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18.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预防传染病 的原始碼
←
预防传染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预防传染病'''<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f02a4eb6-218e-40a9-9e32-b5468b949ed8%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84721508&t=18585cce02b3a08941ba24f0718a32ec"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269507000000000010271c9 圖片來自小红书]</small> |} '''预防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ref>[http://cooco.net.cn/zuowen/231077.html 202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4篇)]可圈可点</ref> ==管理信息==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ref>[https://www.med66.com/weishengfagui/jy1903119044.shtml 公卫知识之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的分类]医学教育网官网</ref>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甲型H1N1流感=== 现在,在全世界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漫步开来,首先我们要做到预防流感的措施以下方案: 勤洗手,把手朝下方搓洗 ===强身健体=== 感冒、发烧、不适者,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去过的地方尽快接种疫苗禁止去流感区域打喷嚏 咳嗽 禁止对人做以上几点,可防止[[甲型H1N1流感]]! ==体温计== ===简介=== 非典时期为了防止医护人员在测量病人体温的时候发生交叉感染,造成医疗事故,专门使用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计]]。该体温计采用红外线射击到被测量对象,没有激光点不造成人体的伤害。 ===用途=== 1.人体体温测量:准确的测量人体体温,替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计]]; 2.皮肤温度测量:测量人体皮肤表面温度,比如医学用皮肤表面温度测量; 3.物体温度测量: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比如可用于茶杯外表的温度测量; 4.液体温度测量: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婴儿洗澡水的温度、奶瓶内牛奶温度等。 ===特点=== [[精确度]]:测量遍差≤±0.3度。(采用进口红外探测系统) 测量时间:测量时间<1秒钟。 使用方法:一键测量,操作方便。非接触:对人体额头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 使用寿命:装2节5号电池,可使用超过10万次,产品使用寿命>300万次。 测量距离:在5~15CM之内都可以适应,无需固定测量距离。 显示:大屏幕液晶显示,白色背光,任何光线都可以清晰显示。 温度报警:自由设定报警温度。 存储数据:存储32个测量数据,便于分析参考对比。 设置修改:可以修改设置参数,以适应不同肤色的人种([[白人]],黑人,[[黄色人种]]等)。 单位转换:使用摄氏度、[[华氏度]]互相转换。 ===参数=== 1.正常使用条件: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 2.电源:DC3v(2粒AA电池) 3:尺寸:196×150×50mm(长×宽×高) 4.重量:220g 5.测量范围: 体温模式:32℃~42.9℃ 表面模式:0℃~60℃ 6.精度:32℃~36℃=±0.3℃ 36℃~39℃=±0.2℃ 39℃~42.9℃=±0.3℃ 7.功耗:≤50mW 8.测量距离:5CM-15CM 9.自动关机:5秒 ==参考文献==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返回「
预防传染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