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24.1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非礼 的原始碼
←
非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非礼</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fdf77ef3570c7b0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s.cri.cn/gb/27564/2012/04/06/1042s3631588_19.htm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small> |} '''<big>非礼</big>''' 指不合[[礼仪]]制度。亦指[[违礼]]之事。语出《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使用该词的[[频率]]较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非礼 <ref>[https://cidian.911cha.com/MTlwY2k=.html 《非礼》是什么意思、怎么读、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ref> 拼音 fēi lǐ 注音 ㄈㄟ ㄌㄧˇ 出处 《论语·颜渊》 原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用法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使用该词的频率较高 ==基本解释== 非礼,最早是孔子说的,有来无往非礼也. 礼,就是礼数.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送你礼物,你要回礼,人家对你笑,你也应该回一个表示友好, 同样,如果对方送的是炸弹,露出的是冷笑,也要连本带利地还给他, 不还,就是非礼.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现代的引申意就是猥亵,或者企图强奸。 非礼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刺眼的、充满蛊惑的文词。 只要听说"××非礼××","××被××非礼",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口不掩饰对这种事情的兴趣,非要弄出个神秘感才能罢休。因为这事往往发生在男女人的身上,又往往与"性骚扰"异曲同名。 ==引证解释== 1. 不合礼仪制度。 《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 越石父 免于羁束,未旋踵而责以非礼,善窥其合而已矣。" 清谭嗣同《仁学》七:" 湘 人士……方自以为巍巍然尊,任我以非礼施设,而莫余敢止。" 2. 指违礼之事。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 素娥 ﹞正色峻拒曰:'与官人无缘,安得为非礼!'" ==其它相关== 非礼的出发点只有一条,那就是传统上说的占点小便宜。说穿了,是人类本能的直白,是人性弱点的暴露,是意识潜层里无法逾越的障碍。 非礼出手,有极强的杀伤力,或如以石投水样的沉眠,或如以石击卵样的横扫,或如以石碰石样的轰鸣;但更多时候则如以石追球样的没趣,或如以卵撞石样的不自量力。 总之,非礼不成,没有结局,非礼者不会罢休的,或伺机而行,或蓄势待发,或频频出击,直至遭遇难堪,撞碰南墙方才停息。 非礼者常为天下所不齿,世人往往会群起而攻之,俟茶余饭后,便将冷嘲热讽一齐泼来,致使非礼者淹没于唾水中。然此地伏,彼地起,非礼者依然代不乏人,前赴后继。 非礼者如今更有能耐了。 弱者时常会以被非礼者身份出现,捏造所谓桃色事件,所谓诽闻,乱棒打人致使无辜者有口难辩,枉杀好人,成为绝伦的另类非礼者。 喝令非礼者,止;欲非礼者,至此打住! 非礼的另外一种意思是不礼貌的,失礼的,不尊重他人的。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正是此意。 《玉皇普度圣经诵本》中讲到:如欲得其正者 非礼者勿视焉非礼者勿听焉 非礼者勿言焉非礼者勿动焉 凡诸视听言动日求中规中矩 常存正大之心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来自《论语·颜渊》。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非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