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青箬笠(张展) 的原始碼
←
青箬笠(张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青箬笠'''<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92224/pexels-photo-139222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青箬笠》'''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展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青箬笠===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唐代诗人司空曙这首《江村即事》是垂钓诗词中的佳作。渔翁钓鱼归来懒得把船拴上,让其在水上[[任意]]漂泊。因为此时夜已深,月亮都落下去了,人疲倦了就只想睡觉,没有拴上的船即使一夜间让风吹跑了,最多会停泊在不远处长满芦花的浅水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诗人通过钓鱼者的一个细小举动和心理活动,表现了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恬美的意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张志和这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也同样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从容自适、随性豁达的生活[[态度]]。雨中青黛、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色彩鲜明如画,宛如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春汛图。在这样一个优美的垂钓环境中,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怡然垂钓,用不着回家。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更反映了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古代[[垂钓]]诗词大多闲雅恬淡,语言清新自然、浅近质朴,多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记得最初接触诗词的时候,我经常会把风格与情境相似的诗句弄混了,比如[[韦应物]]的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曾一度认为与司空曙的“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是同一首诗,大概是因为觉得“钓罢归来不系船”,除了[[应该]]“只在芦花浅水边”外,还可以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吧?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垂钓诗可谓是蔚为大观,仅在《全唐诗》所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的4万多首诗中含有“钓鱼”意象的诗词就有上千之多,涉及诗家超过150人。 钓鱼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诗经》早有记载,而名气最大的当属姜太公钓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他钓的不是鱼,而是机缘。借“钓鱼”意象隐喻[[等待]]时机追求功名的入世诗作中当属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名气最大,双关之语别有意趣。但与此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借“钓鱼”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安恬闲逸、热爱自然、纵情山水的出世之作。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安能息怒还平静,钓条鲤鱼做佳肴。”在羡慕古人的闲情逸致与诗歌才华之外,还羡慕古人敢吃自己钓的鱼。今天的我们在细细赏玩古人[[垂钓]]诗词艺术时,也不免生出一丝遗憾。因为水污染我从来没吃过自己钓的鱼,只能带回去喂猫。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最是怡情垂钓诗,能够守着一弯清澈的“绿川”垂钓才是更怡情。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张展,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青箬笠(张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