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05.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陈嗣龙 的原始碼
←
陈嗣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陈嗣龙'''== '''[[陈嗣龙]]'''({{bd|?||?||Chen}}),[[表字|字]]'''[[劭园]]''',[[号]]'''[[春溆]]'''。[[浙江]][[平湖]]人。[[清朝]]官员。 [[拔贡]]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顺天]][[举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联捷己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太仆寺卿]]。多次出典[[乡试]]。[[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光禄寺卿]],调[[福建]][[学政]]。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着有《东湖采菱曲》。《[[晚晴簃诗汇]]》 收其诗。 ==生平简介==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殿试阅卷后,钦定前十本。常熟的季学锦卷列一甲第三,可是由[[礼部]]引见[[乾隆]]帝时,[[季学锦]]迟迟不到,一下被降到三甲末位。如果季学锦被引见时不缺席,陈嗣龙未必能中上一甲第三名。陈嗣龙得中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太仆寺正卿。当时大学士和团权倾朝野,陈嗣龙不向权贵屈服。直到和团败落,陈嗣龙的仕途才成了通畅大道,他的才干开始得以大用。没多久,陈嗣龙由宗人府府丞晋升为都察院左副御史。乾隆四十年,乾隆帝命令各大臣保荐清廉且有才能的官员。这样,经举荐上来一批新任官。陈嗣龙以编修,帅承瀛以编修,还有闽县知县王绍兰等经官员入奏后,全都成为谏垣御史台的通显文官。乾隆四十一年,奉乾隆皇帝命,陈嗣龙督查部政事务。乾隆四十二年,出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乾隆四十四年,[[陈嗣龙]]出任[[顺天恩科乡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八年,典考湖北省乡试作主考官。乾隆五十一年,陈嗣龙出任陕西乡试副考官。乾隆五十三年,以侍读出任予行正科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四年,陈嗣龙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乾隆五十七年,作为侍读学士,再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六十年,陈嗣龙作为光禄寺卿,调任福建提学道。 [[嘉庆]]五年,陈嗣龙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嘉庆九年,陈嗣龙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一年,他所上奏的条陈、奏折,俱蒙乾隆帝谕允采纳。后来他与左都御史[[熊枚]]不和,互相攻讦,结果两人俱被部议。陈嗣龙反复上书申辩,惹得乾隆帝恼怒,又被降回编修任职。而后,陈嗣龙因疾病去世。年61岁。乾隆帝解除对陈嗣龙原降职处分,恩赏四品官衔。 陈嗣龙在朝廷任官达三十余年,他五次典考乡试,三次充任顺天乡试分校官,一次外任学政,一次作为礼闱会试副总裁。而且,陈嗣龙耿介,不阿权贵,有古大臣风。终究因为与同僚不和睦而被黜职,当时人们谈到此事,都为他惋惜。<ref>[http://www.bjdclib.com/subdb/exam/examperson/200909/t20090922_27591.html 陈嗣龙], 科举辑萃</ref> ==作品== 著有《[[东湖采菱曲]]》。 ==参考资料== *[[朱汝珍]]《[[词林辑略]]》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 {{start box}} {{s-off}} {{s-before|[[赵佑 (清朝)|赵佑]]}} {{s-title|[[清朝福建学政列表|提督福建学政]]|<small>乾隆六十年八月十八丙申(1795年9月30日)任</small>}} {{s-after|[[初彭龄]]}} {{end box}} [[分类:清朝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af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bef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off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itl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陈嗣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