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255.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题齐安城楼 的原始碼
←
题齐安城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题齐安城楼》</big> ''' |- |[[File:题齐安城楼000.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05/06821853de9e44038480ae035ccde2b2.jpe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sohu.com/a/377745696_364400 唐代杜牧《题齐安城楼》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 搜狐网 [2020-03-05 ]</ref>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题齐安城楼》 创作年代: 唐代诗人 文学体裁:诗 作者:[[杜牧]] |} '''《题齐安城楼》'''<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4005ce47c50a.aspx 《题齐安城楼》赏析]. 古诗文网</ref>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诗词正文== [[File:题齐安城楼00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enzhengwenhua.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512/24/224023lvnap77vf2br3jj1.jpg 原图链接]<ref>[http://wenzhengwenhua.com/article-825-1.html 题齐安城楼 ]. 文正文化网 [2015-12-24 ]</ref> ]] {{Cquote|< 呜轧江楼角一声, 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4005ce47c50a.aspx 《题齐安城楼》诗词正文]. 古诗文网</ref> >|<《题齐安城楼》>|<古诗文网>}} == 译文 ==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 作者简介 == [[File:杜牧000.jpg|缩略图|左|200px|[http://123.4hn.org/dao/zhylc/dum1.jpg 原图链接] [http://123.4hn.org/dao/a/zongmiao/tangchao/2011/0603/393.html 图片来源中华英烈祠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727e9dff8850.aspx 杜牧]. 古诗文网</ref>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ref>[http://123.4hn.org/dao/a/zongmiao/tangchao/2011/0603/393.html 杜牧简介].中华英烈祠网</ref> == 视频 == <center>'''唐诗十家杜牧 '''</center> <center> {{#iDisplay: l0618zfdaiw|600|300|qq}}</center> <center>'''杜牧的创作风格 '''</center> <center> {{#iDisplay: f0701nzdb0r |600|300|qq}}</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题齐安城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