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4.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椿黄刺蛾 的原始碼
←
香椿黄刺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香椿黄刺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香椿黄刺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原图链接][http://www.vegnet.com.cn/Disease/2417.html 来自蔬菜网]]] '''香椿黄刺蛾''' == 形态特征 == (1)成虫 雌蛾体长15~17毫米,翅展35~39毫米,雄蛾体长13~15毫米,翅展30~32毫米。体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前翅黄褐色,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汇合于一处。中室部分有一黄褐斑点,后翅灰黄色。 (2)卵 扁椭圆形,一端略尖,长1.4~1.5毫米,宽0.9毫米,淡黄色,成薄膜状,卵膜上有龟状刻纹。 (3)幼虫 体粗肥,略呈长方形。老熟幼虫19~25毫米。头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体自第2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一对枝刺,以第3,4,10节为大,枝刺上有黑色刺毛。身体两侧各有9个枝刺突,均生毒毛。 (4)蛹 椭圆形,粗肥。长13~15毫米。淡黄褐色。头、胸背面黄色。腹部各节背面有褐色背板。茧椭圆形、黑褐色,质坚硬,有灰白色纵条纹。<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608791432&ver=1&signature=Mb9uwR2RO9ZS9NoaiXHU-pDGfrWKNPLBH4iRUc49FhzdmtAoIErZO8n39kGSexx2fAARiZafglfv3XyOHK7KdmHeO9P7EfcbOdV5UgcnyV7M4zcOzhnaDlxYWMJIEk5286ZO8zDUeox9LMvjt08FCh3tsc1FlZ5kM4zo-5VnpbE= 黄刺蛾的小行星]微信</ref> == 发生规律 == 此虫在黄淮及以南1年2代,东北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因各地气候不同,发生期显著不同。 成虫多在晚上羽化,以17~22时为盛。成虫多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白天多静伏叶背面。产卵多在叶背面,每头雌虫产卵达数十粒,聚集在一起。成虫寿命4~7天。卵经5~6天孵化。幼虫共7龄。初时群居,仅食叶肉,后分散,食量大增,常将叶片吃光。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茧越冬。 == 分布与危害 == 香椿黄刺蛾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20余省(市、区)。杂食性害虫,危害100多种树木。初龄幼虫只取食叶肉,而将叶脉留下,幼虫长大以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以至只留下叶柄和主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ref>[http://news.cntv.cn/20120528/115730.shtml 合川:1200亩香椿物理防虫 绿色椿芽效益高]中国网络电视台</ref> == 防治方法 == (1)摘除越冬虫茧 冬季落叶后,树上虫茧裸露,结合修枝摘除虫茧。 (2)保护天敌 [[上海青蜂]]、[[黑小蜂]],[[赤眼蜂]]、[[小茧蜂]]和[[姬蜂]]均可在刺蛾幼虫体内产卵寄生,尤以上海青蜂寄生率高,幼蜂可将黄刺蛾致死,应予大力保护。 (3)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羽化后,每日19~21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 幼虫初孵盛期及时喷药,幼虫在2-3龄前喷施乙刻(20%氰戊菊酯)2000倍液、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崇刻(50%啶虫脒)3000-5000倍液。 (5)以菌治虫 以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粉1000倍液喷洒。感病率可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椿黄刺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