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2.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雷公树 的原始碼
←
雷公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雷公树</big> ''' |- | [[File:2424653 20200508163144181060 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143.huitu.com/res/20200508/2424653_20200508163144181060_1.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雷公树&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雷公树 拉丁学名:Rhaphiolepis indica 界:植物界 |} 石斑木(学名:Rhaphiolepis indica(L.) Lindl. ex Ker)是蔷薇科石斑木属植物,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4米;幼枝初被褐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于无毛。叶片集生于枝顶,卵形、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锈色绒毛,花梗长5-15毫米。果实球形,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果梗短粗,长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分布于中国、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生长于海拔150-1600米的山坡、路边或溪边灌木林中。 木材带红色,质重坚韧,可作器物;果实可食。石斑木以根、叶入药,主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无名肿毒,骨髓炎,烫伤,毒蛇咬伤。石斑木花朵白里透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目录'''==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ref>[https://www.shancaoxiang.com/shenghuo/huayu/20210301295387.html 雷公树],搜狗, 2016-05-30</ref>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4米;幼枝初被褐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于无毛。叶片集生于枝顶,卵形、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平滑无毛,网脉不显明或显明下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脉稍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5-18毫米,近于无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脱落。 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锈色绒毛,花梗长5-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长2-7毫米,近无毛;花直径1-1.3厘米;萼筒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先端急尖,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柔毛;雄蕊1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果实球形,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果梗短粗,长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近种区别'''== 该种形态变异很强,叶片大小、宽窄、叶边锯齿深浅、网脉显明下陷与否,差异很大,苞片和萼片线形或披针形,萼筒外面无毛或被绒毛,花瓣倒卵形或披针形,雄蕊或长于或短于萼筒,因此有人描写为多数变种变型,甚至三个不同的种,合并为一种。 与该种近缘者为陷脉石斑木(Rhaphiolepis impressivenaMasam.)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台湾花莲港清水山,生于多石地,海拔1000-1200米。摘译原记载如下:“灌木高1-2米,分枝很多,小枝灰色,幼时被锈褐色绒毛,老时脱落无毛。叶互生,在枝顶上多集生,革质,长圆形,宽长多为1厘米×1.5厘米,1.5厘米×2厘米,2厘米×3厘米,2厘米×3.5厘米,稀2厘米×4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沿叶柄下延,上面光亮,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网脉显明,在叶片上面深陷,下面隆起,边缘有粗锯齿;叶柄上面有沟,长3-10毫米。花不详。果实球形,黑蓝色,直径约7毫米。”根据原始文献记载,该种与石斑木很近似,因未见模式,附记于此,待日后研究确定。 =='''主要变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琉球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var.liukiuensis(Koidz.) Kitam. (Koidz.) Kitam.,1974[4] 恒春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var.shilanensisYuen P.Yang & H.Y.Liu Yuen P.Yang & H.Y.Liu,2002[5] 厚叶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var.umbellata(Thunb.) H.Ohashi (Thunb.) H.Ohashi,1988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1600米的山坡、路边或溪边灌木林中。[1]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性喜光,但也较耐荫,为中性偏阳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一般,在肥沃、湿润和疏松深厚的酸性至微酸性土壤及半阴环境生长最为旺盛。耐旱耐瘠薄性一般,在较干旱、干燥、贫瘠土壤地生长差。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9-10月份,当梨果由青色逐渐变紫黑色时采种,采后在室内堆放数天,待果实充分软化后,放入水中搓去果肉,漂洗净种后即可播种或混沙湿润至翌春播种,种子千粒重90克。选择疏松较肥沃的圃地,细致整地,开高床条播,覆土0.3-0.4厘米。中国南方秋冬播种应淋水保湿,注意遮荫,天气干燥可设塑料拱罩。半个月后种子发芽,发芽率35-40%。 =='''栽培技术'''== 当苗高3厘米时可移植到聚氯乙烯塑料袋内。由于该树种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因而配制的营养土除园土外,应混入定比例的火烧土及堆沤的土杂肥和磷肥,比例为6:3:1。幼苗尤喜阴,故袋苗培育应置于半阴的位置。1年生苗高30-60厘米,之后要注意修剪,以形成良好的冠形,2年生苗即可出圃定植。 =='''主要价值'''== 经济及食用:木材带红色,质重坚韧,可作器物;果实可食。 药用:石斑木以根、叶入药,主要包含树皮含鞣质、叶含山梨糖醇-6-磷酸盐脱氢酶(sorbitol-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等成分。根、叶:微苦、涩,寒。根:活血消肿,凉血解毒。根:主治跌打损伤,关节炎。叶:主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无名肿毒,骨髓炎,烫伤,毒蛇咬伤。 观赏:石斑木花朵白里透红,春天开放,其叶、果等器官形态大小各异,十分奇特,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中可用于点缀草坪、园路两旁,与其它建筑小品如山石、亭阁等配植;也可用于庭院建筑物周围的美化和绿化;还可用作风景林绿化的灌木品种。因此,石斑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园林绿化树种。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雷公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