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1.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雌雄同株 的原始碼
←
雌雄同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big> ''' |- | [[File:雌雄同株1.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7610414114&di=cee48474c3e1210f37bb9f5de71e80e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07.hc360.cn%2Fk1%2FM02%2F66%2FFF%2FwKhQw1gmnvaEQB8ZAAAAANYgBwY126.jpg 原图链接]]] |} [[File:雌雄同株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7610414113&di=1c76ec686a783fca93445190fc8d93c6&imgtype=0&src=http%3A%2F%2Fg.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8694a4c27d1ed21bf898c8f9a76eddc451da3f5d.jpg 原图链接]]] [[File:雌雄同株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7610482797&di=a6c33ee5f3f36b6918a669f06d6a3bd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2.imgtn.bdimg.com%2Fit%2Fu%3D1943539107%2C4143492284%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雌雄同株''',[[生物学]]术语,是指一株植物的花有[[雌蕊]]、也有[[雄蕊]]。而这又分两种:其一,雌蕊与雄蕊分在两种(朵)花上,这种叫单性花,就像玉米;其二,雌蕊与雄蕊分在一朵花上,这叫两性花,就像桃花。雌雄同株(monoecism)为雌雄异株的对应词,指具单性花的种子植物其雄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植株。雄花和雌花生在同一植株上。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一树生雌花或一树生雄花,故名此等植物为雌雄异株。反之如松等,名曰雌雄同株。”1913年《[[民国新教科书——植物学]]》第一篇:“雄花及雌花生于一植物上者,则谓之雌雄同株。”<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43da80102ztgp.html 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 小丸子的博客 2019-04-11]</ref>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学名 ||雌雄同株 || 意义 || 保护生态 |- | 外文名|| monoecious || 学科||生态环境 |- | 拼音|| cí xióng tóng zhū|| || |- |} == 典型代表 == [[南瓜]](Cucurbitaspp)、[[黄瓜]](Cucumis sativa)、[[西瓜]](watermelon)等。 同一花序内雌花、雄花混存者称为雌雄同序花(androgynous),而其中雌花位于顶部者称为顶雌同序花(gynecan-drous)。 [[蕨类]]则指雌雄两性生殖器官在同一个体上形成,并由同形[[孢子]]萌发形成[[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原叶体。 == 植物学史 ==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的高级阶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被命名为“假人字果”,是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及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生长时间在距今1.25亿年前。此前当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已发现中华古果、始花古果、十字中华果、迪拉丽花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假人字果”与其他早期被子植物的区别在于,雌雄蕊非常靠近,并且雌蕊在中央,类似现代被子植物中花的状态,与生殖器官相连的叶片具有双子叶植物{{NoteTag|“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旧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 (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的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型的羽状结网叶脉。最重要的是,其种子生长在果实中脉上面。 [[白垩纪]](早白垩世)是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时间持续长达8000万年,其位于侏罗纪之后,新生界之前,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 繁殖方法 == 首先是性染色体和能否产生雌雄配子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逻辑联系。性染色体支配生命是雄性还是雌性,而性别是我们对于具有明显性状差异的同物种的不同个体的称呼,所以可以说性染色体支配的是生物的雌雄。而对于雌雄同体的植物,它们不存在性染色体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说它们是没有性别的。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配子是否存在性别。性状完全不同的配子个体,我们就可以用不同性别称呼之,即雌雄配子,但是这与它们是否携带性染色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精子是可以和卵子携带完全相同的基因的,但是它们仍然完全不相同。在雌雄同体的植物中,其配子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孕育,即雌雄蕊,而成熟的配子性状自然不同,故可以称呼它们为不同性别的配子,而雌雄蕊也就是孕育不同性别配子的部位的称呼。 再进一步,可以从进化的角度看待这个事情。一般来讲,异体交配胜过同体交配。而且一般来说,动物偏向于雌雄异体,而植物偏向于雌雄同体,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生活行为导致的。动物一生迁徙,遇到异性的几率很大,异性交配的几率很大,也很方便,而如果让它们雌雄同体,多出来的另一个性别的生殖器就会是生物的负担,因为生殖器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植物则不同,一生扎根,杂交的难度本身就比动物大,如果再来个雌雄异体,那沙漠上长的两个雄性树就只能一生悲剧了。所以雌雄同体的植物,在进化中,出现了不同性别的配子,使得其可以完成异株交配,又保留了雌雄同体,保证了异株交配不会因为合子的性别而受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折中办法。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 雌雄同株4.jpg|thumb|150px|有框|右| 雌雄同株 File: 雌雄同株5.jpg|thumb|150px|有框|右| 雌雄同株 File: 雌雄同株6.jpg|thumb|150px|有框|右| 雌雄同株 </gallery>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oteFoo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oteTag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雌雄同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