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3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长株潭城市群 的原始碼
←
长株潭城市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长株潭城市群</big> ''' |- | [[File:0 (20)45768576.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465/20160727103725-1990535503.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697935&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4465%2F20160727103725-1990535503.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之一。 ==基本内容== 中文名:长株潭城市群 外文名: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Group 行政区类别:[[城市群]] 国家/地区:中国湖南 政府驻地:长沙、株洲、湘潭市政府驻地 著名景点: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橘子洲、株洲渌江书院、韶山、炎帝陵等 面积:2.8万平方公里 别名:长株潭、大长沙都市圈 地区生产总值:16835.0亿元(2019年) 下辖地区:长沙、株洲、湘潭 电话区号:0731 地理位置:湖南中东部 ==历史沿革== 发端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40公里,湘潭与株洲20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 春秋战国以初建的长沙城为治所的行政区管辖长株潭以及周边地区。如今的湘潭市区与湘潭县地与长沙分治于不同的行政区。但自唐朝始置的湘潭县,一直隶属于治所在长沙的州、路、府等二级行政区,直到1922年直辖于省。自唐朝起今株洲市区一直是湘潭县的一部分,直至1951年从湘潭县析置。 一体化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议颇早。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 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 2006年,湖南省对长株潭城市群扩容,首次提出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囊括环长株潭的另外5个城市,形成如今的“3+5”格局。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原“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2009年,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长沙+8、株洲+2、湘潭+5),成为全国唯一统一区号的城市群;由省领导挂帅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协调委成立,开始制度的顶层设计;长株潭城际铁路动工;8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举行。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2011年,8市携手冲破昔日的行政条块束缚,宣布联合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十二五”,长株潭吹响号角,力争率先建设好“两型社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7月16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启动‘3+5’城市群建设,可以迅速提高湖南城市化水平。”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首席教授柳思维表示。而在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看来,城市群是解决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最好空间尺度,“它可以提高城镇整体的发展能力”。 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曾表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探索符合湖南省情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有序的新型城市体系。 如今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距离已进一步缩小,以各自实际建成区边缘来测量,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仅仅相距10公里。改革开放34年,长株潭城市群极有问鼎“中国经济第五极”之势。 ==大事记== 上世纪50年代,三市合一建“毛泽东城”的构想提出。 上世纪80年代初,原省社科院副院长、经济学家张萍提出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理论探索。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1998年,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实施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划。 2000年,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世界银行把长株潭作为在华首批试点,开展长株潭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 2002年,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2003年,省政府颁布《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开发建设保护办法》。 2004年,编制实施《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拓展了经济一体化,提出推进“区域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提出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 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就是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区域。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行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08]15号文件印发《关于中部六省实施比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通知》,长株潭三市和衡阳市位列其中。 2008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北京等3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批准在长株潭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2008年9月18日,芙蓉大道(长潭段)、红易大道正式动工。 2008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总体方案》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 2009年1月4日,省政府举行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成立授牌暨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宣布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全面实施,省长株潭两型办挂牌成立。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2009年6月18—19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工作,确定了第一阶段“两型”社会建设四项目标、六大任务,原则通过了2009-2010年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3+5”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方案。2009年6月28日,成功实现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电话号码升8位,长株潭通信一体化步伐加速。 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合计里程760公里。 2009年12月26日,京广客运专线武广段正式通车。 2010年3月26日,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开工建设。 2010年6月30日,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长株潭线开工建设。 2010年8月16日,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启动。 2010年11月26-27日,中共湖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提出: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和管理明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法治湖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12月14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长株潭试验区获批三周年新闻发布会,总结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一阶段十大成果。 2012年10月26日,《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14年8月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 2014年9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至南昌段正式运营 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至怀化段正式运营,长沙南站成为十字高铁枢纽。 2016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以南段(长沙——湘潭,长沙——株洲南)正式运营。 2017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以西段(长沙西——长沙)建成通车运营。 2019年7月,长株潭城市群“三干两轨”项目正式开工。“三干两轨”是指:芙蓉大道、洞(井铺)株(洲)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以及长株潭城际铁路“四完善两加快”,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项目。 ==数据统计==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地区,三市的土地总面积占全省13.3%,户籍总人口约占湖南省总人口26%(2018年)。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15769.3亿元,其中长沙11003.41亿元,株洲2631.54亿元,湘潭2161.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位居湖南省第1、3、2位。 ==产业发展== 在实际传统产业基础方面,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其规模和比重在各自城市基础工业方面均为主导部分。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长沙提出“重点加快天心生态新城建设,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实质性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株洲推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和“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产业优势”;湘潭提出了“东扩西改”和“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 空间结构 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包括3个主中心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以及15个片区组团和29个小城镇组团。城镇分布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湘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和沪昆高速为次轴;以湘乡至韶山公路和106国道为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规划包括交通、能源、环保等12大门类119个重大项目,还创新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空间、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和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四大空间”的协调。 规划范围 最早期的概念中,长株潭城市群指的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但是,按照湖南省确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一范围扩大了很多。区域规划确定的长株潭城市群,是指‘3+5’城市群的规划范围。这一范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和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5市的大部分地区,即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 按照这一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面积为9.6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株潭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调整呢?据了解,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由规划范围和协调规划范围组成。其规划范围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以及岳阳的湘阴、汨罗、云溪区、屈原管理区和益阳赫山区的部分地区,协调规划范围为岳阳、益阳、娄底、常德、衡阳的大部分地区。为了保证国务院批准的规定的实施,实现湖南共同富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范围扩大了。 ==核心区域== 按照《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市区,浏阳市、醴陵市、韶山市、湘乡市、宁乡县、长沙县、株洲县、湘潭县、赫山区、云溪区、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的一部分,总面积9211.03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城市群核心区划分为四大类功能分区: 禁止开发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公益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泄洪区、滞洪区、重要湿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限制开发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 重点开发区:包括长沙黄花、黄兴、 榔梨、含浦、坪塘、雷锋、白箬铺、夏铎铺地区,株洲天元、白井、南洲、黄泥坳地区,湘潭河东、易俗河、九华、楠竹山地区,益阳沧水铺,岳阳界头铺等。 优先开发区:包括三市的建成区及湘潭县、望城区、渌口区、长沙县城现状建成区。 优化核心区产业布局,形成“一轴四带”的产业布局。 一轴:长株潭湘江高端服务创新产业轴,长株潭湘江两岸为核心空间,重点发展金融、商务、现代物流、商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 ==四带== 1. 东北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带:以长沙经开区、临空产业园、浏阳经开区为核心空间,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装备、临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 2. 西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以长沙高新区、麓谷科技产业园、宁乡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金州开发区、益阳高新区等大河西先导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 3. 东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带:以株洲高新区、株洲河东片区、仙井产业园、霞阳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新材料、航天航空、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 4. 西南高端制造和基础工业产业带:以湘潭高新区、九华、湘潭天易示范区、南湖军工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钢铁冶金、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军工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等产业。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期限分为四个,分别是:2008-2010、2011-2015、2015-2020、20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修订完成后,省政府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区域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刚性。 湖南省将同步组织修编8市城市总体规划、启动“3+5”城市群国土利用规划,争取3年内完成。 ==目标== 1.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2.形成以长株潭三市城区为增长核、以三市间的快速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为纽带的核心区组团,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向周边地区放射的城镇网络群体。 3.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能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和有良好的人居环境,污染得到综合治理、人地关系协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型城市地区。 4.发展成为在华中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之一。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范围内,2020年人口规模在1200-1300万人之间,城镇人口1020万人左右。根据高方案指标预测,到2020年,长株潭三市的人均GDP达到14万元,城镇化水平75%以上;带动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均GDP达到9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5%。根据2018年数据,长株潭三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0.5万元。 ==区域城镇发展的空间组织== 保持和加强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复线]]、[[南岳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湘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线的突出地位,继续促进这条轴线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以这条轴线为核心和纽带促进三市经济的一体化。 积极打造两条次轴线(即以319国道、320国道和沪昆高速公路为轴带),作为次级密集发展轴带和主轴线的补充,规划期内较大幅度地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区域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城镇等级结构的改善。 同时,以两条辅轴(即湘乡—韶山公路和106国道)为纽带,联系和辐射广大的三市市域地区。最终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以三纵两横(即一主两次两辅)的“冉字型结构”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空间。 区域城镇发展的等级结构规划 长株潭地区城镇将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属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级结构。 1.第一级——省域中心城市组群 即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是一个由长、株、潭三市城区和若干紧密关联的周边组团构成的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共同承担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含长沙县城区、望城区、湘潭县城区和株洲县城区和若干小城镇)。 2.第二级——区域次中心城市共8个 一是包括:宁乡城区、醴陵城区、浏阳城区、攸县县城、湘乡城区、韶山城区,是本地区省域中心城市以外、具有县和县级别以上地域范围意义的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共6个。 二是包括:茶陵县城、炎陵县城等县域中心城市,共2个。 3.第三级——重点城镇共48个 一是包括具有省级影响的重点城镇17个。 二是包括具有地级市市域影响的重点城镇31个。 4.第四级——一般建制镇85个 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行政区划的适当调整,进行撤乡并镇合并而成85个一般建制镇(对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制镇略有调整)。(小标)实施区域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200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约为45%,2010年约为57%,2020年为60%—62%,考虑暂住流动人口因素,高限设定在65—75%。远景城市化发展水平达到85%左右。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制定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必须贯彻如下原则: 把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互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繁荣农村经济。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小标)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空间结构框架规划确定为:“以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能区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突出长株潭北核(长沙)的核心地位,城市中心组团、片区组团和小城镇发育相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类空间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功能互补契合,生态循环良好的特征型、网络型的城市化地域,概括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包括了三个主中心组团、四个次中心组团以及十九片区组团和25个小城镇组团。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北核功能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北核功能区,即长沙城市功能区,主要包括长株潭主中心长沙河东中心城区、长株潭次中心长沙河西新城(已含雷锋镇)、长株潭次中心长沙星马新城、高塘岭组团(已含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星城组团(已含白沙洲街道)、含埔组团、坪塘组团、丁字组团(已含丁字湾街道)、捞霞组团以及周围空间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三个乡镇,即黄兴镇、乌山镇、黄金园街道。 北核功能区主要辐射的城镇则还包括周边区域内呈空间离散分布的与之功能配套协作的13个小城镇,即干衫镇、雨敞坪镇、莲花镇、白箬镇、新康镇、靖港镇、乔口镇、铜官镇、茶亭镇、桥驿镇、北山镇、安沙镇、青竹湖镇。该功能区属于城市政府主导发展地区,省级政府主责监管,放手发展,由市级政府自主发展;要求全面执行城市建设标准,引领人居环境品质向较高层次提升,起到区域示范作用,并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留足用地。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西南副核功能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西南副核功能区,即湘潭城市功能区,主要包括长株潭主中心湘潭河东城区(已含双马镇)、长株潭次中心湘潭河西城区(已含雨湖区的长城乡、先锋乡、护潭乡等)、昭山—易家湾组团、鹤岭组团、易俗河组团、河口组团以及周围空间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一个行政乡,即河口乡。西南核功能区主要辐射的城镇则还包括周边区域内呈空间离散分布的与之功能配套协作的2个小城镇,即梅林桥镇、姜畲镇。 西南副核心功能区属于城市政府主导发展地区,省级政府实行扶持和政策倾斜,由市级政府自主发展;为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对其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提供重点政策扶持,并使其在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享有优先权,通过多方努力,提高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东南副核功能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东南副核功能区,即株洲城市功能区,主要包括长株潭主中心株洲河西城区、长株潭次中心株洲河东城区、栗雨组团、石峰组团、田心组团、荷塘组团、枫溪组团、渌口组团以及周围空间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三个小城镇,即马家河镇、群丰镇、雷打石镇。西南核功能区主要辐射的城镇则还包括周边区域内呈空间离散分布的与之功能配套协作的2个乡镇,即南阳桥乡和白关镇。 东南副核心功能区属于省级政府提供发展指引,城市政府主导发展地区,规划控制要求是控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用地。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档次,建设优良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绿心功能区,即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绿心功能区,主要是指三核之间的交界地带,三市结合部,包括:城南组团(原暮云组团)、新暮云组团(已含暮云镇)、九华组团以及白马镇、跳马镇、云田镇、仙庾镇、龙头铺镇、响水乡、响塘乡等乡镇区域范围。 该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绿肺”,包含区域绿地和生态保育、休闲度假两类主要功能。其中区域绿地属于省级政府对资源环境保护进行监督控制、城市政府建设管理地区,原则上进行低密度生态型建设,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区域绿地、各类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要按照相关法规严格保护;生态保育和休闲活动功能区则属于由省级政府对该地区的发展类型、控制规模和生态环境要求提供发展指引,由城市政府按照指引要求加强管治的地区。 规划建议省政府在明确绿心范围和整体功能定位后,进一步委托相关部门编制具体的绿心地区建设控制规划,以统一指导该地区有序的保护利用和绿化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结构的演进时序 长株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应以三市城市现状用地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张,总体呈现出三核同步增长,远期和远景逐步向绿心发展。 演进态势、具体空间结构发展时序如下: 1.2002~2010年 以长沙中心城区、湘潭城区、株洲城区为核心,采取局部内涵式的紧凑集中发展,引导有序外延,重点建设三市各自环线、三市间公路外环、潭望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湘潭-株洲联合发展,搞好湘潭和株洲的路网衔接和空间隔离,预留三核中间地带的发展空间,为未来多种发展模式提供可能性。 2.远期(2011~2020年) 长沙主要向东发展,并加快向南发展;湘潭主要向北发展,兼顾向东;株洲主要向河西发展,搞好与湘潭的路网和绿色空间的衔接,适度向北,考虑与长沙市东部开发区功能和道路上的衔接。营造三核相向发展的演进态势和空间框架,在三核中间地带开辟文化娱乐、旅游度假和生态保护区域,并保留三核中间地带与三市原中心城区的隔离空间。 3.远景(2021~2050年) 长沙、湘潭、株洲城区形成三核,并继续相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绿心,并在中间镶嵌若干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功能区。 长沙:错位发展的重点是以省会长沙为发展核心和龙头,分层次、有重点的向株洲和湘潭等周边地区辐射。将长沙建设成为科技教育研发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区域物流枢纽、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娱乐中心和中南地区国际化大都市。要以长沙在湘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为基础,加快科技教育和研发发展,打造湖南科技教育和高技术服务的高地。商务金融业要以芙蓉路为主轴,吸引世界优秀金融企业来湘发展,打造中部世界金融中心;银行业要重点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组,加速金融现代化,提高金融效率,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品种;证券业重点发展企业改制辅导、股权分置改革、上市保荐、私募及并购重组、风险投资等投资业务;保险业重点开发新产品和发展各类公司、机构。物流业重点建设好长沙金霞、长沙空港物流区;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及物流高新技术建设;以空港快速发展为基础,以黄花机场为节点,发展高时效、高附加值货物的多式联运业务及其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业要培育具有湖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壮大长沙服务外包集聚区,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城市,跻身全国服务外包十强示范城市;重点扶持加快长沙高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区、青竹湖服务外包示范区等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形成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株洲:要以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为依托,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研发设计、职业教育、节能环保、信息咨询、服饰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铁路交通优势,构筑便捷、互补的物流网络,重点建设石峰物流园、芦淞商贸物流中心、株洲神农医药食品物流中心等;与长沙、湘潭、衡阳、郴州联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早日实现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的一体化;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要将其打造成全国闻名的职业教育基地;加快建设以株洲大桥两端长江路和建设中路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将其建成国际性或全国性轨道交通、服饰、中华文化等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地;兴建服饰批发仓储物流中心,发展零售多业态。 湘潭:要以老工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物流配送、科技研发、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会展、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结合湘潭的实际,要重点建设九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开发建设物联网项目及服务应用平台。 ==发展优势== 全国有很多城市群,在中部地区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过去这些城市群有谁当龙头的问题,中部地区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一个城市群来当龙头,应该是多元竞争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长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 第一,长株潭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后来发展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国家发改委已经批了,重工业与化学工业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这样的城市群。 第三,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基础比较好,联系比较紧密,三个城市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3+5”估计也就一个半小时能解决,而中西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的问题,假如我们形成了“3+5”城市群的话,我们就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构筑一个经济圈,这样就能够解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能够大规模的集聚产业、集聚要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汉不一样,上次对话的时候就说过武汉中心力量很强,周边力量却比较薄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优势。从这三个特点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可以打造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城市群典范,长株潭城市群应该可以成为三个典范:一是成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二是有条件打造成为全国区域科学发展典范;三是有能力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典范。 ==成员简介== 长沙 长沙市,简称长,别称“星城”、“楚汉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两型社会试验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2015)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南中国综合性交通枢纽。长沙市现为中国湖南省的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城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又称“楚汉名城”,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株洲 株洲市位于长沙市南部偏东、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的重要铁路枢纽。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基础第2强的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由一个昔日的县城发展成为在电力机车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创造了共和国多项工业的第一。 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县级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辖134个乡镇及街道。4个市区中,天元区因在株洲湘江西侧,习惯性称之为河西,其余三区笼统地称之为河东。 株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因在电力机车上的强大优势,株洲同时享有”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美誉。“火车头精神"是株洲无可争议的城市特色。 2012年株洲市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户籍人口118.47万。 湘潭 湘潭市别称“莲城”,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综合实力列湖南省第五位。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长沙市南部偏西,湘江上游。辖岳塘区、雨湖区2区、湘潭县以及湘乡、韶山2县级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总人口286.5万(2018年)。 湘潭名人荟萃,是[[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齐白石]]、[[贺国强]]、[[马英九]]等著名人物的故乡,同时因为作为湖湘学派及湘军的发源地而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 现辖岳塘、雨湖2区,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城区总人口98万,其中城镇人口95.9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城市综合实力列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第74位,湖南省第2位。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ref>[https://www.doc88.com/p-77461754603226.html 长株潭城市群]道客巴巴网,2021-03-3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长株潭城市群
」頁面