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0.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闲说“孟母三迁”(张春彦) 的原始碼
←
闲说“孟母三迁”(张春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闲说“孟母三迁”'''<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58567/water-lily-nuphar-lutea-aquatic-plant-mirroring-15856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260&h=750&dpr=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闲说“孟母三迁”'''是[[中国]]当代作家张春彦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闲说“孟母三迁”=== 西汉刘向《[[烈女传]]》中,记载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原文如下: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如今,千年孟庙里,柏木森森,碑碣林立,静寂肃穆。一通“孟母三迁祠”的[[石碑]],虽经历了多年来岁月的洗礼,仍然俊俏挺拔,静静矗立,不卑不亢。有来参观或者研学旅行的,景点的导游或者研学旅行的老师,一定会领他们到这通碑前,背诵上述文字,并声情并茂地进行阐述,中心思想无非是说孟子家贫、但寡居的母亲仍然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她特别重视居住环境,努力为孩子的未来打造最好的环境。当她看到因“舎近墓”、“舎市徬”对孩子成长有不良影响时,毅然决然地通过迁徙住处的方式,把家安居在“学宫之徬”,遂成就了一代圣人,可见母爱的伟大与坚韧,可见环境在人的教化中是何等重要。听完讲解,有人认同这样的观点,若有所思;有人像是缅怀起自己的故事,几声唏嘘;有人感慨历史的厚重和母爱的深沉,默默不语。当然也有人不由莞尔,开玩笑说:原来学区房是从古就有,是从这里来的啊!他们的话,也会如同涟漪般散开,在银铃般的笑声中掀起阵阵的共鸣。 把他们将“孟母三迁”的掌故与当下的“学区房”联系起来的事情当做笑话给别人讲,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哈哈一笑,觉得有些道理,尽管这算是黑色幽默。倒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却这样告诫说:三迁的故事,你们理解的太绝对了! 应该把重心放在“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评论上。凡事,要结合历史,综合分析才对。你有没有考虑过,那个时代,祭祀是天大的事情!孟轲在“其舎近墓”时,是不是通过“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认识了礼,在幼小的心灵里打下越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越要有“礼”这种仪式感存续的烙印?是不是在“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时,通过模仿讨价还价、童叟无欺的经营,认识了诚信的重要?而这样近距离、深入进去的贫民生活,是否促使他更加贴切地体会到民为本、体会到“仁”即爱人?最后才是“徬学宫”,系统学习“揖让进退”,掌握了儒家的六艺?这是一个渐进地积累叠加的有所取舍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他能成一代大儒吗?环境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万物皆备于我啊! 长者的话,如醍醐灌顶。<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张春彦,山东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闲说“孟母三迁”(张春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