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3.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榜糕 的原始碼
←
阿榜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阿榜糕'''<br><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0/v2-98e38bc78e6ad81d6be61d592b0d48ce_1440w.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75954126 圖片來自知乎]</small> |} '''阿榜糕''' <ref>[http://s.dianping.com/topic/8319770 美食DIY:appam/apom马来西亚阿帕姆亚榜糕],大眾評點,2015-03-13</ref> <ref>[https://v.qq.com/x/page/g08441bn0ix.html 美食世家:印度传统小吃阿榜糕,吃起来外表酥脆内里软嫩],腾讯,2019-03-03</ref> ,([[馬來文]]:Apom或Apong)是一道流行於[[馬來西亞]]的街頭小吃。 ==簡介== 阿榜糕,是在發酵後的[[米漿]]加入[[椰漿]]和[[砂糖]],放入小鐵鑊將粉漿烙成[[圓形]],再取出對折成半圓形。 阿榜糕外脆內軟的阿榜糕夾着[[花生]]、[[粟米]]、[[紅豆]]等自選餡料,也可加蛋,是[[檳城人]]在咖央多外另一經典早餐。 阿榜糕,在2012年5月被[[馬來西亞]]國家[[文物遺產局]]列為國家[[文化遺產]](顯著文化遺產及非顯著文化遺產)之一。 ==發展來源== 阿榜糕,該名稱是由[[馬來文]]——Apom或Apong音譯而成,來源自[[淡米爾文]]的ஆப்பம்(Appam),是隨著早期南[[印度]]籍勞工的腳步而流傳至[[馬來半島]]一帶。 該糕點源自於[[南印度]],與[[曼煎粿]]類似,也經常被誤認,不過兩者的口感與味道不相同,阿榜糕的口感較為軟嫩,且充滿[[椰漿]]的香氣和米漿發酵的酸味。其口感香脆,而中間部分則軟嫩成糕,並且會搭配不同的餡料<ref>[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86438 炭燒紅了‧Apong烘香了]</ref>。 原本的阿榜糕只是將[[米漿]]與[[椰漿]]混合,在粉漿發酵後,放入鐵盤或陶鍋內烙熟,再蘸點[[咖哩]]使用,偶爾會在烘製的過程中,打入一顆[[雞蛋]],為[[南印度]]民眾的經典[[早餐]]。 在流傳至[[馬來半島]]後,符合當地民眾的口味,開始在粉漿中加入[[砂糖]],製成不用蘸醬的甜口味,也開始在烘製的過程中,加入甜[[玉米]]、[[香蕉]]片、椰絲或加了白砂糖的[[花生]]碎粉等,成為[[馬來西亞]]人一般在[[早餐]]、[[下午茶]]或飯後享用的[[甜點]]。不過,原本無糖口味的Appam在[[馬來西亞]]的[[南印度]]料理或[[嘛嘛檔]](Mamak)依舊盛行<ref>[http://www.got1mag.com/blogs/kimcherng.php/2009/11/03/apom-manis 玻璃池滑Apom Manis]</ref>。 ==製作方法== ===用料=== *碎鲜椰肉 1cup *[[大米]] 2cup *糖 2tsp *水 适量 ===做法=== #大米洗干净,泡水4-6小时。 #大米泡完后,[[酵母]]溶于少量温水。 #把大米和糖和椰肉混合,加入适量水,用料理棒或者搅拌机弄成稠的液体。 #将酵母液体加入椰肉米糊搅拌均匀。混合的液体不要太稠也不要太稀,就像做煎饼果子那种面糊的稠度。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晚。发酵完后的糊可以存冰箱一部分下次当酵头就不用放酵母了。 #圆底不粘锅中火加热,等锅热了(滴水在锅里会发出滋滋的响声),用餐巾纸在锅里涂少量椰子油(对不粘锅很有信心也可以不涂),舀一大勺液体在锅里。转动锅让液体绕一圈圆,均匀分布锅边,然后锅放正后,部分液体会存在锅底。(这里可以顺便打个蛋下去,蛋会在锅底,这也是一种吃法) #然后小火盖上锅盖2-3分钟,出锅。 早期售賣這類甜點多為[[印度人]],在傳入[[馬來西亞華人]]社區後,在不少的街頭、夜市或[[巴剎]]內售賣這糕點的人士改為[[華人]]為主,一家老小皆喜爱。目前在马来西亚当地,也出現越来越多的[[馬來人]]開始售賣此糕點。 原本這糕點多使用陶鍋和炭火來烘製,隨著[[華人]]加入,加上陶鍋的使用較為麻煩,而改用了小鐵鑊,也可以提升制作效率。受到[[曼煎粿]]的影響,目前[[馬來西亞]]社區也流行其較為薄脆的阿榜糕,使用鐵鑊方便將阿榜糕烘製成薄如紙的形狀,抹上牛油,撒上满满的白砂糖花生碎,使其吃起來酥酥脆脆,容易碎滿地。目前僅有少數攤販是堅持使用陶鍋製造此糕點,主要集中在[[檳城]]。 ==派別== 隨著不同[[種族]]開始售賣這類糕點,使得這糕點開始在分成兩個派別,即[[印度派]]及[[娘惹派]]的阿榜糕<ref>[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37886 吃老本]</ref>。 *印度派的阿榜糕較薄較脆,在烘製的過程中會加入[[雞蛋]],使其充滿蛋香味,同時會使用[[香蕉]]葉將它裝起。 *娘惹派的亞榜糕是早期[[娘惹]]們在學製這糕點時,在粉漿內加入椰絲,使其椰香味更為濃郁,使用圓盤銅模進行烘烤,在烤製半熟時加入[[香蕉]]片或[[玉米]]粒,烤熟之後再對折成半圓形,其餅身較厚,一般[[華人]]和[[馬來人]]所售賣的阿榜糕多為娘惹派。 **然而早期[[娘惹]]因不便隻身出外叫賣,因此都是在家製好後,再交由印度小販挑著扁擔沿街叫賣。 **因為娘惹派的阿榜糕是對折成半圓形,而馬來文中稱對折為——Balik,因此不少人將[[娘惹]]的阿榜糕稱為“Apom Balik”,與[[曼煎粿]]的“Apam Balik”類似,使得許多民眾將這兩種糕點的名字弄混淆了<ref>[http://www.got1mag.com/blogs/kimcherng.php/2009/10/16/apom 檳城車水路娘惹Apom]</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Category:420 家政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阿榜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