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7.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鞑靼滨藜 的原始碼
←
鞑靼滨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鞑靼滨藜</big> ''' |- |[[File:鞑靼滨藜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BC2017967DDF8C2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Atriplex%20tatarica?t=p 来自植物智]]]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鞑靼滨藜 学 名:Atriplex tataric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藜科]] 亚 科:环胚亚科 族:滨藜族 属:[[滨藜属]] 种:鞑靼滨藜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鞑靼滨藜'''(学名:'''Atriplex tatarica''' L.)是[[藜科]],[[滨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北部及[[甘肃]]西部。[[欧洲]]、[[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及[[蒙古]]西部也有分布。生长在盐碱荒漠、戈壁,有时也见于田边及较潮湿的草地。 鞑靼滨藜可作牧草,骆驼喜食,绵羊在秋季吃。 <ref>[http://www.iplant.cn/info/%F7%B2%F7%B0%B1%F5%DE%BC 鞑靼滨藜], 植物智, 2020-01-18</ref> ==鞑靼滨藜形态特征== 鞑靼滨藜,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直立或外倾,苍白色,下部茎皮薄片状剥落,通常多分枝;枝较细瘦,斜伸。 叶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矩圆形至宽披针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边缘具不整齐缺刻状或浅裂状锯齿,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具半透明的刺芒状短尖头,基部宽楔形至楔形,上面绿色,无粉,下面灰白色,有密粉,有时两面均有粉而近于同色;叶柄很短或长达2厘米。 花簇生于叶腋,并于茎和枝的上部集成穗状圆锥状花序,花序轴有密粉和薄片状毛丛;雄花花被倒圆锥形,5深裂,雄蕊5,花药矩圆形;雌花的苞片果时菱状卵形至卵形,下部的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部黄白色,具浮凸脉,有时有少数疣状附属物,缘部有绿色网脉,边缘多少有齿。 胞果扁,卵形或近圆形;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直立,直径1.5-2.5毫米,黄褐色至红褐色;胚乳块状,黄褐色。花果期7-9月。 鞑靼滨藜分布较广,体态、叶形、雌花苞片的形态及附属物的情况都有较大的变异。但雌花苞片边缘合生的部位较高(接近1/2),表面基部中心部和缘部有明显的颜色上的差异;花通常在茎和枝的上部形成花序,花序轴有薄片状毛丛,是共同点。 [[File:鞑靼滨藜2.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EAA9D5CE162E9308.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Atriplex%20tatarica?t=p 来自植物智]]] ==鞑靼滨藜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北部及甘肃西部。欧洲、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及蒙古西部也有分布。生长在盐碱荒漠、戈壁,有时也见于田边及较潮湿的草地。 ==鞑靼滨藜繁殖方法== 鞑靼滨藜植物人工繁殖方式通常为种子繁殖。 种子预处理:鞑靼滨藜植物果实为翅果,种翅和种皮坚硬,难以吸水、透气,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力。在播种前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措施去除种翅,破坏种皮,增强吸水、透气能力,以利于种子吸胀和发芽。 催芽处理:种子含有皂角苷,抑制种子萌发,可水选除去空粒、不饱满种子,再用高锰酸钾1000-5000倍液浸泡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置沙床催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60℃左右;或用40℃的温水浸泡1-24小时,去除种子中的皂角苷,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播种:一般在温度较低时种子发芽良好。在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适合鞑靼滨藜植物种子萌发。栽培土壤为砂壤土,具有湿度较大、热容量小、透气性强、升温迅速的特征。播前应先浇透水,等土壤水分适合播种时施足底肥,深翻土壤,使土壤与底肥混合均匀。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覆沙厚度为1厘米,用薄膜覆盖,并使薄膜与苗床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以免出苗后发生烫伤。 ==鞑靼滨藜栽培技术== 幼苗正常出土时间为播种后6-20天,如温度适宜可在12-30天出齐。出苗后期每天观察出苗及生长状况,如幼苗生长迅速,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烫伤;如温度较高,幼苗容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适当遮荫或喷水。齐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除草、松土、防虫。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适当增施化肥。 ==鞑靼滨藜主要价值== 鞑靼滨藜可作牧草,[[骆驼]]喜吃、[[绵羊]]秋季采食。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鞑靼滨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