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雲彰隆起 的原始碼
←
雲彰隆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雲彰隆起''' </p> |- |<center><img src="http://www.scimonth.com.tw/upload/%E8%9E%A2%E5%B9%95%E5%BF%AB%E7%85%A7_2019-11-15_%E4%B8%8B%E5%8D%883.49.4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2285 圖片來自scimonth] </small> |} '''雲彰隆起''',[[臺灣]]海底地形之一,位於[[濁水溪]]出海口,是出現在[[雲林縣|雲林]]、[[彰化縣|彰化]]外海一帶的隆起高地,水深平均約30公尺至40公尺之間。<ref>[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2285 雲彰隆起],scimonth</ref> 學術界一般認為雲彰隆起是典型的潮流砂脊,因此又稱「'''彰雲砂脊'''」。在李知苡、張嫚珊、廖宏儒等人研究報告中,則是對彰雲砂脊寫做「'''彰雲沙脊'''」。 == 位置 == 雲彰隆起是位於[[臺灣海峽]]東緣的砂脊,北連[[觀音凹陷]],西北接[[烏坵凹陷]],南鄰[[澎湖水道]],東臨[[臺灣島]]之雲林、彰化一帶海岸。其砂脊是呈南北走向,由三個砂體所組成:東彰雲砂脊為65公里長,13公里寬;其西側是為砂質淺灘,有53公里長,22公里寬;在西北方則屬砂蓆,有60公里長,40公里寬。東彰雲砂脊、砂蓆的長軸方向是與臺灣西海岸大致呈平行發展,這是受到潮流常年北流之故;然而在西側的砂質淺灘,則是與臺灣西海岸呈垂直方向,其發展方向是與潮流之北流方向呈斜交。 == 成因 == 根據[[沉積學]]的研究,沖刷水道與堆積砂脊的配對出現是廣泛分佈在以潮流為主的[[大陸棚]]上。澎湖水道是[[南中國海]]的水體與沉積物輸往臺灣海峽的主要管道,藉由[[黑潮支流]]常年向北帶入之下,其[[侵蝕作用|侵蝕]]與[[搬運作用|搬運]]之[[營力]]逐漸向北遞減,使得澎湖水道的寬度不僅逐漸縮減,也在北方堆積出細粒砂質組成之砂脊,並且砂粒大小由東的粗砂堆積,向西逐漸只剩細砂或極細砂質體堆積。其砂脊並朝向西北延伸,終與烏坵凹陷相接;烏坵凹陷的走向也與砂脊平行,並於東南側形成隆起高地,位置恰為[[澎湖群島]]的北方,是為「澎北隆起」。 黃國榕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則是藉由多頻道震測剖面的顯示,雲彰隆起上表層沉積物的沉積作用不受到早期基盤高區構造的影響,並且根據[[地質年代]]對比的結果,藉此推論出雲彰隆起可能是[[全新世]]海水面上升以來,由現代沉積物所堆積而成,並不是由隆起構造所形成,所以只能算是在臺灣海峽相對地形的高地。雲彰隆起的沉積物是全新世海水面上升以來的水力作用,常年帶來砂質沉積物所堆積出砂席或砂脊,所以對於「雲彰隆起」這種相對地形的高地,黃國榕認為應更名為「雲彰砂席」或「雲彰砂脊」較能符合地形。 == 潮流 == 臺灣海峽在南北之間有著觀音凹陷、澎湖水道,居於中間的雲彰隆起與澎北隆起都為臺灣海峽區隔出二個海槽,形成地形上一種天然界線。冬季時,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加上[[東北季風]]的驅使[[中國沿岸流]]南下,使得黑潮支流的表層水無法越過雲彰隆起,深海水僅能沿著地形繞過,兩者間在此形成南北抗衡的潮流力量徘徊,直到進入夏季,黑潮支流的表層水已具有強勁的潮流力越過雲彰隆起北上,但深海水仍然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潮流的北上方向僅能沿著地形繞過。 海洋學家詹森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使中國沿岸流的低溫冷水團無法入侵,而且被雲彰隆起的地形所轉向,甚至回流向北,使得臺灣海峽在潮流方向與水溫變化有著冬季出現明顯的南北差異。但是中國沿岸流遭逢寒流勢力,將會使冷水團南下入侵,便會使得臺灣海峽中北部魚群難以承受低溫而大量死亡,若寒流持續多日不退,那麼冷水團將會越過雲彰隆起,南下深入澎湖附近海域盤據,就如同2008年農曆新年發生寒害,受一星期的寒流籠罩所造成13℃水溫,加上魚群難忍饑餓而橫屍遍海。 2012年,廖建明等人在研討會中發表,對於漂沙傳輸現象利用臺灣的海流實測數據,透過模擬洋流與潮流的綜合驗證,從海洋數值模式(POM)可知臺灣西側海域漂沙濃度最為明顯,而且四季之中都是[[臺中市|臺中]]至[[嘉義縣|嘉義]]一帶外海維持在濃度最高,尤其以彰化外海呈三角狀分布是清晰可見,但缺乏更多準確數據進行模擬,無法證實這種現象是受到洋流與潮流的雙重作用所造成,或是受雲彰隆起的影響漂沙的沉積量多寡。 == 生態 == 臺灣西海岸是[[中華白海豚]]的出沒海域,在[[苗栗縣|苗栗]]至[[臺南市|臺南]]間沿海皆為牠們的南北過境廊道,經由生態學家[[周蓮香]]的調查,從[[龍鳳漁港]]到[[將軍漁港]]之離岸3公里水域有二處熱區:一在苗栗南段到北彰化之外海,二在雲林、嘉義外海。由於中華白海豚在全球的數量銳減之下,活躍在臺灣的族群也因此跟著面臨了威脅,僅存不到100隻,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由於中華白海豚的過境,沿岸會經過不少河川、漁港,加上有[[第六套輕油裂解廠|六輕工業區]]、[[臺中火力發電廠]]的設置,這些都會帶來汙染與漁撈的威脅,進而造成食物來源變少、棲地逐漸消失,種種因素都衝擊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為此,保育團體曾反對[[國光石化]]的開發,並對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二林園區|中科四期]]將污水排放到濁水溪口外海,以海水流動會稀釋之說法感到質疑,因為彰化外海的海底有雲彰隆起橫亙於臺灣海峽中央,南北間海流會因此受到阻擋,所以相反地說,污染物只會原地停滯,不會有稀釋之效。 雲彰隆起在地理位置上是位居雲林、彰化的外海,恰好為中華白海豚的過境路線上,[[農業委員會]]已在2014年4月劃定保護區,從苗栗至嘉義沿岸外海三浬設立[[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實施後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列入治理。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Category: 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雲彰隆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