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78.2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金融保卫战 的原始碼
←
香港金融保卫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 https://img11.360buyimg.com/n1/jfs/t1/140061/36/31883/64218/63852ae8Eed9cb5eb/73c281e31ff5e16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tem.jd.com/10066576958691.html?cu=true&utm_source=c.duomai.com&utm_medium=jingfen&utm_campaign=t_16282_39304894&utm_term=afed09a0098844fe8e591f326630148d 圖片來自京东]</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p style="text-indent:2em;">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ref>[https://news.ifeng.com/a/20140504/40142628_0.shtml 梁琨:“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的实践(1997-2002) ]人民网</ref><ref>[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speeches/1998/03/speech_030398b/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ref><ref>[https://www.chinanews.com.cn/ga/2012/06-28/3993160.shtml 新闻资料:香港回归十五年大事记 ]中国新闻网</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ref>[http://business.sohu.com/20160120/n435253824.shtml 回顾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搜狐财经</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香港金融保卫战 *时 期:1997年下半年 *人 物:[[索罗斯]]、曾荫权 *地 点:中国香港 ==概况==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6/mp21421626_1436169828216_2.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1421626_188950 圖片來自搜狐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p style="text-indent:2em;">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面对排山倒海的卖盘,地毯式的轰炸,特区政府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的抛售压力,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保卫战爆发前夕,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 ==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 原载于1998年9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王伟群 1998年8月27日夜,一个电话把我惊醒。 电话是从香港打来的:“今天全香港都无法入睡,你知道吗,决战就在明天。” “你在说什么?” “世纪豪赌!特区政府和金融大鳄摆开架势了,你等着看明天吧!” 第二天下午五点,又接到电话:“你知道平日里香港股票交易额是多少?” “三四十亿吧。” “猜猜今天交易额是平日多少倍?” “……?” “20倍!790亿!” 在这同时,香港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三五成群身着深色西装,一看就知道是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工作的人们,正急匆匆走上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五楼。许多人额头上浸着汗水,面色仍带余悸。 在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前厅迎接他们的,是在一排排花篮中列队的中国银行家的笑容。45岁的新任总经理高西庆宣布:中国一家新的国际投资银行——中银国际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紧接着,出席庆典的董建华先生发言,他说:香港守住了!联系汇率制度没有被撼动! 1998年8月28日,恒指期货合约结算日,香港特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与国际炒家展开将近一年的“金融保卫战”,终在当天收盘钟声响起那一刻,宣告获胜。(新华社)<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115370007684490&wfr=spider&for=pc 21年前的今天,那场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中国青年网</ref> ==经过== <p style="text-indent:2em;">'''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br> <p style="text-indent:2em;">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像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br> <p style="text-indent:2em;">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br> <p style="text-indent:2em;">'''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br> <p style="text-indent:2em;">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br> <p style="text-indent:2em;">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br> <p style="text-indent:2em;">'''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br> <p style="text-indent:2em;">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br> <p style="text-indent:2em;">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br>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br> <p style="text-indent:2em;">'''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br> <p style="text-indent:2em;">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br>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br> <p style="text-indent:2em;">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br> <p style="text-indent:2em;">'''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b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n.sinaimg.cn/translate/593/w417h176/20191123/dd0c-iittafr5349747.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19-11-25/doc-iihnzahi2882024.shtml 圖片來自新浪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br> <p style="text-indent:2em;">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br> <p style="text-indent:2em;">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br> <p style="text-indent:2em;">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br> <p style="text-indent:2em;">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br> <p style="text-indent:2em;">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br> <p style="text-indent:2em;">'''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br> <p style="text-indent:2em;">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br> <p style="text-indent:2em;">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br>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br> <p style="text-indent:2em;">'''生死决战“8·28”'''<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br> <p style="text-indent:2em;">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br> <p style="text-indent:2em;">'''乘胜追击 大获全胜'''<br> <p style="text-indent:2em;">“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br> <p style="text-indent:2em;">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br> <p style="text-indent:2em;">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br> <p style="text-indent:2em;">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br> <p style="text-indent:2em;">由于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即以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比例盯住美元的制度。对于这种汇率制度,业界一直存有争议。反对者认为,由于无法保证香港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完全同步性,美元与港元的固定比率始终存在一个投机的空间,在投机者长期攻击下,这种制度的消亡在所难免。而赞成者认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始建于1983年。当时由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受阻,引发市场出现大量抛售港元、收购美元的现象,港府出于保护港元汇率,维护港人对香港未来信心而建立。历史也证明,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条件:香港一贯奉行谨慎财政政策;香港有着庞大外汇储备;香港经济体系灵活,能够应对适度的经济波动;香港金融体制稳定,监管审慎以及香港有内地蓬勃发展的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持等等。<br> <p style="text-indent:2em;">另一种观点认为联系汇率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金融管理局将它用错了,因为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现钞发行制度,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做法是使外汇市场上同样要维持1美元兑7.8港元的水平,而且只许港元汇率高于该下限,即只允许港元汇率单边浮动,这实际上是作茧自缚,使所有的汇率风险都由金管局自身承担。<br> <p style="text-indent:2em;">对于港府入市干预,反对者认为,政府干预可能令长线投资者远离香港,打击长线投资者来港投资;港府此举有损自由经济形象,会破坏其金融中心地位。<br> <p style="text-indent:2em;">而支持者认为,港府向来信奉自由经济,自由经济是香港的基石。但是遭人操控的经济不是自由经济,港府入市旨在打破这种操纵,入市干预完全正确。香港政府入市干预,其积极意义远远胜过其负面影响。 ==思考== <p style="text-indent:2em;">题外的话<br>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多数的经济理论认为“[[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地向国际靠拢。但是,一系列危机的爆发,让人们不得不再度考虑自由化这个问题,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时,是不是还应继续奉行自由化?<br>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扫荡,已经严重威胁过一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味地高举自由大旗,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一点对于尚未完全开放,但正在走向更加开放的我国国内经济而言,也颇有借鉴与指导意义。<ref>[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sdpl/20110609/03119962478.shtml 徐建民:香港股市早已成就的中国股市国际板]新浪财经</ref. ==视频== <center>'''<big>15分钟看懂—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金融决战06】</big>'''</center> <center>{{#iDisplay: //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768410510&bvid=BV1ir4y1J7nu&cid=584784890&page=1 |480|360|tt}}</center> <br><br> <center>'''<big>香港金融保卫战:“魔鬼”索罗斯横扫亚洲,决战香港</big>'''</center> <center>{{#iDisplay://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595759870&bvid=BV16B4y1U7C8&cid=580392732&page=1|480|360|tt}}</center> <br><br> <center>'''<big>香港金融大决战终章——存亡时刻,决一生死!</big>'''</center> <center>{{#iDisplay://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255826735&bvid=BV1uY411771j&cid=580400678&page=1|480|360|tt}}</center> ==参考文献==
返回「
香港金融保卫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