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9.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附子 的原始碼
←
附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附子'''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炮附子等」。<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f/fuzi.html 附子]中医世家</ref>。 [[File:附子.jpg|缩略图|附子[https://p1.ssl.qhimg.com/t01fe17cf3168f3587e.jpg 原图链接]]] ==附子的種植和炮製==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取附於母根旁的子根,洗淨泥土,稱為泥附子,按大小分別加工: ①鹽附子 選取較大的泥附子洗淨泥土,浸入鹽滷和食鹽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的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並體質變硬為止。 ②黑順片 選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淨後浸入鹽滷水液中數日,並與鹽滷水同煮沸,撈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鹽滷水液中,並加入黃糖及菜油製成的調色劑,使附片染成濃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嘗無麻辣感時,取出蒸熟,烘至半乾,再曬乾。 ③白附片 選取較小的泥附子,洗淨後浸入鹽滷水液中數日,並與鹽滷水同煮至透心為度,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嘗無辣感時,取出蒸熟,曬至半乾,以硫黃熏後,曬乾。<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9%84%E5%AD%90 附子的來源],中醫百科</ref> ===性味=== 辛甘,熱,有毒。 ===炮製===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淨,置鍋內與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開後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 切為兩瓣,置鍋內加水煮約2小時,取出,曬晾,反复悶潤數次,潤透後切片,曬乾。(每鹽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炮附片:取鹽附子洗淨,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竦感為度,取出,用薑湯浸1~3天,然後蒸熟,再焙至七成乾,倒入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為度,取出放涼。<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9%84%E5%AD%90 附子的炮製],中醫百科</ref> [[File:附子-中药材性状.jpg|缩略图| 附子-中药材性状[https://p1.ssl.qhimg.com/t0159057c92f6ff5699.jpg 原图链接]]] ===性狀=== ①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約5~8厘米,直徑約3~4厘米。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滿,周圍生有瘤狀隆起的分支,習稱釘角,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齊的筋脈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滿鹽霜。無臭,味鹹而麻辣。以個大、堅實、表面起鹽霜者為佳。 ②黑順片,又名:黑附子(《簡要濟眾方》)。呈不規則形的縱切片,上寬下窄,周邊略翹起,長2.5~4厘米,寬1.5~2.5厘米,厚約5毫米。外皮黑褐色,內部暗黃色半透明狀,油潤而有光澤,並可見有縱走的筋脈。質硬而脆,破碎面角質狀。無臭,味淡。以片均勻,表面油潤光澤者為佳。 ③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狀與黑順片相同,唯全體均為黃白色半透明狀,片較薄,厚約3毫米。氣味同黑順片。以片勻、黃白色、油潤、半透明狀者為佳。 以上均主產於中國大陸的[[四川]]、[[陝西]]等地。<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9%84%E5%AD%90 附子的性狀],中醫百科</ref> ===毒性=== 本品因炮製或煎法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狀=== 口腔灼熱,發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噁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 1~2%鞣酸洗胃,酌情給予催吐劑;服活性炭(混於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9%84%E5%AD%90 附子的中毒及解救方法],中醫百科</ref> ==附子的效果== ===功效===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洩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痺,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經脈=== 入心經、脾經、腎經。 ===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洩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痺,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陽救逆:有較強之回陽作用。用於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乾姜、甘草)。 (2)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痺痛。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9%84%E5%AD%90 附子的主治],中醫百科</ref>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手少陰心經|心]]、[[足少陰腎經|肾]]、[[足太陰脾經|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ref>《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ref><ref>《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ref><ref>《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ref><ref>《[[本草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ref>。 ==与附子有关的事件== *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漢宣帝]]的皇后[[许平君]]再度[[怀孕]]待产,显命女医[[淳于衍]]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分娩后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 中醫醫理 ==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 [[黃帝內經]] 電子書 [https://ctext.org/huangdi-neijing/zh] ==参考文献==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references> </div> ==外部連結==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searchword=pid=B00058 附子 Fuzi]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207 生附子 Sheng Fu Zi]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zh-hant}}{{en}}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770 白附片 Bai Fu Pian]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zh-hant}}{{en}} [[Category:中药]]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 ic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SO 639 name 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SO 639 name z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uage ic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uageic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Zh-han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Lan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附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