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8.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非金属性 的原始碼
←
非金属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非金属性</big> ''' |- | [[File:359b033b5bb5c9ea5f213569df39b6003bf3b36d.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59b033b5bb5c9ea5f213569df39b6003bf3b36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E%E9%87%91%E5%B1%9E%E6%80%A7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非金属性'''是元素化学术语的一种,非金属性常表示获得电子的倾向。元素的非金属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义更为广泛。 =='''简介'''==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加,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大。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Na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H>Li>Na>K>Rb>Cs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实际上只由两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时二者的化合价决定。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氧不能与氧反应产生价态,硝酸则因分子内氢键导致酸性较弱,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评价'''==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反例:氮原子氧化性弱于氯原子)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判断:氢化物热稳定性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甲烷比氨分解温度高)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反例:氯比氮更易与氢反应)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和高氯酸,硒酸的酸性强于硫酸,部分金属含氧酸(如高锰酸)酸性很强,但它是金属,比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弱)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反例:硫离子还原性强于砹离子,氢氧根还原性强于氯离子)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反例:氯气可以从水中置换出氧气(本反应热力学可行,动力学上则因为中间产物次氯酸分解较慢导致反应速率较慢,光照则可以加速该反应),从氨气中置换出氮气,但氯的非金属性弱于氧氮)此外,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对角线斜率:2→3周期约为-0.5,其余约为-2。<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5037246357616&wfr=spider&for=pc 非金属性]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返回「
非金属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