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97.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霹雳-1导弹 的原始碼
←
霹雳-1导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霹雳-1导弹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40108/Img393150410.jpg 原图链接][https://mil.sohu.com/20140108/n393150401_3.shtml 来自 搜狐军事 的图片]]] '''霹雳-1导弹'''是中国的一种近程空对空导弹,仿制自由[[苏联]]引进的K-5导弹,现已退役。 K-5导弹又名K-5M,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AA-1,1955年面世,首先用Yak-25[[截击机]]试射,后来用于米格-19PM<ref>[http://www.docin.com/p-83628841.html 国产空空导弹--霹雳系列介绍 ],豆丁网 , 2010-9-27</ref>。 ==发展沿革== 1961年7月,国防部航空研究院(简称:六院)负责[[空空导弹]]仿制的技术工作。虽然组建时条件简陋,但科技人员顶着困难开展了掌握和吃透空空导弹仿制技术的工作。 经过一系列改进,中央军委决定从1962年10月恢复“霹雳1号”的仿制生产。但此时,苏联甚至停止了过去合同中规定并且已开始供应的[[材料]]和设备,从而给仿制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331厂副厂长罗正坤带领采购人员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到处寻找材料和设备。后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周恩来|周总理]]亲自批示从外贸仓库调拨了3台大型冷冻机,从而解决了低温箱的关键设备。为了能早日研制生产出合格的空空导弹,331厂针对中国制造技术本身落后的情况,在[[尊重]]苏联技术要求的同时,不迷信、不盲从,结合中国设备、材料改进工艺,终于使中国产空空导弹完全符合技术规范。 1963年11~12月,科技人员在空空导弹试验靶场再次进行各种状态下的发射试验,共发射导弹20发,两次对靶机射击,均准确击落靶机。科研人员的反复测试证明,“霹雳1号”导弹在精度、可靠性、杀伤效果等方面均符合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64年4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委员会批准“霹雳1号”空空导弹正式定型,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霹雳-1空空导弹可配装[[歼-6战斗机]],于1974年停产,现已全部从中国空军退役<ref>[http://news.sohu.com/24/55/news206965524.shtml 中国第1种空空导弹“霹雳1”研制过程(组图) ],搜狐,2003-03-10</ref>。 ==技术特点== 霹雳-1空空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无线电]]近炸引信和战斗部舱、无线电驾束式制导控制舱、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内装横滚稳定装置的稳定舱和无线电天线接收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2个尾部的无线电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经过弹上计算装置将其转变为与导弹偏离等强信号线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导信号,输给舵机装置,控制鸭式舵面相应运动,从而使导弹沿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波束方向飞向目标。 霹雳-1作为雷达型空空导弹,该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由于采用驾束式制导,必须与载机的火控雷达配合工作,使载机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时,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歼-6)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超过10千米,由搜索转为自动跟踪的距离为3.2千克,可发射导弹的距离为2.5千米,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推力限制不超过4.5千米,导弹的作战高度受地[[杂波]]影响不低于2000米,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 ==视频== ===<center> 霹雳-1导弹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世界最先进的近程空空格斗导弹</center> <center>{{#iDisplay:a0876l5rs9m|560|390|qq}}</center> <center>轻型战斗机光辉成功测试空对空导弹</center> <center>{{#iDisplay:g0504s7zk6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霹雳-1导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