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4.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青岛火车站 的原始碼
←
青岛火车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青岛火车站</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99946f97f9154398aeb31e99ce5a007e.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84886106_9993308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青岛站 隶属铁路局: 济南铁路局 车站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车站等级: 特等站 兴建时间: 1899年(光绪25年) 途径线路: 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 |} '''青岛火车站''',青岛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担负着[[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旅客、货物运输任务。每日始发列车26对,日接发旅客近3万人。青岛站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弘扬"尊客爱货塑形象,优质服务创效益"的企业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发展。青岛站是全国卫生车站、全路文明车站、[[品牌]]车站、铁道部四星级货场。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车站已经注册"阳光家园"服务商标。2002年荣获青岛市一级信誉企业(AAA)称号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诚信服务示范单位。 [[火车站]]是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的。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座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广西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火车站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并成为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284886106_99933087 青岛火车站的百年印记 ]搜狐</ref> == 建筑结构 == 青岛火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建筑风格是[[德国]]文艺复兴风格。风格独特,距海岸线仅300米。如果说胶济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车站站舍则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 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活泼不对称的立面造型。正立面右侧延续有低矮的钢架玻璃天棚站台长廊。车站候车室居中,面积不大,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 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车站主入口由十数级石砌台阶,通向三个拱券门,上部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突出了入口的位置。车站前有一花园广场,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敞的空间中。 托尔斯顿·华纳在其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中说,通往济南的铁路沟通了胶州德占区青岛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1904年全线通车。由于大港的第一座防波堤直到1904年才告完工,由火车站通向[[栈桥]]的[[铁路]]便成了各商行开发地产的必要条件。 最初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火车站设立栈桥一带,但弧状的轨道对当时的技术而言显然要求很高。于是,车站西移至笔直的轨道旁,构成城市的西端。 == 历史沿革 == 1898年3月,德国迫清廷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中写有:"中国国家允许德国在山东营造铁路二道。"其中之一就是胶济铁路,其名称取胶澳与济南之首字。为修筑这条铁路,德国当局1899年6月成立山东铁道公司,14家德国银行共集资5400万马克,其中德华银行为最大的股东,故该公司又称德华山东铁路公司。 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开工,采取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1901年4月8日通车至胶州;1902年6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4月12日通车至青州;1903年9月22日通车至张店;1904年6月1日,全线及张博支线同时通车,正线里程为441.4公里(含张博支线)。 据《胶澳志》载,德人修筑胶济铁路共投资5290万马克,大部分用于购自德国器材和机车,征用土地所用仅占总投资的4%,近似无偿。据不完全统计,自1905年至1913年间,胶济铁路共运送旅客812.7万人次,运送货物556.7万吨,利润为1950.6万银元。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强占了这条铁路。自1915年至1921年间,胶济铁路共运送旅客1598.8万人次,运送货物1035.7万吨,日本由此而取利润为1885.6万银元。 1922年12月5日,中日签订《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 ,其中规定,中国政府必须付给日方4000万日元后,方可将胶济铁路赎回。1923年1月1日举行了交接仪式,成立了胶济铁路管理局,但这条铁路的运输和财务大权,仍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德建胶济铁路时,全线设有55个站,1914年日本强占后,撤销了5个车站,1923年中国收回后,增至54个车站。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 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以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粗毛花岗石砌成。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车站主入口有十数级石砌台阶,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阔的空间中。 老火车站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车站乘载量加大。于 1991年,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青岛火车站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新钟楼增高了 3米,以求与新建候车大楼的比例协调。 == 现状 == 如今,青岛火车站已经进行改造。火车站改造后实行现代化车站管理,接近机场管理服务水平。外部还将保留德式风格特点,保留钟表楼和候车室。总体要求保留德式风格这是令人所称道的。从外观上来看,三个站房均保持了原老火车站红瓦黄墙的欧式风格,白色的防雨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由于新火车站在东、西、南三侧均设有站房,恰好将站台拥抱在中间,只留出北侧作为列车进出口,从高处看,U字形布局非常明显。 改建后的火车站将成为胶济铁路上大量动车组的始发站,到发客车总对数将达到每日131队,远期可以达到每日188对。青岛火车站启用之后,可发送旅客列车70对以上,是老火车站的2.6倍;日发送旅客可达4万人次。到2010年,青岛火车站日发送旅客可达到8万人次,是原来运力的2.7倍。 据介绍,青岛新火车站已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火车站的建造创下四个中国之最。唯一仿欧式铁路车站,风雨棚跨度全国最大,地下候车室全国最大,全国最高规格车站贵宾室。全新面貌完美示人的青岛站已经跃然成为国内"最牛"火车站。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青岛火车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