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3.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電訊 的原始碼
←
香港電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港電訊''' </p> |- |<center><img src="https://static01-proxy.hket.com/res/v3/image/content/2660000/2660491/honn20160225106_1024_1024_102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660491/%E9%A6%99%E6%B8%AF%E9%9B%BB%E8%A8%8A%E5%82%B3%E8%80%83%E6%85%AE%E5%87%BA%E5%94%AEPCCW%20Global%20%E8%82%A1%E5%83%B9%E6%80%A5%E5%8D%874.6-%EF%BC%88%E7%AC%AC%E4%BA%8C%E7%89%88%EF%BC%89 圖片來自hket] </small> |} '''香港電訊'''(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代號:6823) 是香港的電訊服務供應商,透過固網、寬頻、流動通訊及媒體娛樂服務,提供獨特的「四網合一」體驗,提供的服務,包括本地電話、本地數據及寬頻、國際電訊、流動通訊、媒體娛樂、企業方案,以及客戶器材銷售、外判服務、顧問服務及客戶聯絡中心等其他電訊服務。 ==早期歷史(香港電話公司年代)== 早在1877年,[[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貝爾]]取得[[電話]][[專利]]後一年,香港便引進電話服務。1882年,東方電話電力公司(Oriental Telephone and Electric Company)成立,提供公共電話服務,後來這公司易名為中日電話電力公司(China and Japan Telephone and Electric Company)。 '''香港電話公司'''於1925年6月24日成立,並於同年收購了中日電話電力。隨後,此公司獲政府發給本地電話網絡五十年的[[專營權]],有關專營權受[[二次大戰]]日軍入侵的影響,一度中斷,在戰後恢復。1968年,此公司再獲發由1975年開始生效的額外二十年專營權。 在1981年,香港電話公司決定在香港市內鋪設[[光纖]]主幹網,為日後香港數據通訊業發展奠下基礎。同年被[[怡和]]收购3成半股权。 1983年,旗下子公司[[香港流動通訊有限公司|通訊服務有限公司]](Communication Services Limited,CSL)開始提供[[流動通訊]]服務,是為今天[[香港流動通訊有限公司]]的前身。 1984年,[[大東電報局]]收購香港電話公司。 == 香港電訊年代(1987年至2000年)== ===與大東電報局合併=== 1981 年,大東重組,在香港正式註冊為「大東電報局(香港)有限公司」,英國政府為最大股東。1983 年,香港大東電報局從怡和旗下的置地收購「香港電話公司」,從此香港對內和對外的通訊服務,全由大東包辦。 一直以來,香港電話公司並不擁有香港對外通訊專營權,香港對外通訊由[[大東電報局]](已併入[[沃達豐]])(Cable & Wireless)負責, 香港電訊早於1987年6月17日以Quemado Limited的名義成立,同年年底改組為香港電訊<ref>{{Cite web |url=https://www.mobile-cr.gov.hk/mob/cns_basic_comp.do |title=公司註冊處-公司查冊流動版:PCCW-HKT Limited |access-date=2016-04-21 |archive-date=2020-06-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2113334/https://www.mobile-cr.gov.hk/mob/cns_basic_comp.do |dead-url=no }}</ref>。 在1988年,大東電報局全購香港電話,組成'''[[香港電訊|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簡稱'''香港電訊''',香港電話有限公司成為大東旗下的子公司。 1990年,香港電訊重組,分拆出四家全資擁有公司:分別是掌管全香港[[固網電話]]的'''[[香港電話有限公司]]'''、掌管全香港[[IDD]]話音及[[電報]]服務的'''香港國際電訊有限公司'''(前身為大東電報局(香港)有限公司)、掌管全香港流動通訊服務的[[香港流動通訊有限公司|香港電訊CSL有限公司]]及掌管全香港[[互聯網]]服務的'''Computasia Limited''' ,同時[[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香港'''以100億港元收購兩成股權。 1994年[[大東電報局]]邀請時任[[國泰航空]]副[[董事總經理]]的[[張永霖]],出任[[行政總裁]],為香港電訊首位華人及末代行政總裁。同年,香港的固網線路數目達到三百萬條。 1995年,香港電話號碼升格為八位之餘,香港電話有限公司亦不能再壟斷香港固網業務,而需要與其他新加入競爭者競爭。 1999年7月19日,香港電訊集團更換香港電話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Cable & Wireless HKT Telephone Limited。 2000年初,大東電報局宣佈更改一個與大東電報局相似的商標及名稱,並於年內完成更換,但同年中大東電報局宣佈把香港電訊售予[[新加坡電信]]。消息傳出後在香港引起憂慮,擔心香港最大的電話系統公司會落入競爭對手[[新加坡]]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也表示反對把香港電訊售予外資。及後'''盈科數碼動力'''加入競投,最終盈動在[[中國銀行 (香港)|中國銀行]]牽頭的銀團提供的110億美元巨額借貸成功收購,使盈動由一間小規模的[[資訊科技]]和[[地產]]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同時提供[[固網]]、[[無線電話]]、[[互聯網]]等綜合電訊服務以及發展地產的公司,市值超過2,500億港元。兩家公司在同年8月合併成'''[[電訊盈科]]'''。有傳言認為,該次收購行動,香港及中國中央政府在背後支持,使盈動能透過中資銀行借得巨款收購香港電訊。大東電報局在出售香港電訊後,除現金外還收取了電訊盈科14.7%的股份。 ==電訊盈科年代(2000年至2011年)== 2000年盈科數碼動力 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 Limited(PCCW)與香港電訊合併,曾保留「香港電訊」為其品牌,其後品牌易名為電訊盈科。 香港電訊被[[盈科數碼動力]]收購後,香港電話有限公司中文名稱不變,但英文名稱為改PCCW-HKT Telephone Limited。而由於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實質擁有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固網業務,加上電訊盈科本身的負債較大,因此電訊盈科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的資產,申請[[信貸評級]],以及發行債券,為集團進行[[融資]]。 其後電訊盈科負債過多,出售CSL予澳洲電訊Telstra,而電訊盈科後則購入SUNDAY經營[[流動通訊]]業務。 2006年,電訊盈科藉收購[[SUNDAY]](其後易名為[[電訊盈科流動通訊|PCCW Mobile Ltd.]])來經營第三代流動通訊業務時,亦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名義,租用Sunday的網絡,以PCCW Mobile來經營第三代流動通訊網絡。而在2007年,電訊盈科更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而非PCCW Mobile Ltd.)名義獲得香港唯一一個[[CDMA2000]]牌照<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10/15/P200710150204.htm 新聞公布:政府公布頻譜拍賣以提供流動服務的結果] 2007-10-15</ref>,並於2008年推出相關服務。<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811/20/P200811200105.htm 新聞公布:本港推出新的CDMA2000流動網絡] 2008-11-20</ref> 2007年中,香港兩間免費無線廣播電視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2016年4月2日亞洲電視由[[香港電視娛樂]]代替)共同宣佈委任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由香港電話全權負責透過大氣電波傳送[[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和[[亞洲電視|亞視]]旗下[[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頻道訊號的工作。 2008年第四季,電訊盈科完成企業重組,將其電訊服務、媒體及資訊科技服務方案業務組合於香港電訊集團控股(HKTGH)旗下,旨在透過當時新註冊成立的控股公司HKTGH,改善電訊盈科的營運效率。其中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的業務及資產注入香港電訊有限公司。重組後,實際上香港電話公司已成為一家空殼公司,但其仍為經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用作營運69個電話機樓的物業的業權持有人。香港電話公司於該等私人協約方式批出物業的權益為象徵性權益,實益權益已於2008年重組時由香港電訊有限公司收購。 ==香港電訊信託(2011年至今)== 2011年11月,電訊盈科將前香港電訊的[[業務分拆]]出來設立'''香港電訊信託'''。 '''香港電訊信託'''(HKT Trust)是由[[電訊盈科]]分拆的[[商業信託]],是[[香港]]首隻商業信託,於2011年11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香港電訊信託下資產主要在香港提供[[固網]]、[[流動電話]]及[[寬頻]]服務,業務與[[電訊盈科]]前身[[盈科數碼動力]]當年收購的[[香港電訊]]極為相似,因此被市場人士視為香港電訊的再生,而當中亦不難理解為李氏的財技。 2011年10月12日,電訊盈科舉行股東會,表決通過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上市。電訊盈科表示如果香港電訊信託估值不足286億港元,不會進行分拆。<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13&sec_id=15307&subsec=15320&art_id=15700279 電盈分拆股東開綠燈 李澤楷對估值企硬 股價倒跌] 蘋果日報,2011年10月13日</ref>同年11月,香港電訊信託進行[[公開招股]],招股價介乎4.53至5.38元,集資金額為93.02億至 110.47億元。香港電訊信託優先向電訊盈科股東發售最多2.07億合訂單位。<ref>[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111116/GDHRYSLVSYZDG2XHJQG4M7USUI/ 電訊信託今招股 遭看淡] 蘋果日報,2011年11月16日</ref>其中電盈主席[[李澤楷]]合共認購12.49%的合訂單位。<ref>[http://finance.sina.com.hk/news/11/2/1/4294095/1.html 香港電訊信托公開發售截止 李澤楷斥資10億超額認購] 新浪財經,2011年11月21日</ref> 香港電訊信託會以[[合訂證券]]的模式上市,每個合訂單位包括一個香港電訊信託單位、一股由託管人經理持有的[[香港電訊]]普通股及一股香港電訊特定優先股。<ref>[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927/KDZ9MHTHILO67.shtml?c=pre 香港電訊信託最快10月底才能上市 信託分派不低於25.7億]鉅亨網,2011年9月27日</ref> 2012年6月,香港電訊信託向[[Vodacom]]收購[[南非]]通訊公司网关通信。 2013年起,電訊盈科流動通訊品牌由「PCCW Mobile」更改成「PCCW-HKT」(2000年盈動併購香港電訊初期曾稱為「PCCW·HKT」)。然而「PCCW-HKT」品牌使用約一年後因回購[[香港移動通訊|CSL]]而再次停用。 2013年12月20日,香港電訊信託斥資約188.67億元,向Telstra旗下Telstra Bermuda及新世界發展(0017)旗下Upper Start分別收購CSL 76.4%及23.6%股權,包括CSL旗下1010、one2free及新世界傳動網品牌。渣打銀行為香港電訊(06823)提供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十八個月期過渡貸款用作收購CSL。 2017年2月13日電訊盈科以每股作價10.15元,減持香港電訊信託8.40747億股合訂單位,相當於已發行股份11.1%股權 ,套現 85.34億港元,持股量降至39.35億股,相當於已發行股份約51.97% 2017年8月,於[[九龍站 (港鐵)|九龍站]][[圓方]]開設面積達5,200平方呎的「io.t by HKT」概念店。 2020年8月,電訊盈科以19.5億港元的作價向香港電訊出售[[Now TV]]。 ==主要附屬公司== # 香港電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00.00% # 香港電話有限公司-100.00% # HKT Services Limited-100.00% # 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100.00% # 電訊盈科(中国)有限公司-100.00% # 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100.00% # 新移動通訊有限公司-60% # 電訊盈科環球業務(香港)有限公司-100.00% # Gateway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100.00% # PCCW Global B.V.(法國)-100.00% # PCCW Global, Inc.(美國)-100.00% # 電訊盈科環球業務有限公司(迪拜媒體城)-100.00% # PCCW Global(Japan) K.K.-100.00% # HKT Global(Singapore) Pte. Ltd.(馬來西亞)-100.00% # HKT Global(Singapore)Pte. Ltd.(新加坡)-100.00% # PCCW Global(Germany) GmbH-100.00% # 電訊盈科科技(北京)-100.00% # 電訊盈科(青岛)有限公司-55% # 電訊盈科(澳門)有限公司-75% # [[米哈游]]盈科(亚洲)有限公司-50% # 廣州電盈綜合客戶服務技術發展有限公司-100.00% # 香港電訊專業客服國際有限公司-100.00% # 廣州電訊盈科萃鋒科技有限公司-100.00% # 恆通集團(Reach)-50%股權 # HKT Interactive Media(電訊盈科媒體/NOW TV)-100.00% # [[Mox]]-15% ==業務== ===固網電話=== 香港電訊的[[固網電話]]業務是繼承自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的專營權合約,即使1990年重組香港電訊時,仍保留香港電話有限公司作為牌照持有人,直至1995年,當時的[[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於7月1日向[[環球全域電訊|和記電訊]]、[[九倉電訊|新電訊]]、[[新世界電話]]三家公司獲發固網電話牌照為止。並因1998年提早交出對外線路與電話服務專營權牌照而容許自1998年起每年的固網電話月費分三年由80元加至110元。2008年,電訊盈科進行內部重組,香港電話的所有業務及資產轉移至香港電訊。 ===流動通訊=== 香港電訊的流動通訊業務於1983年由當時仍稱香港電話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Communication Services Limited(通訊服務有限公司),簡稱CSL,並推出使用[[NAMTS]]的[[流動電話]]服務開始,1990年香港電訊重組,CSL易名為香港電訊CSL,1993年7月香港電訊CSL推出[[GSM]] 900服務,成為香港第二間推出GSM服務的電話公司,使用品牌名稱[[1010]]。1996年使用同一網絡推出[[One2Free]]品牌。1997年香港電訊CSL斥資48億港元收購[[訊聯電信|訊聯電信有限公司]]<ref>{{Cite web |url=http://www.ofta.gov.hk/zh/press_rel/97/dec_97.html#2 |title=電訊管理局局長批准香港電訊CSL有限公司收購訊聯電信有限公司 |accessdate=2010-05-29 |author= |date=1997-12-03 |work= |publisher=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5183203/http://www.ofta.gov.hk/zh/press_rel/97/dec_97.html#2 |archivedate=2008-09-25 }}</ref>,令香港電訊CSL擁有TDMA ([[D-AMPS]])和[[PCS]] (GSM 1800)牌照,前者以1+1為品牌,後者則與原GSM 900網絡合併成GSM雙頻網絡供1010及One2Free品牌使用。 2001年2月,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數碼動力]]完成收購香港電訊後,將香港電訊CSL 60%股權售予[[澳洲電訊]],並易名為[[香港流動通訊有限公司]],英文名稱則沿用[[CSL]]。2002年電訊盈科出售餘下所有股權予澳洲電訊,自此HKT退出了流動通訊市場。 2006年12月15日起,電訊公司SUNDAY在[[香港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停止交易,並把所有資產賣給電訊盈科。2006年12月19日SUNDAY由[[開曼群島]]遷冊[[英屬處女群島]],並在2007年1月被清盤。清盤前SUNDAY的主要股東是電訊盈科(79.35%)及華為技術投資有限公司(9.91%)。SUNDAY品牌已於2007年3月26日正式易名為PCCW Mobile 2G。HKT重返了流動通訊市場。 2013年12月20日,香港電訊宣布計劃以24.25億美元(約188.67億港元),收購新世界發展與澳洲Telstra於香港合資的流動通訊業務(即香港移動通訊CSL)。但該項交易須得到香港電訊的股東、主要股東電訊盈科的股東以及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的批准。交易在2014年第一季完成。 2014年5月14日,電訊盈科與香港電訊聯合公布,指後者已於當天完成收購[[CSL New World Mobility Group]] Ltd.,並成為香港電訊全屬公司,以及成為電盈的間接非全屬公司。換言之,併合了新世界電訊的CSL重歸HKT旗下。 ===綜合環球通訊服務=== 香港電訊是由大東電報局(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合併而成,而大東(香港)則擁有對外電話及電報線路和服務的專營牌照,故1988年合併時,與固網電話業務一樣使香港電訊成為香港唯一對外通訊服務提供者。1995年7月1日香港政府開放自1975年開始的二十年專營權的固網電話服務,並著手收回於1981年開始,由'''香港國際電訊有限公司'''專營的25年對外電訊線路及服務牌照,但礙於九七將至,談判至1998年1月20日才簽訂協議於同年3月31日交出香港國際電訊牌照及對外線路與電話服務專營權牌照,於1999年及2000年[[元旦]]開放[[IDD]]服務及設施市場,至於因提早交出於2006年9月30日到期的專營權賠償,經1998年2月27日經[[臨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67億元補償<ref>{{Cite web |url=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itb/papers/itb1108cb1-fc99-c.pdf |title=財務委員會討論文件 |accessdate=2010-05-29 |author= |date=1998-02-27 |work= |format=pdf |publisher= |archive-date=2020-09-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1070724/https://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itb/papers/itb1108cb1-fc99-c.pdf |dead-url=no }}</ref>。 ====恒通(Reach)==== 電訊盈科(0008)與澳洲電訊(Telstra)各佔一半股權的海底光纜公司恒通(Reach)是2001年電盈及澳電將其國際數據業務注入而成立。後來由於海底光纜市場經營困難,市場需求疲弱,令公司自2003年下半年起轉盈為虧,截至2004年底12個月虧損27.4億美元,公司更多次債務重組,兩大股東2004年便曾購回恒通債務。公司自2002年4月裁員229人,在2003年再裁250人,並有66人自願離職。恒通(Reach)亦2004年前宣布撤出數據傳輸服務市場,不再為電盈及澳電以外的客戶提供服務後,不再對外提供銷售服務;而且2011年重組分家安排 香港電訊附屬公司PCCW Global將受惠於Reach的重組安排,令效率得以提升,從而加強該公司在國際傳輸服務市場的競爭力。 這次重組包括RNAL光纜系統的直接擁有權、更佳及更多的傳輸據點,以及額外地面站及衛星覆蓋以支援不同應用。此外,PCCW Global覆蓋全面的環球話音網絡及IPv6數據網絡的能力,亦會透過今次重組而提升;基本可說是逐步資產轉到PCCW GLOBAL名下直接控制;而恒通(Reach)則維持法律存在以便一些合約能維持直至更新。 ==== PCCW Global 電訊盈科環球 ==== 電盈於2005年再次成立本身的國際業務部門,重新成立國際數據批發業務團隊;將旗下的香港電訊國際商業市務部門與其全資附屬的美國機構BtN Access Inc.(Beyond the Network)整合,組成新的環球業務業務單位,稱為「PCCW Global」(電訊盈科環球)。PCCW Global的總部設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赫恩登市及香港,分別在歐洲、亞洲及美洲駐有專業人員,透過旗下覆蓋超過60國家及地區的國際話音及數據通訊設施,為企業、電訊商及服務供應商提供國際專線、異步傳輸、幀中繼、IP網絡及Hosted PBX通訊等服務方案。PCCW Global是香港電訊的業務單位之一;而香港電訊是全港最大的綜合電訊商,以及亞洲領先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之一。2012年,向Vodacom收購南非通訊公司Gateway Communications;並整併在PCCW Global名下. ===寬頻互聯網=== 香港電訊的[[互聯網]]相關服務由1996年成立的'''香港電訊IMS'''之下的'''Netvigator網上行'''為名推出上網服務,開始時以撥號連線形式提供互聯網連接服務,後期以[[异步传输模式|ATM]]及[[ADSL]]寬頻為主。1998年推出首個提供附帶「[[互動電視 iTV]]」的1.5Mb寬頻上網服務,1999年推出ADSL網絡寬頻上網服務,是香港用戶數量最多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故網上行在未有第二類互連規管時,藉著母公司的ADSL網絡,使其用戶數量及覆蓋率居於首位。這情況在開放第二類互連後亦未改變。 ====收購==== 1998年11月23日[[電訊盈科互動多媒體有限公司|香港電訊IMS有限公司]]宣佈收購'''星光國際網絡''',[[香港電訊管理局]]於同年12月23日宣布根據香港'''星光國際網絡有限公司'''所持的牌照一般條件第3條,批准上述交易,但需要遵守新加入的禁止濫用主導地位及不得在香港電訊IMS的業務運作中,進行不公平的互相補貼條款,作為交易限制<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812/23/1223160.htm |title=香港電訊IMS與香港星光國際網絡之間的交易獲批准 |accessdate=2010-05-29 |archive-date=2020-06-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2113409/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812/23/1223160.htm |dead-url=no }}</ref>。 ==過往業務「電訊堡」== '''電訊堡'''是由'''香港電訊'''在1994年發展的主要項目之一。整個展館耗資一億港元建設並且在1995年10月正式落成,整個展館樓高三層,合共4,000尺,並且分為七個不同主題的展廊,展示人類過去至現今的通訊科技發展。參觀者更可透過33台[[電腦]]、18種不同類型的互動遊戲及12項不同類型的視聽設備,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操作及觸摸不同類型的展品。深切了解過去、現今及未來的通訊科技發展。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整個展館設計大部分採用了三維立體效果,讓參觀者置身於未來世界。 展館由[[MET Studio]]負責製作及設計。但礙於展館只限預約參觀,再加上展覽館由商業機構贊助氣氛十分冷淡,因此知名度偏低。電訊堡最終在1998年結業,小部份展品贈送給臨時市政局後,便在2005年擺放於[[香港科學館]]電訊廊內展出。然而,只有展廊「無限領域」仍完整保留電訊堡的設計。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香港財經商業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電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