[行政會議]]成員) *[[吳祖南]]博士([[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吳恩融]]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姚連生建築學教授) *[[譚鳳儀]]教授(前[[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ref>{{cite web|url=http://www.afcd.gov.hk/sc_chi/aboutus/abt_adv/files/Members_CVChi.pdf|title=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非官方委員背景資料}}</ref>) *[[譚偉豪]]博士(香港天使投資脈絡有限公司主席,前[[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資訊科技]]界)議員) *[[王緝憲]]博士([[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王福義]]博士([[漁護署]]前助理署長) *[[黃煥忠]]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寰科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repor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20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