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18.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雷燦南 的原始碼
←
雷燦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雷燦南</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7-15/1024/N25A00_P_01_03.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15000800-260306?chdtv 圖片來自中國時報]</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性別''' 男<br> '''出生''' 1924年8月18日 [[大日本帝國]][[臺北州]][[淡水郡]]<br> '''逝世''' 1944年6月25日 [[大日本帝國]]臺北州<br> '''國籍''' [[大日本帝國]]<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淡水公學校]]<b> (1931年3月-1936年3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日新公學校]]<b> (1936年3月-1937年3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b> (1937年4月-1942年4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臺北高等商業學校]] <b>(1942年4月-1944年3月)</b></li> </ul>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雷燦南]](生1924年8月18日-1944年6月25日歿),是一位[[臺灣日治時期]]出身[[淡水]]的反日運動者<ref name="1500kmeter">{{cite book|title=尋找祖國三千里|author=藍博洲|date=2010-09-01|publisher=台灣人民出版社}}</ref><ref name="movement">{{cite book|title=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author=藍博洲|date=1993-04-10|publisher=時報文化}}</ref><ref name="F">{{cite book|title=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author=藍博洲|date=1994-12-15|publisher=時報出版}}</ref>,遭日本當局刑求死於獄中。</p> </div>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雷燦南]],生於1924年[[臺北州]][[淡水郡]],父方蓋中國福建泉州人,往來台灣籍泉州經商,甲午戰後台灣割讓,方蓋在戰後入贅淡水雷家義芳糧行,但始終不願更改國籍,為戰後少數維持中國國籍者。雷燦南自幼即受其父中國思想薰陶,矢志回返祖國,曾於日記雲:「餘之理想要渡海回大陸。」、「將來我要帶爸爸回大陸;母親則留在台灣,讓兩個妹妹祀奉百年。」</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雷燦南,原本就讀[[淡水公學校]],1936年轉學到[[日新公學校]],1937年與同組同學[[李蒼降]]一起考上[[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由於臺北二中1936年曾發生「列星會」林水旺等[[反日]]思漢運動,雷燦南受其思想感染,常思渡海回大陸施展抱負。<ref name="F"/></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2年</b>,[[雷燦南]][[臺北二中]]畢業考入[[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本科,為了學習中文雷燦南找到在臺北帝大教授中文的[[徐征]]學習,因而認識了[[臺北帝大醫學院]]學生[[郭琇琮]]、[[蔡忠恕]]等人,當時汪精衛政權派來的交換學生來台交流,學生宿舍位於天水路迪化街一帶的興亞寮,雷燦南、[[李蒼降]]經常到興亞寮與交換學生聊天討論時局,並認識了當時就讀台大預科的[[李薰山]]、淡水街的牙醫[[王昶雄]]。</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4年4月15日</b>,雷燦南剛取得通譯許可,正準備渡海前往中國前夕,當局以研讀[[漢文]]、[[抗日]]等名義進行大規模搜捕行動。當時[[李薰山]]因知道雷燦南與[[李蒼降]]都愛看抗日書刊,因此從帝大圖書館偷出一本重慶版蕭乾曾編輯的《清算日本》給雷燦南與[[李蒼降]]看,結果[[李蒼降]]私下在蘆洲公學校內閱讀,遭到擔任線民的同事檢舉而遭到日本當局逮捕,而[[郭琇琮]]、[[蔡忠恕]]、雷燦南也因為具有抗日意識而先後遭逮捕。</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由於雷燦南堅持反日的立場,遭到日警嚴刑拷問導致精神崩潰,6月9日短暫獲釋,雷燦南一回到淡水馬上到街上演講,旋即又遭到日警逮捕審訊,6月25日雷燦南遭到刑死獄中。<ref name="F"/></li> </ul> </div> ==紀念==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1946年3月10日在淡水戲院舉行「淡水鎮革命先烈追悼籌備會」,並在淡水戲 院舉行革命先烈雷燦南氏追悼會。<ref>{{cite book|title=淡水鎮人,追悼先烈|author= |date=1946-03-10|publisher=民報}}</ref></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1946年3月24日在淡水國民學校舉行「烈士雷燦南追悼會」,由[[陳逸松]] [[主持]] 。<ref>{{cite book|title=雷烈士,追悼會盛況|author= |date=1946-03-26|publisher=民報}}</ref></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雷燦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