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24.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阳固镇 的原始碼
←
阳固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阳堌镇'''在杞县最北部,杞、兰、民三县交界带,外环5乡,东北为民权县双塔,东南为西寨,南接柿园,西邻[[泥沟乡]],北为兰考城关镇。106国道、杞兰公路纵贯南北。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宽带,光纤 移动电话可随处使用。现总面积63.8平方公里,辖48个自然村,分为33个村民委员会,186个村民组,共约9878户,43824人,历来为杞北门户,民族为汉、回等,分为 张、王、潘、葛、朱、李、高、徐、刘、袁、宋、,陈等70余姓。<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阳堌镇] </ref> ==概况== 阳固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北部,距县城17千米。辖阳固南、杨庄(前)、杨庄(西)、杨庄(东)、白塔、常寺、各寨、蒲庄、阳固北、张寨、马房西、东营、西营、王楼、孟寨、阳固西、旧店、西铁庄、东铁庄、小岗庄、柳林、七岗南、七岗北、东南、陆庄、何寨、黄二庄、七岗中、前了、中了东、后了西、阳固东、中了西、马房东34个行政村。杞(县)兰(考)公路过境。 '''沿革''' 1949年置阳堌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63.8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西营、史马房、孟寨、王楼、张寨、旧店、前了城、中了城、常岭寺、葛寨、杨庄、白塔、西铁岗、东铁岗、柳林、小岗、陆庄、蒲庄、七岗南村、七岗北村、黄二庄、何寨、南村、东村、西村、北村、东南村、七岗中村28个行政村。?年撤乡设镇。<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概况] </ref> ==经济资源== 阳堌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盛产小麦、花生、瓜果蔬菜等,尤其所产花生以果大粒饱、色泽鲜艳而远近驰名,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素有"花生之乡"美称。由于大力推广先进的花生栽培技术,"一麦两花生"已成为这里的种植特色,全镇地膜花生面积达到2.5万亩,春季两季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占耕地的90%以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花生生产基地。商业发达,逢农历双单日集,逢一、六更会, 建有花生大市场、饲养场、化肥厂、化工厂、纺织厂等。 '''地理气候''' 杞县阳堌镇处豫东平原,106国道杞县--兰考之间,东与商丘接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地势平阔,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西瓜、玉米、大蒜为主。 '''辖内村庄''' 东营、西营、东马房、西马房、孟寨、王楼、张寨、旧店、前了城、中了城、后了城、常岭寺、葛寨、西杨庄、东杨庄、前杨庄、白塔、前铁岗、西铁岗、东铁岗、柳林、小岗、陆庄、蒲庄、七岗南村、七岗中村、七岗北村、黄二庄、何寨、南村、东村、西村、北村、东南村、33个村委会行政村, '''名吃''' 据《杞县志》记载:杞县阳堌豆腐干,早在北宋年间就以"小白方块,柔韧耐嚼,过口留香"等特点而闻名于京城,成为"御宴贡品",被皇帝封为"一品豆腐"。 阳堌豆腐干是杞县阳堌镇袁家的祖传,又称"袁氏豆腐干",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经济资源] </ref> ==阳固传说== '''名字由来'''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讲学传道,宣扬儒家思想,深受诸国欢迎。历代尊为圣人。 这一天,孔圣人带领子路、颜回在杞国讲学后,租了一辆马车出杞都北门到归德府去。约一个时辰,临近杞国边界有一个土丘。土丘上住着几户人家以开店、打鱼为生。师徒三人下车来到店前,向北一望,一条大河从西向东拦住去路。时值六月天气,河水滚滚,帆船如梭。孔圣人站在河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河水,回想四处讲学的辛苦,不由自主发出感叹:"朝阳固一丘,河水滚滚流,欲往归德去,还需觅小舟。"子路、颜回听得师傅自言自语,深知圣人的心情。子路忙付给车夫银两,颜回忙叫店家找来一叶小舟,师徒三人告别店家向东而去。店家望着帆船在大河里消失,自言自语:"圣人讲学传道也不容易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土丘上的人家越来越多,土丘边的河床越来越宽。每日帆船起舞,土丘变成了水旱码头。商贾云集,车辆如梭。土丘上始终流传着圣人经过这里的感叹:朝阳固一丘,大河滚滚流……后来,文人就将这土丘命名为阳固。 '''风俗传说''' 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往河南的居民纷纷在这里安家。店铺密密麻麻,街上行人穿梭,叫卖声不绝。每逢节日,玩猴的、玩皮影的、玩杂技的、唱戏的、比武的各显本领,热闹非凡。南北大街长三里,东西大街长五里,周围筑起了三丈高的寨墙,寨墙外海河围绕这座集镇。海河与北面大河相通。夏日,河水碧波荡漾,河内长着片片芦苇。寨墙向东、西、南、北、东南各开一个拱形寨门。寨门用蓝色方砖砌成,拱高三丈,门用柏木做成,两扇门上各镶有七七四十九个蘑菇钉,黑门黑钉庄严肃穆。进寨门往里行约半里建一座萨拉门楼,四方挑角,铜瓦盖顶。十字街中央建一座玉皇阁,楼上大殿中央塑有玉皇大帝及八大金刚的铜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楼下建三孔拱形大门,来往车辆由此通行。每月初一、十五,方圆数十里的百姓烧香磕头、上供、许愿的人流不断。到了农历正月初九(据说是玉皇大帝生日)香火不断,昼夜通明。傍晚时分,玉皇阁灯火辉煌,两侧走廊上燃放爆竹烟火,使玉皇阁更加庄丽。 阳固镇北面的大河上建了一座三孔拱形大桥,桥头两侧各植松柏两棵。桥下帆船如麻,桥上人流如潮。桥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小贩,有的拉着骆驼,有的牵着马,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挑着担子。桥下有的船只行驶着,有的船只停泊着,船夫紧张地搬运货物。船上船边,桥上桥下,人挤人,肩挨肩,一片繁忙景象。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阳 镇真热闹,商铺林立人如潮。五门五萨拉,二百(柏)三孔桥。玉皇阁入云霄,香火绕半腰。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扎星子:扎,扎,扎星子,碰你脚上个火星子,叫你倦,你不倦,烧住你的小脚莲。 民间歌谣·盘脚盘:盘,盘,盘脚盘,盘三年,三年整,聚花顶,聚聚,界界,跑马外线,金疙瘩,银疙瘩,小脚莲,倦了吧! ==民间习俗== '''小孩"过九天"''' 小孩生下之后首先是带上喜面条到小孩外祖母爱报喜,生男孩报喜送宽面条,生女孩报喜送细面条。小孩生下的第三天外祖母要带上鸡蛋、米、面、糖去瞧看女儿和外孙,要是生的是男孩,第五天外祖母还要去捂憋福。 第九天亲戚朋友都纷纷送来礼物庆贺,称为"过九天"。特别是新做外祖母的,务必做出各式种样的衣服、帽、鞋等送给外孙,还要拿很多米、面、糖、鸡蛋等女儿吃的物品。产妇之家大开宴席,款待族内老幼、亲房、亲属及所有族外亲属和朋友。最后还要给送礼的亲邻朋友回礼,2000年以前,一般都是回四个馍、四个鸡蛋,大部分都改成两袋方便面和四个鸡蛋。 '''老人做六十六寿习俗''' 当父母年满66岁时,出嫁的女儿要为自己的父母做寿。在这一天女儿要带的寿礼是猪腿肉6斤6两,好酒6斤6两,鸡蛋66个,糕点6斤6两,好米6斤6两,一米长的寿面6斤6两,寿桃6斤6两(市场上没有时用面做),苹果6斤6两和每六个一 '''生日习俗''' 庆祝诞辰,一般将60岁以前的叫"过生日",60岁以后的称为"做寿"。逢十则做大寿(如60岁、70岁)。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如在59岁时做60大寿,69岁时做70大寿。祝寿活动一般由子女晚辈出面举行。 有关诞辰的庆祝活动,如非大寿一般不邀请亲友参加。只是家人团聚庆祝而已。在祝贺活动中一般可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如系老人诞辰,则可拍"全家福"以便留念,并且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写些祝福的文字。 ==传统民间结婚习俗== '''说媒'''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民间彦语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媒人可以主动"揽话",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事。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家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家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领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的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相亲(相媒或小见面)'''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处深闺,难睹芳容。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里作初次访问的活动就称之为"相亲",俗称相媒或小见面。 相关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一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 样的蒸馍66个(大小不一样。)拾打扮得得体漂亮。 当然,女方了可能会去男方家"拜访",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当"若女方父母和来人不接受男方款待,执意告辞,表面这门婚事难以告成。此时,男方当然不可免为强留,若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皆大欢喜。 '''见面''' 通过男女双方相互相关无什么意见,媒人就同男女双方商定见面的日期,一般要选黄道吉日。男方在同女方见面时要给女方一定的见面礼金,礼金数量庆是吉祥数字,还要给女方买些衣裳、布料、毛线、鞋袜等用品。男方还要在食堂里招待女方的家人。 '''换贴''' 男女双方在见面之后,接着就是换贴,所谓换贴即:男女双方相互交换各写有本人生辰八字和直系亲属关系姓名住址和职业等情况的贴子,解放后演变成交换小四样(手帕、腰带、镜子、手灯)男女双方可以不一样,男方要盛情招待女方请到的所有亲朋好友。 '''送好''' 送好即男方父亲和女方父母商定儿女结婚的大喜日子,一般要选定黄道吉日或农历双日子。 '''送枕头布''' 男方要在离结婚日子的前一个月,给女方送去一身衣裳和做枕头用的布料。 '''迎亲''' 迎亲分两种:一种结婚当天新郎官去迎亲,婚后,第三天到岳仗家回门,女方大待宾客。一种是迎亲当天新郎官去,女方所有亲朋好友都要去祝贺。 '''拜堂(俗称拜天地)--进洞房--闹洞房''' '''婚后礼仪''' 婚典之后,男女双方应当去熟识姻亲双方的家族,如认大小、回门、试厨等。 '''回娘家''' 回娘家,必须是男女双方一起去,故又叫"双人返"。通常说的"做客",是指婚后第一次回娘家,时间最早在婚后的第三天,但最迟不得超过四个月或六个月,普通的都是两个月左右。 ==传统丧葬礼== '''临终''' 搬铺:病重临之时,则将病人由卧房移至正庭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称"搬铺"。 '''竖魂帛''' 用厚纸或白布,在上面写上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做"魂帛"暂代牌位,供于正庭一角,燃烛烧香,"竖魂帛"至弥留状态或死亡之后,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由道僧制"幡子"男的用绿色,女的用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姓名先卒年月日,将之悬于有叶竹枝葬代时由丧主家执幡子,作为领先标志, 灵时烧掉。 '''水''' 人死后,家人穿孝服,经河边" 水"以铜币投于水中,作为买水之意。 '''套衫''' 为死者穿寿衣 '''哭路头''' 人死亡之后,全家遗族用死者身边别哭悼哀。未死时严禁在病者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 嫁出去的女儿接到死音,随即回家。其时沿途号哭称"哭路头"。 '''报丧''' 把人死亡的消息告诉所有亲朋好友,并告知理葬日期。 '''守铺''' 死亡至纳棺期间,丧亡等人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 '''入殓''' 入殓指置死者于正庭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尸体纳入馆内。 ==埋葬== 奠供 送给 出殡 落葬 做旬 做旬是指出葬后每隔七日旬祭一次,称"做旬"。俗称"一七至七"。一般旬祭"五七" 过百天 过一年 过三年 过十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阳固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