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8.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的原始碼
←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41e05ae3e2a5a80120927b110f7c.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resize,m_lfit,w_1280,limit_1/sharpen,100/format,webp/quality,Q_1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c0OTc4NzY=.html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small> |}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是[[元朝]][[文学家]][[陆文圭]]的作品之一。 陆文圭,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生于宝祐四年(1256),卒于至元六年(1340)著《墙东类稿》。据《元史·列传第七十七·陆文圭》载,他“幼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之曰墙东先生。延祐设科。有司强之就试,凡一再中乡举。文圭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遣使驰币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 <center>题分宜谢草庐行卷</center> {{Cquote|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室中屏人绚数语,跨荆包益成鼎峙。 南阳陌上龙出云,永安宫中鱼得水。 古今成败真邮传,英杰千年不一见。 识拔端由品藻公,位置无嫌草茅赋。 山中谢客江烟昏,谁摧行卷到柴门。 手披康乐草庐赋,知是兰庭佳子孙。 春塘柳禽成昨梦,炎与相业更谁论。 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 何为四方归来些,山堂鹤怨能移文。 |[元]陆文圭}} ==诗词风格== 由南宋入元的陆文圭,刚中乡举就遭亡国之痛,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陆文圭今存词作28首,有一半的作品描写日常生活,其余则多抒写感慨。从形式上看,兼具小令中调和[[长调]],其中小令11首,中调1首,长调16首。日常生活的词多为小令,抒发感慨的词多为长调。而长调又占了陆词的大部分。 作为一名由[[南宋]]入元的词人,陆文圭的词作在题材的选择与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倾向于姜张一派的南宗词<ref>[https://www.docin.com/p-2350778340.html 清代姜夔与张炎词风流行岭南的原因分析],豆丁网,2020-04-26</ref>。格律严密,风格偏于蕴藉婉丽。这种词风倾向从陆文圭为[[张炎]]的《词源》所作跋文可以看出来:“词与辞字通用,释文云,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生声,声生律,律生调,故曲生焉。花间以前无集谱,秦周以后无雅声源远而派别也。西秦玉田张君,著词源上下卷,推五音之数,演六律之谱,按月记节,赋情咏物”。可见陆文圭是十分推崇音律与雅的<ref>[https://www.doc88.com/p-7109758314951.html?s=rel&id=3 陆文圭其词其人初探],道客巴巴,2016-08-02</ref>。 而张炎论词推崇[[姜夔]],且二人词风相近,文学史上因此将二人并称“姜张”。陆文圭与张炎、姜夔,不仅作词旨趣相似,身世遭际亦颇为相似。姜夔身处南宋王朝与金朝南北对峙的时代,而陆文圭与张炎都是从南宋走进元朝。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外族的入侵或统治,同样饱受战争流离之苦、思乡亡国之痛。 ==视频== ===<center>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center> <center>{{#iDisplay:o33287oio99|560|390|qq}}</center> <center>无锡市江阴市,江苏江阴</center> <center>{{#iDisplay:i32353sab4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