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98.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阅马场 的原始碼
←
阅马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阅马场</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a47b9c05e84e75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27180&sid=583980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阅马场 外文名;暂无 地理位置;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中部 占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 |} '''阅马场'''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中部,蛇山南麓,东接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到湖北剧院,北临蛇山南麓黄鹤楼下,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另一资料为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00米,可能因计算方式不同)。武珞路以此为起点,横贯广场的中部,并向东伸展,西北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引桥公路相连,西南与彭刘杨路相通,是连通武汉三镇的主干道。<ref>[http://news.sohu.com/20060117/n241476880.shtml 阅马场:尽收江城历史(组图)],搜狐 , 2006-01-17</ref> ==简介== 阅马场原为清军马队操练之处,后成为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是武汉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新中国建立后,这里经规划建成一座占地4.8公顷的纪念性广场。场内红楼巍峨,巨像昂然,丰碑卓立,松柏苍翠,人们多到此瞻仰与游览。 ==历史背景== 阅马场的旧址现推断为楚王府,后为明代练兵演武的教场,称作阅兵楼,在武胜门外,有演武厅三间。清[[顺治]]年间,[[湖北]]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重建新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清军练兵演武的操场和举行武科考试的考场。清军绿营兵的营房也在该地,原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并已经约定俗成。自楚王府被焚毁之后的数百年间,阅马场经历和见证了武汉的荣辱,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近三百年的士兵起义和革命斗争中,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史迹,因而又有革命红场之称。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被裁绿营兵起事,推举夏逢龙(夏包子)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并在阅马厂建立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自那以后,阅马厂就成为人民举行反抗斗争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元月,太平天国攻占武昌,太平军在此筑台“讲道理”(宣传革命),并举行了进军南京的誓师仪式。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设军政府于此,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关系== 史载,[[明代]][[楚王府]]建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与明代武昌城同时建造。在明朝两百多年里,武昌城一直是楚王府把持的天下。1644年,[[张献忠]]攻破武昌,楚王府及其城墙被全部毁坏。据《[[明史·仪卫志·亲王府制]]》所记载:“(楚王府)城高二丈九尺,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从史料记载来看,楚王府为一庞大的建筑群,城中之城,东西宽2华里,南北长4华里。关于楚王府的具体地理位置,《[[武汉通览]]》一书中说:“楚王府故址位于武昌蛇山中峰高冠山南麓,前临大朝街(今复兴路),右邻长街(今解放路),左为阅马场。” 有关专家认为,今天的阅马场、红楼所处位置应是[[明代]][[楚王府遗址]]的一部分,而且从已发现的建筑构件来看,为王宫主要建筑群之遗存。这一判定与一些史料所记载的“(楚王府)与阅马场(也称演武厅)相临”相悖,可能因为今天的阅马场与明清所称的阅马场并不在同一地理位置上。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在明代,楚王府之东就已有阅马厂了。清人陈诗所著《[[湖北旧闻录]]》,在“社稷坛”一节有“社稷坛,在阅马厂”的记述,其地理位置在“城东黄鹤山(今蛇山)下废营地一区”。古人所称阅马厂可能位于今武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门以外至湖北省图书馆这一地域,并非今人所指的阅马场区域。 阅马场北部的红楼,今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原是清末湖北谘议局所在地,始建于1909年(宣统元年),1910年落成。为一组建筑群,占地面积1 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形式类似近代西方国家的行政会堂。上下两层,面阔73米,进深42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上层顶端正中有教堂式的望楼矗立,具有西欧古典建筑的风格,气派非凡。门窗线条精巧,外墙壁饰有禾穗、莲花等图案的浮雕,显得古朴典雅。主楼后方另有一座两层结构的楼房,原是谘议局议员公所,为议员住宿休息处。两侧各有一排红色平房。正前方出口处装有铁栅大门两扇,大门两侧为门房。由上半部装有铁栅的红色矮墙自门房向两旁平伸与左右两侧的平房和主楼后的议员公所连接,形成一方形院落。 今天,不仅因其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有“[[红楼]]”之称,还因为它是辛亥首义的象征,并一度成为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和今天彰显首义文化的核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按照原计划,着手组建湖北军政府。因湖广总督署受战火破坏,一时不能修复利用,经议决以咨议局办公楼作为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办公之用,在此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央革命政府职能,因此,阅马厂和红楼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革命中心,为国内外所瞩目。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均设在红楼内;翌年春,在此召开湖北农民协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毛泽东被聘为大会名誉主席。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后,中共湖北省委也曾在此办公。1979年3月,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为此题写“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横幅。 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经全面修耷的旧址被辟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的房间有按原貌复原的会议厅,军政府都督[[黎元洪]]的住所和办公房等。原主楼两翼的办公用房则布置了反映辛亥革命的辅助陈列和其它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临时展览。红楼四周环以矮墙,院内佳木秀丽,繁花似锦;院外塑有孙中山铜像,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 在阅马场南端,建有黄兴拜将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任战时总司令。革命军政府在此筑台为其授印,故名拜将台。后经几次毁建,现存的建筑系195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碑正面为“[[拜将台]]”三个大字,其下为“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两行小字。此碑卓俊健丽,恰与对面巍巍红楼相辉映。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0836fbf06n|480|270|qq}} <center>孙中山全身站立像(武昌·阅马场)</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阅马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