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风筝魏 的原始碼
←
风筝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风筝魏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93e6e71f2e03443e9c93a5b69e9ad5c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58856790_19585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风筝魏'''为天津的一种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同治]]年间,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发展历程== 民初年间,天津的风筝作坊和风筝艺人数不胜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天津市面上出售的[[风筝]]画工普遍比较粗糙,骨架都是用纸捻来扎接,不能拆装折叠,存放十分不便。喜欢风筝的文人们借助于清末时期天津[[文化]][[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对民间风筝制作工艺进行了革新。以朱竹轩为代表的几位天津文人对风筝进行了研究改进。改进之一是用丝线代替纸捻,这样风筝就显得美观漂亮了。第二个改进是用翎毛管衔接骨架,把风筝的身躯、翅膀、头连接起来,这样在不放飞时可以拆下来存放。第三个改进的办法就是风筝的头都是用模子扣的,很有立体感。天津风筝种类繁多,但以软翅为主。软翅风筝仅在翅膀上沿有骨架支撑,下面是软性的布或绢等[[材料]],适合制作禽鸟或者昆虫,如[[鹰]]、[[蝴蝶]]、[[燕子]]、[[仙鹤]]、凤凰、[[蜻蜓]]等等。还可以很多小的软翅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风筝。例如用很多蝴蝶围绕着花丛而组成“百花齐放”,用很多鸟围绕着风凰组成“百乌朝凤”等。 年间,天津风筝最为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魏元泰。魏元泰生于1872年,由于家境贫困,年少辍学,十六岁到扎彩铺当学徒,学得了一手扎风筝的好手艺<ref>[https://www.sohu.com/a/196075512_355440 津门非遗 话说风筝魏,五代传承,线“牵”天津] ,搜狐,2017-10-03</ref>。学徒期满后,由父亲给他张罗开了一间扎彩铺,起名“魏记长清斋扎彩铺”,从此他就以做风筝为业。魏元泰师法前人、不断创新,在传统风筝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了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和便于携带的五大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风筝[[技艺]]在天津可谓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风筝魏”这一称号也开始闻名于坊间里巷。魏元泰还有一手没有流传下来的绝活,外间少有人知道。风筝魏的革新里还有一个绝活叫蒲绷。就是拿蒲草做成弓弦,搁在风筝上发出声响。这个绝活只有他能做,没能传下来。1912年,魏元泰的十一件[[作品]]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选送美国旧金山,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并获得奖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这也是中国风筝艺人第一次将中国的风筝放飞到世界的天空。 ==发展现状== [[File:风筝魏23.jpg|350px|缩略图|右|<big>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b32809e25a8940debb73753cd8be5fd3.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58856790_19585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风筝魏的发展经久不衰,在魏元泰第二代传人魏慎行,第三代传人魏永昌、魏永珍,第四代传人[[魏国]]秋的继承和不断创新下,风筝魏的风筝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品种。后来,风筝魏的风筝多次出访[[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天津与世界各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信使和纽带。[[飞机]]的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的后代也因风筝而与风筝魏结缘<ref>[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2/31/3826008_0.shtml 津门一绝:蓝天翱翔“风筝魏”(艺苑奇葩)],凤凰网, 2009-8-28</ref>。天津有许多民间风筝队,经常组织放飞活动、参加比赛,进行交流,切磋技艺;同时,放风筝已经成了很多天津人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在春秋两季的清晨和傍晚,特别是在节假日里,天津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都可以看到许多风筝爱好者放风筝,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天空中竞相飞舞。 ==艺术特色== 风筝魏的材料均选用上等优质材料,骨架穿眼儿,扣榫固定,结构繁多。裱糊工艺均用真丝,绢,绸,并用纯[[手工]]描绘,着色上采用退晕法。其代表作有:“锣鼓雁”、“飞鹰”、“龙睛鱼”、“螃蟹”、“松鹤延年”、“送饭”、“背负锣鼓”。 ==视频== ===<center> 风筝魏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天津传统风筝魏微纪录片(转载)</center> <center>{{#iDisplay:y0752z8rxui|560|390|qq}}</center> <center>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魏</center> <center>{{#iDisplay:g0900x8jpa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返回「
风筝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