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195.1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区议会 的原始碼
←
香港区议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香港区议会.jpeg|有框|右|<big></big>[http://hkpic.crntt.com/upload/201509/23/103941178.jpg 原图链接][http://hk.crntt.com/doc/1039/4/1/1/10394117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3941176&mdate=0923124921 来自 中國評論通訊社 的图片]]] '''香港区议会'''(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地区层次的地方议会和区域组织,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现时香港18区各有其所属的区[[议会]],合共479名区议员,每届区议会任期4年。 区议会是发挥群众民主监督政府同就小区事务发表意见的重要机关,是特区政府对地区实行建设的重要咨政机关。2020年起的新一届区议会中<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931422 关于2020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知乎,2020-06-27</ref>,除离岛区议会因为拥有全港最多当然议席(8名)外,民主派联同本土派于全港其余十七区区议会都占有绝对优势,其中[[民主党]]占有89个区议员席位,是区议会最大党。 香港的地区[[政策]]为第一层全港整体规划,第二层市区城区规划,然后第三层分区规划大纲,香港[[政府]]同该机构一直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一个区议员的月薪有约三万一千港元,连同实报实销营运开支[[津贴]]标准,每月可动用的资金约七万港元(以上两个金额皆为2018年的数字)。 ==演变== 全港首个区议会是[[观塘区]]议会,当时区议会之英文名称为“District Board”,而首届区议会选举在1982年举行。 初期,区议会议员都是委任的;包括市政局议员、乡事委员会主席、区内之分区委员会主席以及地区管理委员会之主要委员。在首届区议会[[选举]]以前,区议会议员都是[[香港总督]]委任的。其时区议会的官守议员和非官守议员人数大致相若,而民选议员和委任非官守议员人数也接近。当中市政局议员出任市区区议会的议员,乡事委员会主席出任[[新界]]区议会的议员,区议会主席由当区政务专员担任。因应地方行政白皮书建议,区议会选举的选民包括21岁或以上同时居港至少满7年的人,而候选人须居港满10年。选区按[[人口]]和[[地理]]因素来划分,有单议席及双议席选区,以“票数领先者取胜”选出当选人。 1985年区议会选举以后,议席因应人口增长而小量增加,区议会主席由各区区[[议员]]互选产生。所有[[官员]]不再出任区议会议员,改以列席形式回答议员的提问。民选议员和委任议员的整体比例仍然维持大约二比一。1985年9月,立法局56名议员中,12名是由市政局、临时区域议局及区议会成员分组组成的选举团选出,选举团成员须已登记为选民,并已在香港居住最少10年。 1986年[[区域市政局]]正式成立,新界各个区议会各自选出一名成员出任区域市政局议员。直到1989年,市政局议员停止出任市区区议会当然议员,改为每个市区区议会各选出一名成员出任市政局议员,与新界区议会看齐。 1993年起,区议会负责[[监督]]社区会堂的管理工作及推荐有关人士担任所属地区多个组织的职务。 1994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除27名乡事委员会主席保留新界区议会当然议席之外,373名议员几乎全部均由地方选区以“单议席单票制”和“票数领先者取胜”的方式选出。投票[[年龄]]由21岁降低至18岁。 由于英中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所以由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至1999年12月31日以临时区议会取代1994年区议会选举中组成的区议会,但与立法局在1997年6月30日解散不同,原有区议会议员得到[[行政长官]][[董建华]]委任,全部过渡至临时区议会,并加入四分一新成员。 《区议会条例草案》于1998年12月16日提交立法会,取代《临时区议会条例》。当中增加民选议席数目之余,亦保留委任及当然议席。于1999年3月10日[[立法会]]<ref>[http://www.huaxia.com/zt/2002-26/98301.html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华夏经纬,2020-7-15</ref>会议上获得通过。 199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的首次区议会选举,建制派凭借委任议席支持下取得大部分区议会的[[控制权]]。 1999年12月2日董建华废除两个民选产生香港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当时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有自主财政实权及[[土地]]使用权、同时废除市政总署、区域市政总署。当时政府决定向区议会增拨资源、增加其职责,以鼓励市民参与地区公共事务;同时将区议会英文名称改为“District Council”。不过特区政府经过很多十分反复的考虑后,并没有让区议会承继两个市政局及两个市政总署的原有[[权力]]。原本两个市政局之职权仍掌握于属政府部门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中,由政府委任的民政专员实施建设。 2005年10月,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任内首份的施政报告宣布,宣布将会增加区议会权力,让其负责参与管理区内的[[图书馆]]、社区会堂、[[游泳池]]、[[体育场馆]]、泳滩等文娱康乐设施,但实际上仍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执行。此改变于2007年在[[屯门区]]、[[湾仔区]]、[[黄大仙区]]和[[西贡区]]四区试行,随后于2008年第三届区议会推展到全港十八区。 2008年至2009年度,[[政府]]向区议会增加拨款,每年3亿港元供区议会推行社区参与活动以举办富有地区特色的活动;政府亦提供每年3亿港元予区议会作为专用基本工程整体拨款,以进行区议会提出的地区小型工程。 2013年5月22日,立法会通过《201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在2016年1月组成新一届区议会时取消所有委任议席,但保留由乡村间选的27个当然议席,并重组两个[[香港岛区议会]]议席,湾仔区议会增加2席,[[东区区议会]]减少2席,并把最大区议会地位转让予观塘区议会。 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投票]]率创下历史性新高的71.23%,抗争派极度压倒性大胜了建制派,增加了263席议席,合共拥有388席,在十八区区议会中取得十七区议会的大多数,部分更是“全黄”。而一直支持政府以及[[警察]]的建制派,则失去共240席,只剩余59席,完全不足以影响任何区议会事务。此次区议会选举被抗争阵营视为反送中运动以来一次大胜,反映了民意极度不满[[政治]]情况。 ==视频== ===<center> 香港区议会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香港特区第六届区议会选举结束</center> <center>{{#iDisplay:d00329hz0rm|560|390|qq}}</center> <center>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束 王毅:不管发生什么 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center> <center>{{#iDisplay:a30258ah5h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返回「
香港区议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