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9.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開基開山宮 的原始碼
←
開基開山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開基開山宮'''<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3/24/3110754_2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10754 圖片來自ltn]</small> |} '''開基開山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保生大帝]],還供奉[[隋煬帝]]派去[[流求]]的虎賁中郎將[[陳稜]]<ref>[https://bobee.nownews.com/20190926-32205 陳稜],nownews</ref> 。開山宮的前身,據說為供奉陳稜的將軍祠。此外有學者[[林衡道]]、[[楊雲萍]]等人認為開山宮可能是臺灣首座保生大帝廟。 == 沿革介紹 == === 立廟由來 === 《[[隋書]]》記載陳稜曾攻打流求,有人認為即是臺灣,且陳稜當初便是從開山宮前登陸。隋朝滅亡後,據說有隋朝遺民與陳稜舊屬一起渡海來到臺灣,而後因感念陳稜,遂奉他為「開山聖王」,建將軍祠。而後在[[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荷蘭時期]]來臺漢人日多,為求神明保佑乃迎奉[[白礁慈濟宮]]保生大帝來臺,祀於將軍祠。然而此種說法並未在清朝時的文獻中見到。而據說在明鄭時期,因為該廟是「開臺首祠」,廟名遂改為「開山宮」。 此外[[連橫 (歷史學家)|連橫]]〈開山宮記〉則寫說開山宮是鄭成功所建,祀奉陳稜,故廟名「開山」。且寫說是後人不察,誤以為主祀吳真人,後來更把廟名誤記為開仙宮。但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年)的記載,在祭神一欄中並未提到有供奉陳稜。 而考察文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臺灣縣志》已有「開山宮」之記載,故可知開山宮在此前已存在。又《[[重修臺灣縣志]]‧卷六》則寫說「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偽時建。」。 === 發展 === 開山宮在乾隆五年(1740年)時,由候選同知王紹堂等人重修。乾隆六十年(1795年),武舉人張文亞等人再次重修。而後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吳振宏等人倡修,到了同治七年(1868年)董事林天理、林廷爵、歐陽庸等人與外新街王用賓等人重修。而在光緒九年(1883年),開山宮因大雨而毀,當地仕紳歐陽騰、許如璧、徐光樟、葉登科等人乃集資重建。重建後的開山宮規模頗大,左右偏殿涵蓋到今民生路上。 然而在日治時期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為了開鑿防空洞而拆除廟宇。二次大戰後,民國卅七年(1948年)當地人士蘇料明、蔡清塗、吳添稠、黃火炎、方金水、王阿智等人利用舊建材簡易重建。到了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由主委蔡金龍發起重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落成建醮。 == 建築與祀神 == 開山宮規模不大,由拜亭、正殿、後殿所組成。正殿主祀保生大帝與陳稜,兩側牆上有三十六官將,且與一般廟宇多用彩繪不同,開山宮的三十六官將均為立體神像。後殿則供奉觀音菩薩、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 ==交誼境== [[四安境牛磨後神興宮]]、[[四安境頂太子沙淘宮]]、[[全台西來庵]]、[[六興境保西宮]]、[[祀典武廟]]、[[六興境帆寮慈蔭亭]]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開基開山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