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闻省城急报 的原始碼
←
闻省城急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DCDCDC" align= center| '''<big>《闻省城急报》</big> ''' |- | [[ File:原红到34.jpg|缩略图 |居中|220px|[http://i.serengeseba.com/uploads/i_0_4161981754x4227839466_2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erengeseba.com/w/%E6%98%8E%E6%9C%9D%E8%AF%97%E4%BA%BA%E5%B4%94%E7%87%AE/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闻省城急报》]] 创作年代:明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 者:[[袁宏道]] |} '''《闻省城急报》'''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146225.html 《闻省城急报》 ] 诗词名句网</ref> 首先写"省城急报"的大致轮廓;接着揭示激变、产生危机的前因、后果;最后直抒胸臆,一吐骨梗,长歌当哭,推出了一个强烈的感情高潮。此诗警峭奇拔,柔中寓刚,有抨击力。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楚藩王位继承问题引起明宗室内部的激烈纠纷,最终爆发了由武昌皇族朱蕴诊等人发动的内哄。他们在事变中杀掉了湖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当时袁宏道家居[[湖北]]公安,因而径称武昌为省城。在武昌发生的王位纠纷中,宰臣受贿,皇帝昏庸,哄变中宗人肆虐,袁宏道有感于此,作此诗以讽之。 ==诗词正文== {{Cquote|<黄鹄矶头红染泪, 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 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 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 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 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 有钱难买青山翠。 >|<《闻省城急报》>|<诗词名句网>}} ==白话译文== 黄鹄矶下血泪横流,兵将目无法纪,杀害都堂好像儿戏一样。 报警的驿马奔驰如飞,前后重叠排列,报警的军书一夜三次到达。 当今皇帝无比贤明,能胸有成竹的处理好天下的事情,大臣们仅可袖手旁观。 明朝开国以来的好纪纲,如今恰像星辰坠落,不可收拾。 天子深居宫门,听不见民情和时事。国家纪纲已坏,就好像用坏朽的绳索驾驭烈马一样,很危险。 书生无法救国,只好依靠在草丛的篱笆边痛哭,而且国家狂乱之时,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避乱归隐。 ==文学赏析== 此诗可分二层,前后六句各为一层。第一层叙省城急报事。当时参加哄变的宗人超过三千,他们曾肆意烧杀劫掠,故以"红染泪"绘其惨状。"如儿戏"表面上似乎是形容宗室兵将的矫勇,而实际上是控诉他们目无王法,为后面"好纪纲""委平地"的议论伏笔。"报书一夕三回至",将"急报"二字题意揭出。下句"天子圣明"是反语,因不可明言皇帝昏庸。以上二句是说:当今皇帝无比贤明,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好包括宗室哄变在内的一切天下大事,大臣们尽可袖手旁观,不劳费神。这是反话正说,实际上袁宏道是在骂皇帝昏庸无道,不用朝中贤才,听任宦官专权,以致贪官污吏横行。 第二层是诗人由急报事引发出的议论和悲慨。诗中称"二百年"是约言之。"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此二句谓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好纪纲,到现在已如星陨辰崩,不可收拾。"天长阍永叫不闻"句中,纲纪已坏,国家的命运也将随之而被断送掉。最后二句将诗人的悲慨之情一泻无遗。诗人自伤在国家危亡之际,草野之人无力回天,无奈只好靠在杂草丛生的篱笆旁痛哭流涕。"有钱"句是说无处可以避乱。此诗用此典而意思微有不同。世间并无桃源,山林亦非天堂。袁宏道是一位头脑清醒并以国事为重的人,他在给友人黄平倩的信中说:"时事如此,将何底止?因念山中殊乐,不见此光景也。然世有陶唐,方有巢、许,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与黄平倩》)国亡之后,山林绝不能独立存在,不受事变的影响,袁宏道有见于此,所以才说出"有钱难买青山翠"这样一句令人心酸落泪的话语来。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凝炼而生动。如以"红染泪"三字概括宗室哄变造成之惨状;以"臣敛手"来说明大臣不劳费力;用"辰裂星纷"来比喻纪纲之败坏;又以"健马""朽辔"来比喻国家之命运。这些词句都能化繁复为简炼,变抽象为形象,使得许多原来不易表达的意思能够既简炼又生动地表现出来。这首诗的成功与作者善于锤词炼句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File:元3.jpg|thumb|200px|有框|左|[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48e76e93ca301ba.jpg?size=600x360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404.html?uid=31adf569be0a63ec430f397132bed00d&refer_scene=&sign=look&djsource=&tj_url= 图片来源]]] [[袁宏道]]出生1568年12月23日,逝世日期1610年10月20日<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826e21588e13.aspx 「袁宏道简介 ] 古诗文网</ref>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f>[http://www.gasyw.cn/content/?174.html 公安三袁 ] 公安三袁网;发布时间;2017-03-15 </ref>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 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枣竿》之类,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又赞扬《水浒传》比《史记》更为奇变,相形之下便觉得“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听朱生说水浒传》)。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 ==视频== <center>'''满井游记,品听经典 '''</center> <center> {{#iDisplay:g3027hcrxgb|780|460|qq}} </center>. <center>'''品读:明代散文大家.袁宏道 '''</center> <center> {{#iDisplay:v0926htztky|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闻省城急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