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112.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的原始碼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br><img src="https://www.bmcpc.org.hk/filemanager/template/tc/images/2019/logo-bmcpc-life.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mcpc.org.hk/tc/about/story/aberdeen/index.html 圖片來自bmcpc]</small>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第一所成立的[[墳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與[[田灣]]之間一帶,總面積約為98,542平方米,車路入口位於[[香港仔海旁道]]及[[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此外,可以經由[[貝璐道]]直達墳場比較上流的位置。墳場内設有土葬墓地、金塔地、骨灰龕位及骨殖龕位。 == 歷史介紹 == 1911年[[辛亥革命]]後,在[[香港社會]]上擁有高等地位的華人爭取有一個專為香港華裔永久性居民下葬的地方,[[香港政府]]遂於1913年6月16日在[[香港仔]]撥地,由一群華人自資興建墳場,墳場於1915年10月17日啟用。這群華人成立了[[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以便管理墳場,獲時任[[華民政務司]]出任主席。 1966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增設露天靈灰位,提供2,825個露天靈灰位,其後於1971年新建一座樓高兩層、提供1,584個靈灰位的靈灰閣,再於1973年新建一座樓高5層、提供4,498個的靈灰閣落成。 為了滿足公眾對靈灰龕位的需求,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於2011年向[[食物環境衛生署]]申請在香港仔墳場辦事大樓位置興建一座樓高6樓的靈灰閣,預計提供多達15,000個龕位。後者於同年4月批准,工程於2015年下半年完成<ref>[https://hk.news.yahoo.com/%E9%A6%99%E6%B8%AF%E4%BB%94%E5%A2%B3%E5%A0%B4%E5%A2%9E%E8%90%AC%E4%BA%94%E9%BE%95%E4%BD%8D-214732237.html 香港仔墳場增萬五龕位] {{Wayback|url=https://hk.news.yahoo.com/%E9%A6%99%E6%B8%AF%E4%BB%94%E5%A2%B3%E5%A0%B4%E5%A2%9E%E8%90%AC%E4%BA%94%E9%BE%95%E4%BD%8D-214732237.html |date=20141129040416 }} 《星島日報》 2013年9月28日</ref>。 ==下葬名人== 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包括不少香港望族先人,例如[[鄧肇堅]]、[[馮秉芬]]、[[周壽臣]]、[[傅老榕]]及[[高可寧]]和名人如[[唐紹儀]]等。中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於香港逝世後,因為戰亂未能夠安葬於故鄉,結果也葬於此墳場。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xztDIchBs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探秘|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見證華人在港「落地生根」 | 港故事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