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6.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颅骨 的原始碼
←
颅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颅骨</big> ''' |- | [[File:TimgCFGBNJMKL.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037098015&di=3387bae85b68eff8d456969503cf589d&imgtype=0&src=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47%2F06%2F01300000190639123327068807445.jpg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A2%85%E9%AA%A8&step_word=&hs=0&pn=3&spn=0&di=1294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999300637%2C3706282886&os=1036775639%2C368247640&simid=3500264236%2C263230345&adpicid=0&lpn=0&ln=1316&fr=&fmq=160402701110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47%2F06%2F01300000190639123327068807445.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kwthj_z%26e3Bv54AzdH3Ftrw1AzdH3Fwd_90_am_a8naaaaa8lamnl8dnnd0ambba099c_3r2_z%26e3Bip4s&gsm=4&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人和[[脊椎动物]]头部的骨架。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基本信息== *中文名;颅骨 *外文名;skull *块数: 23块 *位置: 脊柱上方 *功能: 保护和支持 *属性: 骨骼 *注音: ㄌㄨˊ ㄍㄨˇ *拼音: Lu Gu ==解剖结构== 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脑颅骨共有8块;包括前部1块额骨,后方1块枕骨,上方2块顶骨,两侧各有1块颞骨,颅底前部中央的1块筛骨和[[颅底]]中部的1块蝶骨。 面颅由15块骨组成:口腔上方,左右各有1块上颌骨,上内侧有1对[[鼻骨]],后方有1对泪骨,外上方有1对高起的颧骨,后方接1对腭骨。内侧有1对伸入鼻腔的下鼻甲骨,鼻腔正中的骨板是犁骨。下颌骨是构成关节而能活动的颅骨。另外,还有游离的[[骨块]]即[[舌骨]]。 ==各结构组成== 颅骨由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组成。脑颅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 (1)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及内板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和蝶骨大翼,经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鳞状缝连接在一起。颅盖骨的内面凹陷,压迹为脑回、[[蛛网膜粒]]、静脉窦及脑膜血管压迹构成。 (2)颅底骨颅底内面高低不平,由前至后以蝶骨嵴和[[岩骨嵴]]为界,形成三级阶梯状的结构,分别称为前、中、后颅窝。 前颅窝的中央小部为筛骨筛板,两侧大部为额[[骨眶]]板,后部为蝶骨小翼,容纳额叶。 中颅窝由蝶骨体和[[蝶骨]]大翼组成,[[呈蝶形]],分为较小的中央部(鞍区)和两个较大而凹陷的外侧部(容纳颞叶)。蝶鞍位于中颅窝中央,蝶骨体上方,前方正中突起称鞍结节,两侧为前床突,下方为视交叉沟和视神经管,是视神经出颅通道,鞍的中央凹陷为容纳垂体的垂体窝,后方骨板的上突起叫鞍背,两侧外上角为后床突。中颅窝有很多骨孔和裂隙与颅外沟通,是神经、血管的通道,其中包括:①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和眼上静脉通过;②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在蝶骨大翼根部从前向后排列,分别为三叉神经第二支、第三支及脑膜中动脉通过;③破裂孔:位于[[蝶鞍]]与岩尖之间,有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通过。 后颅窝大部分由枕骨构成,两侧部的前壁为岩骨的后面,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窝中央是枕骨大孔,为颅腔与椎管相连处,延髓经此与脊髓相连,并有椎动脉和副神经颈支通过。枕骨大孔的前方为斜坡,斜坡下端的两侧各有一圆形隆起为颈静脉结节。岩骨嵴后面有内耳孔,为面神经、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通过。枕内隆突为窦汇所在处,横窦起自窦汇的两侧,走向颞骨岩部上缘的后端,续于乙状窦。颈静脉孔内有颈内静脉、舌咽、迷走和副神经通过。 ==常见疾病与治疗==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包括[[骨质]]连续性的中断及碎裂,直接征象为骨质内外板的连续性中断。 [[CT检查]]的优势颅骨骨折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其他依次为额骨、颞骨、[[枕骨]]。CT是横断位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无重叠,因此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比线形骨折显示明显。若发现[[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同时加做薄层扫描,则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及颅脑创伤的综合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颅底骨形态较复杂、不规则,自然的间隙及孔道多,所以对无移位的线形骨折显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重建的薄层图像连续细致观察,尤其是依据三维重建图像所提供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丰富信息,为颅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尽量避免误诊。 ==紧急处理==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如果是开放性[[颅骨]][[骨折]]或脑组织已外露,应注意防止感染。可将伤口周围5厘米范围内的头发剪去,轻轻覆盖上无菌纱布包扎。对于伤口内的脏东西,不要擅自取出,以免扩散感染。 2、对[[脑脊液]]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堵塞鼻腔和耳道,也不能用水冲洗或向耳鼻内滴药水,而是应该任其自流。因为脑脊液连同血液在流经不清洁的鼻腔、耳道时已被污染,如用[[棉花]]等物堵塞,液体返流入脑内就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同时要告诫病人不要用力擤和咳嗽,不擦、摸外耳道,可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应让病人头部处于高位,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以免颅内感染或积气发生。 4、不论身处何处,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颅骨损伤== 一般伴有脑损伤。颅骨损伤,骨折愈合约需3月以上。在提前愈合方面,西医治疗尚无较好方法。明显开放性颅脑损伤者,立即进行手术抢救治疗。对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及耳漏采取平躺保守治疗2周,症状消失,治疗效果不佳,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对闭合性[[颅脑]]损伤分别给予手术或保守治疗,对颅骨骨折并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前无昏迷、CT示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者,行血肿清除术或颅骨成形术;对硬膜外血肿术前昏迷、CT示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者,或合并[[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者,行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对非功能部位单纯颅骨凹陷骨折,小面积且深度不超过1cm,无颅高压症状者,保守治疗;单纯颅骨线型骨折,保守治疗。其术后及保守治疗病人均用抗生素、脱水剂、脑神经营养药物,并维持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治疗== 早期用中药口服或鼻饲,可促进血肿机化,使肉芽组织提前形成[[纤维结缔]],再变为软骨,然后[[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以达骨折早期愈合。[[颅脑损伤]],西医对原发脑损伤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保守或术后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或鼻饲并针灸治疗,可起到逐瘀泄热,接骨续损,[[祛瘀]]醒脑之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 中医理论认为,颅骨、脑损伤之后,[[骨折筋伤]],血离经脉,凝聚成瘀,踞于经遂,[[瘀积不散]]。血不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血不去,阻滞脑脉,蒙蔽清窍,则神昏,故中药及针灸治疗,可收清热醒脑,祛瘀开窍之功。<ref>[https://www.sohu.com/a/235250971_696939 颅骨—系统解剖(图文) ”],世界中医骨伤联盟,2018-06-1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颅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