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12.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面天樹蛙 的原始碼
←
面天樹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面天樹蛙1.jpg|thumb|right| [https://kite.biodiv.tw/files/kite/imagecache/w740/images/7/img_5258.jpg 原圖鏈結] [https://kite.biodiv.tw/node/4242 「 基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 [[File:面天樹蛙.jpg|thumb|right| [http://metadata.froghome.org/public/photos/13381937431jf1-l.jpg 原圖鏈結] [http://metadata.froghome.org/page.php?namecode=380046 「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網站」] ]] '''面天樹蛙'''Kurixalus idiootocus 俗名:Meintein tree frog、Temple tree frog 科名:樹蛙科 界名:動物界 門名:脊索動物門 綱名:兩生綱/保育等級 目名:無尾目 ==型態特徵== ===成蛙=== 小型,背部具有X或H深色斑紋,四肢外側具白色顆粒突起,腋部具有一對大型黑斑。蝌蚪:小型褐色,口位於腹面,鰭半透明。 生態習性 棲息於中低海拔闊葉林與混生林、農地。偏好森林、灌叢、草叢、水田與池塘等環境。將卵產在地表,以腐葉覆蓋。卵顆顆分離,沒有黏性。蝌蚪主食為藻類、落葉;成蛙主食為小型無脊椎動物。廣泛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比艾氏樹蛙常見些。 ==成體特徵== 體長:小型,♂2-3cm,♀4-5cm 頭部:頭長略等於頭寬,吻端尖。鼓膜及顳褶不明顯。 背部:體色會隨環境變成淡褐色或深褐色。兩眼間有深色橫帶,背部有一個X或H型的深色斑。 皮膚:粗糙,有許多顆粒性小突起。 腹部:白色,散佈一些灰黑色斑點。 前肢:上臂及手部外側散佈一些白色顆粒性突出,有黑色橫帶。指間有微蹼,趾端有吸盤,內掌突不特別明顯。 後肢:細長,有黑色橫帶。小腿及足部外側散佈一排白色鋸齒般的顆粒性突起,以小腿和足部相接的關節處的白點特別大。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無外蹠突。 ===第二性徵=== 雄蛙有單一咽下外鳴囊,體型較雌蛙小很多。 ==蝌蚪== 小型,褐色,口位於腹面。 ==卵== 一粒粒分散在土末臟漶C每次產卵100-300顆,一次產完,但常常有好幾對配對在同一個地方產卵,所以形成一大片,乍看之下,好像不小心翻倒、散落一地的青蛙下蛋粉圓冰。 ==繁殖期== 2-9月,以6、7月最常見。 ==分布== 廣泛分布於 台灣西部中低海拔山區,幾乎只要有艾氏樹蛙地方,都能發現面天樹蛙。 ==行為== 面天樹蛙的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都是「ㄅ一」聲,但比較響亮,而且常連續發出好幾個急促的「ㄅ一、ㄅ一」。雄蛙常爬在小草上面或者躲在樹林底層或土堆中鳴叫,也會積極四處遊走主動尋找雌蛙交配,因此經常會錯抱到其他種類青蛙。交配之後,雌蛙會帶著雄蛙到落葉堆底下或泥縫中產卵。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很淡,很容易被觀察到。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4.362±4.68(秒) 2.鳴叫長度 1.996±2.567(秒) 3.主要頻率 2565±66.5(Hz) ==物種概述==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長得很像,但體型略小,約2至5公分。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的皮膚上都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也都有一個X或H形深褐色斑,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面天樹蛙的體色相當多變,但以褐色為主,不會變綠,而艾氏樹蛙體色經常帶點淺綠色。面天樹蛙的拇指基部內掌瘤並不特別發達,腹部有很多的深色小斑點,尤其靠近腋部有兩個大黑斑,這和艾氏樹蛙有顯著差異,是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最重要的分辨特徵。面天樹蛙繁殖期從二月到九月,相當長。在暖冬的時候,繁殖期甚至可達全年。繁殖期間,雄蛙會在夜晚聚集到水邊低矮的植物體上或地上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逼、逼、逼」和艾氏樹蛙類似,但比較短促而且凌亂。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接近白色。卵很大(卵徑約2.4mm),常因沾有沙粒而呈土褐色,每次產卵100-300顆,一次產完,但常常有好幾對配對在同一個地方產卵,所以形成一大片,乍看之下,好像不小心翻倒、散落一地的青蛙下蛋粉圓冰。蝌蚪小型褐色,口位於腹面。 地理分佈 面天樹蛙是台灣的特有種,廣泛分佈於台灣的西部中低海拔地區。 ==快速鑑定方式== 1.體型小型 2.背部有一個X或H型的深色斑 3.四肢外側有白色顆粒突出 4.體色以褐色為主,不會變綠 ==相近種類比較== 艾氏樹蛙的內掌突發達,體色可以變綠。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Ch00c9XLs}} ==參考文獻== [[楊懿如]],2002。賞蛙圖鑑。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參考資料==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面天樹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