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104.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顶碗少年 的原始碼
←
顶碗少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顶碗少年.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9491785.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5810/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顶碗少年'''》是当代作家赵丽宏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做高难顶碗动作失败后不气馁,历经三次表演后成功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坚持不懈精神的敬佩,告诫了人们在艰难困难要敢于坚持拼搏,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全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叙事有详有略,安排得当,波澜起伏,并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此文后被选为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课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课文。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顶碗作为中国传统杂技,开始了飞跃发展,创造出各种高难动作。作者在上海看杂技表演时,见到了一个小男孩做高难顶碗动作失败后不气馁,历经三次表演后成功的这样一件事,后时常想起,二十多年后,已到中年的[[赵丽宏]]有了许多的人生经历,更是深有感慨,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此文表现了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但仍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要敢于面对困难。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乐观、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敬佩之情,告诫了人们在艰难困难中要敢于坚持拼搏,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艺术特色== 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指出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能让人们得到启示、悟出哲理,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到“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写顶碗少年在两次失败后不轻易退缩,最终迎来成功。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写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侧面烘托是指用周围的人物与事物来烘托、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也称间接描写。文中对顶碗少年[[表演]]时的描属于正面描写,而台下观众的反映则是侧面烘托,两者结合,使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有详有略,安排得当 文章对少年前两次的失败作了详细的描绘,而描写最后的成功却只是寥寥数语,这样安排,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 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文章先写顶碗少年出场时“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可是却遭遇了第一次的失败;再写“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可是结果“[[碗]],又掉了下来”,面对这一结局,“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最后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少年及时调整好心态,重新恢复了信心,终于迎来了成功。跌宕的情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心情也随着事件的发展或陶醉或紧张。 首尾呼应,叙议结合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首尾相照,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曹文轩《[[像鹰学会飞翔]]》:“文中少年从出场到最后落幕,虽没有一句言语,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在失败来临时的属于他那一份年龄所该有的恐惧、脆弱和超越他年龄的心底的一份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强。顶碗少年是可爱的,可爱在他的勇敢、坚持;顶碗少年是可敬的,可敬在他用自己稚嫩柔弱的头部顶起了刚强坚忍的心灵大厦。少年在舞台上一瞬间成长了、长大了,他学会了自爱、自重、自尊、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能够高高飞翔。” 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吴周文《[[散文审美与学理性阐释]]》:“我们研究赵丽宏的散文,《[[雨中]]》《顶碗少年》《[[与象共舞]]》等散文,在“粗鄙化”与“艺术化”两种思潮的对峙中面对诗性价值写作,他不仅通过主体“本真”的定位、“诗化”途径的选择来创造美,而且通过文本形式的精美打造,使自己的散文在“新艺术散文”思潮中与时俱进;他尤其通过叙述方式个性化的创造,使自己的作品永远具有生气勃勃的前沿性和创造性。”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云晓《[[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潜能]]》:“这篇课文是我的作家朋友赵丽宏的一篇散文,写他几十年前观看杂技表演的印象。大意是:一位少年表演顶碗,在两次失败的情况下仍不气馁,最后终于成功了。显然,此文的中心思想是——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作品影响== 《顶碗少年》被选为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课文。 《顶碗少年》被选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课文。 ==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等,散文集《[[生命草]]》《[[赵丽宏散文]]》等。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ref>[https://www.docin.com/p-233660842.html 婴幼儿文学],豆丁网,2011-07-18</ref>、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儿童科学文艺<ref>[https://www.5068.com/ciyu/497163.html 儿童科学文艺的名词解释|有哪些特征],5068儿童网 ,2018-01-25</ref>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视频== ===<center> 顶碗少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六年级下册 顶碗少年</center> <center>{{#iDisplay:z0186dih0qo|560|390|qq}}</center> <center>4.《顶碗少年》阅读指导</center> <center>{{#iDisplay:u0886z7wlz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顶碗少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